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重生”启示录:侨乡苍东村凋敝焕生机

2015年09月16日 10:53 来源:江门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经过谭金花等文化遗产保护爱好者近5年的深耕,侨乡古村落仓东村重获新生。(甘雁娜
    经过谭金花等文化遗产保护爱好者近5年的深耕,侨乡古村落仓东村重获新生。(甘雁娜 摄)

  在侨乡(广东)江门,散落着数量众多的华侨特色村落。在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有很多古村落,正面临着“空心化”的危机,而位于立园风景区旁边的仓东村无疑是幸运的。经过本土侨乡文化研究专家谭金花博士及文化遗产保护热心人士四年多的深耕,昔日凋零破败的村子日益焕发生机,谭金花等人在仓东村开展的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教育基地——仓东教育基地(又称“仓东计划”),日前荣获2015年联合国科教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优秀奖,得到国际的肯定。

  仓东村“重生”带来哪些启示?是否可复制到其他古村落?

  尊重村落历史▶▶

  记录侨乡发展历史的天然博物馆

  在谭金花及其他热心于文化遗产保护爱好者眼里,从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角度来看,仓东村是一条记录着侨乡发展历史的天然博物馆。

  记者获悉,仓东村是谢姓族人迁入开平塘口镇的始居地,自元朝谢荣山开基此地以来,至今已历25代,可谓开平谢氏家族近700年繁衍不息的历史见证。上世纪初,早年出村闯荡的华侨衣锦还乡,一幢幢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洋楼住宅、碉楼、祠堂相继建成,也是典型的华侨特色村落。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村民开始外迁到国内其他城市或开平市区,村民日益减少,村落失去往日的生机。

  2010年,旅港的仓东村后代谢天佑博士出资修复村中两座祠堂——侯成谢公祠和秉文谢公祠,他希望做到“修旧如旧”,邀请谭金花开展修复工程。谭金花作为本土侨乡文化研究学者,经历过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申遗,也到过国外学习,在参与多项国外实践保护项目的过程中,她意识到遗产教育的重要性和国内遗产教育的落后,萌生把外面学回来的理念带回家乡,为大众传播遗产保育的知识的想法。为此,这次的祠堂修复是一次契机,从2011年夏天,正式开始实施“仓东计划”。

  “仓东计划”从一开始便定位为探索文化遗产保育、活化发展,以及乡村建设等目的的公益性事业,旨在通过借鉴海外文化遗产发展的经验,对仓东村建筑进行修复保护及社区营造,鼓励当地居民保存当地文化及延续传统生活方式,最终达到文化传承的目的。

  为此,与目前国内普遍以发展旅游景区的方式“活化”古村落不同,谭金花看重的是仓东村作为“记录着侨乡发展历史的天然博物馆”这一历史文化价值,而非只是一个收门票的景点。因此,在仓东村的修复过程中,始终遵守真实性、完整性、可逆性和可识别性、最少干预等原则,注重村落肌理的保护和地方精神的保存,最大限度保持建筑原来的功能,兼顾住宿、教育、会议、文化展示等功能。因此,这里所有的修复都在尊重当地历史文化和建筑工艺的基础上进行,由当地工匠按照传统工艺施工。

  走进仓东村,记者感受到的不仅是历史建筑营造的古朴风味,祠堂里的展览、文物、村民的讲述则让人直观地感受到仓东村的文化魅力。

  推进多元合作▶▶

  注重平衡各种利益相关者诉求

  从“仓东计划”的筹备到实施,已走过近五个年头,通过引入遗产教育、深度文化参访活动、相关内容的学术会议、中外文化交流活动等,给仓东村带来了生机,使人口逐渐减少的古村重获新生。在谭金花的回忆中,“仓东计划”得以顺利进展,离不开与仓东村村民、遗产爱好者、华侨、高校、学者、学生、媒体、运营商、当地政府、市场、公益团体等各种利益主体进行沟通合作。

  谭金花进一步解释,要实现仓东村的持续发展,必须使村落本身具有造血功能。为此,2013年“仓东计划”得到了香港炼金石国际文化交流公司负责邓华先生的资金支持,资助仓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负责运营工作,以国际上社会企业的运作模式,经营以文化遗产为主题的教育基地,举办与遗产相关的各种教育与培训活动。因此,在修复两座祠堂的基础上,还修复了村中的碉楼、民居、庙宇各一座,新建了公厕、公共小花园、菜园等活动空间,仓东村的生活环境进一步完善,在保留历史传统的基础上,更适合现代人的居住习惯。

  “无论是村落,还是历史街区的活化,投资者的选择很重要,文化遗产更需要有社会责任感,注重长远发展的投资者。”为此,谭金花在实施“仓东计划”的运营时选择和香港企业家邓华先生合作。记者了解到,目前“仓东计划”虽开始运营,但仍在做“亏本生意”。对于这一情况,投资者邓华表示,“看到村子更有生机,村民与我们的关系更融洽,有些旅居海外的华侨还带着后代回来参观,我觉得自己赚了。”邓华在香港从事教育与深度文化遗产旅游的事业,在他看来,“仓东计划”的运营模式潜质很大,与景区式的开发不同,并不是一两年出经济效益的。他坦言,目前没有什么经济负担,所以不用投资者的心态来对待,希望做一件对社会有益的事情。计划现在先完善基础设施,在现有的运营项目中逐渐建立口碑,做好文化深度游的品牌,希望有朝一日能够让仓东成为具有造血功能,可以自负盈亏的社会企业,让更多人接触文化遗产保育的理念,带动更多人懂得珍视文化遗产。令他感到欣慰的是,在今年暑假期间开展的夏令营项目,报名人数大大超过了计划人数,“仓东计划”开始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为何“仓东计划”如何重视多元合作模式?谭金花表示,多元合作模式是希望发挥各利益主体的主观能动性,让各方都能在项目的发展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合作的过程本身就是文化遗产知识传播的过程。

