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福建厦门重建龙湫亭 将成华侨溯源胜地(组图)

2014年11月21日 10:36   来源:厦门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重新落成于洪塘社古村口的龙湫亭。(《厦门日报》)
重新落成于洪塘社古村口的龙湫亭。(《厦门日报》)
中国侨网辨读古碑。(《厦门日报》)
辨读古碑。(《厦门日报》)

  在(福建省)厦门岛上已有千年历史的龙湫亭最近复兴重光,在重建中还出土了一些古代石碑石构件,从而揭开了这处古迹一段涉台涉侨,牵系厦门历史名景的特殊渊源。

  龙湫亭位于厦门岛金湖社区洪塘社的古村口,这一带靠山近海,民间和金门以及海外往来关系密切。最近发现的一块清同治十三年的断裂古碑上,记载了当年吕宋华侨薛辰青等重修龙湫亭的碑记。可见,这处主祀观音的古迹,曾经是先民下南洋祈求平安顺利发财的一处铭刻乡愁的地方。

  龙湫亭理事会的林锡菱先生说:龙湫亭位于洪塘社东南侧,虎仔山山麓,始建于宋代。此地曾经是厦门文士聚会之地,故又得名“安睦书院”。

  龙湫亭前原有三个水潭,水潭之间有穴相连,俗称“龙洞”,洞下有四季不涸的喷泉,其中最大的洞穴上形成了天然的土桥奇观——“龙湫涂桥”(闽南话“土”通“涂”)。“龙湫涂桥”是龙湫亭最具特色的景观,土桥跨度约三米,可说是世上绝无仅有的奇观。厦门历史上有大八景、小八景、景外景二十四景之说,“龙湫涂桥”和万石锁云、中岩玉笏、太平石笑、天界晓钟、金榜钓矶、金鸡晓唱、白鹿含烟名列为厦门小八景。关于龙湫涂桥,还有个美丽的传说:以前有一条龙被困在龙湫亭前的水潭之下,一日雷声大作,龙滚身出涧,穿洞而去,于是后人就称这些水潭为“龙湫”,而被龙穿通的洞形成天然土桥。这座土桥一直存在到1958年,在“八二三”炮战中被炮火震断,从此消失。

  在采访中我们看到了出土的《吕宋重修龙湫亭碑记》,它已断裂成两块,但字迹犹可辨认。碑记镌刻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记载了吕宋华侨薛辰青、林天财等人捐资重修龙湫亭的事。从这一方石碑中可以看出,龙湫亭在闽南的渔民及海外侨胞中享有崇高地位,现在更成为台胞及海外华侨寻根谒祖的血脉联系和重要的乡井印记。我们在采访中还了解到,由于这里的海面临近金门,当年还有不少金门乡亲到龙湫亭祈福许愿。当地王友义先生还告诉我们,历史上有些金门姑娘从金门嫁到当地,许多金门亲戚常到龙湫亭走动,因此金门老乡对洪塘社的龙湫亭仍存在着深刻的记忆。

  在近代历史上,龙湫亭可谓命运多舛。1938年日寇侵厦,日军怀疑龙湫亭中藏匿群众,残暴的的日本侵略者竟放火烧毁龙湫亭。改革开放后,本地老人出面策划,带动社会上的热心人士捐款捐物,在原址上对龙湫亭进行修建。可惜的是,“龙湫涂桥”和“龙湫潭”已经无法恢复原貌了。

  近年来, 为使龙湫亭荣光再显,金湖社区组建了“龙湫亭理事会”,在社会各界人士的努力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之下,对龙湫亭进行了历时三年的重建。重建后的龙湫亭面貌焕然一新、光彩重现。不仅全部殿宇提升了整体高度,还建起了高达十二米的雄伟门楼,埕场宽阔。左有两颗参天古树,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右有仿古龙湫潭,并增添了层山叠岭的水上景观,与古树互相映衬。

  新落成的龙湫亭共有三殿,殿宇的建造全部采用传统的闽南建筑工艺,再现了闽南古建筑的恢弘与精湛,令人叹为观止。充满了闽南古韵的龙湫亭在林立的高楼之间显得别具风情,成为虎仔山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林锡菱先生还向我们透露,重光的龙湫亭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关注,将在下月中旬举行民俗庆典。龙湫亭将成为台胞寻根、华侨溯源的胜地。(若静 志明 舒雨)

【责任编辑:刘郁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