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归侨侨眷

昔日归侨安置地 如今成为中国—东盟合作新名片

2016年11月27日 15:1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新社南宁11月27日电 题:昔日归侨安置地今成中国—东盟合作新名片

  中新社记者 林浩

  “侨场这些年发生的变化真是翻天覆地,到处高楼林立,现代化工厂密布,父老乡亲们安居祥和,一派欣欣向荣景象,一点过去农村的影子都看不见了!”离开广西武鸣华侨农场近50年后,印尼归侨李锦开再次回到曾经挥洒青春热血的侨场,巨大变化令他惊叹。

  11月27日,李锦开和100名来自“香港武鸣华侨联谊会”的侨友一道,结束为期5天的“回家看看”参访行程,返回香港。连日来,年逾半百的参访团成员们在武鸣侨场深入走访,回忆青春岁月,感受侨场新貌。

  李锦开是1960年从印尼回国的第一批华侨,来到武鸣侨场后,年仅15岁的他被安排到武鸣中学念书,完成学业便到侨场工会当干事,协助开展扫盲工作,并先后到当地小学和中学任教。李锦开告诉记者,刚回国时受历史条件限制,侨场生活条件十分艰苦,起初,归侨们只能居住陈旧的泥屋,并时常遇到停水断电问题,特别在晚上,到处一片漆黑,没有娱乐生活。

  “当年的武侨人怎么也不会想到,曾经的侨场会变成如今的都市,成为现代化的工业基地,归侨侨眷们都可以住上气派的楼房。”李锦开说,侨场的发展向世界展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增强了海外游子在外奋斗的信心。

  广西—东盟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张融健已在武鸣侨场工作生活了27年,从1989年刚毕业的大学生到现在,他见证和参与了侨场发展的主要历程。张融健在接待参访团成员时介绍,作为全国最大的华侨农场,武鸣侨场在特殊历史时期安置了来自印度尼西亚、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9个国家的归国华侨12000多人。近20年来,借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举行的东风,侨场已从原来偏僻落后的农村,一跃成为国家级开发区,以惊人的速度快速崛起,吸引了包括印尼金光、泰国正大、美国波尔等世界500强巨头在内的270多家公司落户,逐渐形成特色鲜明的食品加工、生物医药、机械制造三大优势产业发展格局,成为中国—东盟合作的新名片。

  “2016年,财政收入有望突破10亿元,中心城镇面积也比升级为开发区前扩大了10多倍。”张融健告诉记者,现在,每天早上7点钟,侨场主干道就会出现一条持续1个多小时的摩托车上班流,这象征着繁荣发展。

  张融健表示,随着财力的提升,侨场有能力并正努力让每个归侨侨眷过上有尊严的生活。2011年以来,仅在教育领域,侨场便投入约4亿元人民币改善教学环境、提升教育质量,建设了东盟二中等一大批一流学校,并对归侨侨眷子女实行了从幼儿园到高中15年免费教育;同时,投资5亿元人民币建设华侨城,通过“以房换房”的方式,引导散居在偏远地区的归侨侨眷自愿到中心区集中居住,目前,1508户归侨侨眷告别了居住了半个多世纪的低矮潮湿的砖瓦房,开启了“幸福之旅”。

  在长达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武鸣侨场的归侨们没有丢掉自己原先生活的本色,保留了异域的饮食文化,这些文化至今已成为侨场最具特色的招牌。印尼千层糕、越南鸡肉粉和春卷,随着人气的增长,骨子里就有市场经济意识的归侨侨眷们纷纷发挥专长,开店营业,增收致富。(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归侨侨眷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