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吉林老华侨讲述三代奋斗史 曾被朝鲜战争分隔南北

2014年07月31日 10:26 来源:吉林新闻网 参与互动
字号:

  “我们一家的故事基本就是华侨奋斗史的缩影。”7月30日,面对几十名归侨侨眷子女,76岁的成华昌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

  当日,国侨办在吉林省举办的归侨侨眷子女夏令营活动进入第二天,为增强这些“00”后孩子对父辈、祖辈的了解,主办方特别邀请了老华侨成华昌讲述侨界往事

  “当年,我的爷爷因家中生活贫苦,从山东老家闯关东出来,一直走到了朝鲜仁川(现为韩国仁川)。”成华昌说,从那时开始,他的一家就与华侨联系在了一起。

  30岁的祖父在仁川先是做修铁路工人,而后又垦荒种地,开始了在异国生活定居。站稳脚跟之后,成华昌祖父的几个兄弟也相继来到仁川,一起在当地从事农业种植。

  “这是第一代华侨的成长史,大多是由于生活所迫,远赴他乡谋生定居。”曾任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侨办主任的成华昌,现在还担任吉林省侨史学会副会长,对华侨史研究颇多。

  成华昌说,当时的朝鲜半岛是中国北方华侨聚集的主要地点。根据不完全统计,在1920年―1945年间,在朝鲜半岛的中国华侨人数最多时接近10万人。

  成华昌的祖父在农业种植中,发现了当地菜籽短缺,于是从中国进口菜籽到仁川,由此积累了第一桶金,并开始在当地生根,养育了4个儿子。

  成华昌的父亲成年之后,也在朝鲜从事农业种植。“当时的生活虽然不富裕,但很平静。”成华昌说,平静的生活在他12岁的时候被打破,朝鲜战争爆发,父亲兄弟四人被隔在了三八线南北两边。

  战争期间,成华昌一家靠给中国志愿军提供蔬菜为生,父亲临时还担任志愿军的翻译。靠着父亲的勤劳,一家人在战火中勉强维持生计。战争结束之后,父亲决定带领全家回国。

  朝鲜战争期间,形成了第一次朝鲜半岛华侨归国高潮。这些华侨从中国丹东入境,在国内投亲靠友,没有亲友的都被就地安置在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

  1953年,15岁的成华昌跟随全家第一次回到了中国。“那时国内的生活艰苦,但对归国华侨是照顾的。”成华昌说,那时志愿军每天的口粮只有3个土豆,但他们可以领到来自苏联的面包和香肠。

  成华昌的父亲被分到黑龙江农场,而后又到了吉林图们工厂,一直定居在此。回国之后的成华昌先是在桥梁工程队当工人、见习技术员,后调到造纸厂工作,还被任命为吉林省延边州政府侨办主任。

  “现在,我的女儿、女婿又到国外打工去了。”成华昌介绍,在中国以外的29个国家和地区,生活着6万名延边人,他们中很大一部分成为了新一代的华侨。

  “代代相传,生生不息,华侨的故事就这样一直在延续着。”成华昌说。(贺宝庆)

【编辑:刘文晨】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