•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海南省华侨农场

2014年04月29日 15:31  参与互动
字号:

  1、兴隆华侨农场

  创建于1951年9月。1951年10月11日,广东省委派三名干部带领700多名受英帝国主义迫害的马来亚归侨,分三批抵达兴隆安置,组织难侨生产自救。1952年9月1日,兴隆华侨集体农庄成立。1955年9月,中共广东省委作出“兴隆华侨集体农庄的性质是国营农场性质”的决定。经筹备,1956年2月1日,正式宣布改制为国营农场。1958年9月,农场改制为“兴隆人民公社”,其地域包括南桥、南林、东和、牛漏等周边场乡。1959年6月兴隆人民公社解体,恢复“国营华侨农场”。1960年6月,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生产建设兵团”,兴隆改编为“二师八团”。1974年9月,兵团解散,兴隆华侨农场划归广东农垦系统管理,1978年9月,兴隆从农垦划出,归广东省侨办、广东省华侨农场管理局管理。海南建省后,归属海南省侨务办公室管理(现为省外事侨务办公室)。

  兴隆华侨农场自1951年创建以来,先后安置了21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13482人,农场土地面积约16.6万亩。目前,农场常住人口有3.4万人,户籍人口2.5万人,其中在册职工6499人,在岗职工2467人,离退休人员6500多人。农场主要经营橡胶、咖啡、胡椒种植及旅游业等。自建场以来,农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关心下,经过60年的发展,已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农场,发展成为农、工、商、旅综合发展的中型国有企业。目前,经济区辖区内的兴隆华侨旅游度假城有宾馆饭店50多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11家),接待床位13000多张,年接待国内外游客约300万人次;有占地6000多亩的54洞康乐园高尔夫球场;有集科研、科普、生产、加工、观光和种植资源保护为一体的兴隆热带植物园,融自然、人文、园艺、园林与环境生态为一体的兴隆热带花园等景区景点7家。

  2、彬村山华侨农场

  彬村山华侨农场位于琼文省道107公里处,距琼海市区12公里,距龙湾港2公里。农场创办于1960年,先后安置了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归难侨。

  全场共有21个生产队,总人口7356人,其中归侨2020人,侨眷3330人,职工3808人。农场土地总面积4.17万亩,已确权办证3.36万亩。主要农作物以橡胶、胡椒为主,橡胶种植面积8094亩,胡椒种植面积5708亩,是全国最大的胡椒生产基地之一。荔枝龙眼2000多亩,防风林3000亩,曾多次被国家农业部授予“南亚热带名优基地”。2013年全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768.3万元,职工劳均收入35541元。

  随着农场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已有制药、玻璃镜片加工、兰花种植等项目落户场区。东丽湖、被誉为“海南印尼村”的五队都成为农场发展文化旅游休闲产业的重要依仗。

  3、东方华侨农场

  创办于1979年,属安置性质的全民所有制华侨企业。安置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的归侨843人。农场下辖19个生产队(5个并场农村队和1个渔民队),还成立了农工贸发展公司、橡胶加工厂、职工医院、中小学和派出所等直属单位。2007年8月,下放东方市人民政府管理。

  辖区总面积为6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758人,其中归侨473人,侨眷988人。农场土地面积共9万多亩,已开发利用5万多亩,已经建立起具有热带亚热带农业特色的生产基地。农场种植橡胶5000多亩,年产干胶300吨以上,种植芒果1.3万亩,年收果总产量2000吨以上。

  4、澄迈华侨农场(澄迈县大丰镇)

  澄迈华侨农场创建于1978年,当时接收难侨1066人,属安置印支难民性质的国有企业。1982年将县内原大丰、白莲、美亭等3个公社的9个大队45个自然村并入农场,成为全国84家华侨农场中并入农村最多的农场之一。1988年海南建省后,农场由海南省外事侨办管理,2002年7月划归澄迈县管理,经省政府批准,于2008年4月29日挂牌成立大丰镇,保留华侨农场牌子,实行一套人马两块牌子的管理体制,体制进一步得到理顺。

  农场辖区总面积为1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4797人,其中归侨702人,侨眷784人。自划归澄迈县管理以来,在省侨办和澄迈县委、县政府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按照“三个融入”(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改革要求,积极推进农场的改革和发展,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对我场(镇)全面倾斜,给予特殊的关心和扶持,使农场场(镇)实现了“三个率先”(率先在全省推行体制改革、率先实施“8+2”民生工程、率先完成危房改造工程),加快了农场场(镇)经济和社会发展。2012年,全场生产总值达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2.56亿元,增长11.3%;第二产业0.37亿元,增长8.8%;第三产业0.19亿元,增长27%。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亿元,比上年增长28%,财政一般性收入1.1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达8363元,比上年增长22.7%,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基本完成预期的目标。

  5、文昌华侨农场

  文昌市华侨农场地处海南岛东北部,辖区总面积为10.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79人,其中归侨821人,侨眷518人,是海南省占地和人口规模最小、经济发展最慢的华侨农场。由于农场土地瘦瘠,地表为砂土(沙壤土),易积水、不渗漏,不适宜种植深根作物。受生产条件所限,多年来农场职工群众生活十分贫困。近年来,特别是国务院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以来,文昌市华侨农场在“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管理体制改革中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以改革促发展、发展促改革为关键,以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调整为根本,以帮助职工群众安居乐业和提高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为核心,着重解决应否作为、能否作为、作什么为、如何作为等问题,创新改革发展方式,加大各方投入,有力地促进农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了美丽、幸福、和谐侨区建设步伐。2012年文昌市华侨农场生产总值比2007年翻两番、投资增长4.5倍、人均总收入增长2.5倍。农场职工普遍认为,这几年是各级政府和侨办对农场投入最多、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最大、发展项目最快、侨区人均增收幅度最大、得到实惠最多、党群干群关系最密切的时期。

【编辑:罗渊】

>相关新闻:

  • nbsp.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