  重视村民参与▶▶

  每个活动都有村民身影

  “近几年,村里破旧的房子得到‘活化’,出外的村民更愿意回来看看,有的甚至回来办喜宴、寿宴”,仓东村村长谢雪暖谈及村里的变化时难掩喜悦之情,还专门带记者参观重建的夫人庙,滔滔不绝地讲述夫人庙修建的过程和文化象征。记者发现,对比去年年初到访仓东村时,村民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村长讲述的话语中也带上了“活化”“修复”等词汇。

  “仓东计划所做的文化遗产保育并不是单单为了保留那些古朴华丽的建筑,还为了了解这片土地,更重要的是村民对当地的文化遗产所产生的感动与认同,还有他们的生活方式。”谭金花表示,只有通过重建村民的文化自信,让村民自觉保护自己的文化遗产,才能更好地实现村子的可持续发展。为此,过去四年里,“仓东计划”特别重视村民的参与,无论是修复过程,还是运营项目的开展,每个活动都有村民的身影。

  谭金花继而说到,在建筑修复的过程中,仓东团队成员在调研勘察、收集资料、了解地方的基础上,必须在与村民沟通之后,才开始项目规划和施工。“在修复祠堂早已烧毁的木刻神楼时,草图的绘制尤为重要,团队成员先根据当地村民的记忆绘制草图,经过村民的确认才开始雕刻。”记者发现,这样的案例在仓东村建筑修复的过程中数不胜数。谭金花表示,“仓东计划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村民的支持和配合,更重要的是,这是他们的遗产,他们的家园,希望能够真正地涵盖这个村庄的深层情感和最真实的记忆。”

  令谭金花等人感到惊讶的是,在今年春节的年初七、年初八两天里,当“仓东计划”团队成员全部放假回家过年,100多村民自发在祠堂和榕树头聚会,有的在榕树头唱大卖鸡、花笺、木鱼等本地民歌,有的进行舞狮表演,有的在篮球场举办友谊赛,有的厨房准备佳肴,有的准备三牲到祠堂和夫人庙拜祭……村长有感而发:“出现了多年未有的和谐喜庆的场面!”经过“仓东计划”团队四年的努力,昔日沉寂的仓东村开始焕发生机,这令谭金花等人感到非常欣慰,也看到了更多古村落“重生”的希望。

  对话

  “活化”古村落 延续本土文化

  南方日报:请问您发起“仓东计划”的初衷是什么?

  谭金花: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市场的兴旺,大量遗产地和乡村被用作遗产地,然而,这些村落的开发往往无视当地居民及其原本的生活方式,浓郁的商业气息破坏了区内原有的生活气息,失却本土文化味。为此,希望能够借鉴国外先进的文化遗产保育理念,我们觉得活化古村落并不只是为了保留那些古朴华丽的“精品建筑”,更重要的是村落承载的本土文化,使本土文化得以延续才是最根本的。

  为此,仓东教育基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旅游区,我们不挂牌不收门票,曾经有村民提议要在村口重新做一个醒目的大牌坊,都被我们否决了。仓东计划需要“造血功能”,但我们认为关起门来收门票不是最佳的发展方向。我们更倾向于把这里作为文化遗产教育学习基地,让更多学生来体验古村落生活,参与原生态的生活,在交流与互动中认知文化保护理念。

  南方日报:“仓东计划”可以复制到其他古村落吗?

  谭金花:“仓东计划”实施近五年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也有不少人问到这个问题,也有人将“仓东计划”归纳为“仓东模式”,我觉得仓东的“活化”不应该以一种“模式”来定义,然后简单地复制到其他古村落。自从习近平主席提出“城镇化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以来,很多人开始重视古村落发展,希望为村落的发展寻找一种可行的“模式”来推广,供人模仿或者复制。但是,我不赞同这样的“快餐”模式。

  因为每一条村落都有自身的特色,应有自己的发展方向和方法,而不应该去复制别人所做过的。仓东计划的理念和做法可以借鉴,但绝不是可以简单复制到其他村落的,因为这涉及到很专业遗产教育的知识问题以及国际交流的问题,也没有必要个个都来做遗产教育。

  南方日报:对于仓东村未来的发展,您有什么憧憬?

  谭金花:对于建筑遗产的活化,通常遇到两种情况,一是仍然有人在生活的活遗产,如仓东村;另外一种是无法恢复原来功能的旧建筑,如工业遗产或名人寓所、办公楼等。我们希望这两种情况都有所尝试,因此从今年开始着手第二个计划——活化空置街区的民宅、厂房、办公楼等,希望通过注入新的活化内容来达到文化传承及遗产教育的目标,譬如住宿、餐饮,并同时建设一个方便本地人、外地人和遗产专业者的阅览和研究空间,为爱好者而设计遗产沙龙活动、文化展览、知识讲座、参访学习等活动,以轻松的方式为热心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事业的人群传播遗产知识,提供交流平台,希望不但可以帮助学生、研究者、一般兴趣者,还向那些有心于文化遗产产业的个人,以及与此领域相关的政府官员传播正确的保育理念。

  对于我而言,仓东是一个梦想,做仓东不只是为了开平,或者五邑侨乡,而是为了文化遗产保育事业;仓东计划不仅仅为了一个小地方,而是为了更广阔的中国。(甘雁娜)

【编辑:金嘉龙】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