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客家风俗别具一格 传承中原文化浸染地方特色

2014年10月14日 11:22   来源:开封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台湾客家人制作油纸伞。(《开封日报》/李克君 摄)
台湾客家人制作油纸伞。(《开封日报》/李克君 摄)

  核 心 提 示

  风俗习惯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一个民族或民系的主要标准之一。客家风俗大都是客家先民从中原地区带过去的,因为变化的人文地理环境促进了中原风俗文化与当地风俗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客家民系也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客家风俗文化,即以中原汉族传统文化为基础而又浸染有地方特色的风俗习惯,又因客家人口众多,居住地域广大,形成了“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的特殊现象。虽然客家风俗丰富多彩、包罗万象,但仍基本保留中原特色。宋代使中国的城市文化达到了一个高峰,宋代的城市风俗也繁盛一时,这对客家风俗的形成产生了深远影响。

  岁时节令 展现客家风情

  客家的风俗习惯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岁时节令习俗、婚姻习俗和丧葬习俗。 客家人岁时习俗的形成内容,主要是传统的岁时节令习俗,因受时间及空间的影响而有所差异。同开封人一样,客家人对农历新年极为看重,客家人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就“入年界”了,直到新年的正月初五才算“出年界”。

  和我们一样,除夕,民间习惯称“大年三十”或“年三十”,客家人称“年三十前”,也称“过年”。这一天家家户户挂彩灯、贴门神、贴对联,以示来年的丰收吉祥。早上起来,先陈设供桌,布置香案,摆起鸡、鱼、肉、果品等拜菩萨、敬神,然后在各家厅堂挂起祖宗画像,敬奉祖先;上午,要在大门门口贴上鲜红的春联,挂上大红的灯笼,并在房间、谷仓、家具、床铺、家禽牲畜圈以及水缸边,贴上写有“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吉祥语言的红纸条,即所谓的“利市”,叫做“封岁”,也叫“上红”;下午大人小孩都要洗澡,穿上新衣,干干净净过年,也就是所说的“天光过新年,恭喜添福庆”。 食过年饭。年三十除夕晚上食过年饭,是这一天的核心,一般家里都做好鸡、肉、鱼及其他菜肴。食过年饭,都是一家团聚,桌上要摆上比实际人数更多的碗筷,以示还在增长。过年饭,原为家人的团圆饭,但也有相请“过年”的,主要是儿女亲家(本村的)和最要好的朋友,为了轮流请“过年”,所以把本来是除夕的晚餐也就提前了,但一般要在“入年界”之后才请。年饭之后,便是要发“压岁钱”了,大人给小孩发,有独立经济收入的儿孙也给长辈发,相互祝贺,全家人欢欢乐乐。

  正月初一。初一是春节正日,也叫大年初一。从这一日开始进入欢度春节的高潮。吃、喝、玩、乐、探亲访友,欢欢喜喜度过十天半月。客家人俗语说:“年到初一二,家家打斗叙。年到初三四,人客来来去。年到初五六,有酒又无肉。年到初七八,家家捧粥钵。年到初十边,依旧同先般。年到十五六,食了余剩肉,耕个耕,读个读。”也有“有吃有吃聊(玩)到二十”之说。 正月初二。正月初二开始探亲访友,自然首先要给岳父岳母拜年,客家人称“转外家”。梅州客家人凡在上一年新婚的“新姑丈”和妻子一同“上门”拜见岳父岳母。过去,“新姑丈”上门会被戏弄,给他戴破笠帽,脸上抹锅灰,弄得“新姑丈”狼狈不堪。初二开始,各家分别宴请“姑婆大姐”,请“新年饭”。 客家人的主要传统节日除春节外,还有元宵节、清明节、六月六(天赋节)、中元节、中秋节、冬至等。

【责任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