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关于美国留学生的面试技巧

2014年09月19日 14:01   来源:北方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首先面试一般是见面聊,skype聊,电话聊,这三种。后两者会在我国时间深夜进行,学生务必各施其法,让自己在半夜的状态兴奋起来,适合你的方法不好说,可能是听摇滚音乐/喝茶/喝咖啡/跑两圈/打网游。注意美国目前在冬季时间,例如我们晚上九点,美国东部是早上八点,同时也要知道面试的学校是在美国的哪个时区。

  不管是何种面试,都建议你穿上正装或者商务休闲装,穿上了正装之后,自己的言谈也会不自觉的专业起来。如果是电话面试,请务必站起来讲电话,站立说话会让自己的能量水平(energy level)更高。

  学生需要深刻的明白,面试不是被面试官审问,而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同时兜售自己。所以时刻要记得两点:交流和兜售。虽然美国学校是什么性格的人都有,但一般来说,在面试过程中传达一个正面的积极的开朗的形象会比较受用。整个面试中,大概有六七成是在于交流的方式,三四成在于说话的内容,在下边会给出详细的例子

  1.头两句话会很飞快的过去,非英语母语的我们要分外留意,尽量记得面试人的名字,例如叫John Williams,之后可以称呼为Dr.Willams/Mr. Williams,如果是见面聊天,应该在事前就能知道面试官名字,应该可以做到流利的称呼别人的姓。使用Dr.Willams/Mr. Williams称呼面试官,可以有效的把谈话往“交流”的方向牵引。实在没听见的话可以说,I‘m sorry, I didn’t catch your name- (不好意思,我刚才没听清您的名字?)对方会为你重复一遍,这是符合礼节的,不用感觉内疚。

  2.见面或者skype的话,说话要看面试官的眼睛,不习惯的话可以不时转移视线到鼻子,低头背稿是木有用di

  3.准备一个30秒的短版本自我介绍,和一个一分半钟的长版本自我介绍,看面试官的兴趣现场增减内容。记得这是一个自我销售的好时机,面试官通过“简单的介绍一下你自己”这样的题目,想知道的不是学生姓甚名谁住在哪,而是想知道为啥我们学校要录取你,换句话说,是要知道学生有多好,和学生是否和学校相配。下边举例说明:

  a.我叫做玛丽,在深圳中学高二,从小在深圳长大,很希望可以去美国的高校读书

  b.我叫做玛丽,在深圳中学成绩一直在前10名,尤其是数学非常出色,还参加过为大学生举办的数学建模大赛,我希望以后从事数学建模相关的工作,这就是为什么我申请xx学校的文理学院。

  这两个版本的回答就很不一样了,后者明显在抓紧机会兜售自己

  4.准备回答为什么选这个学校,为什么这个专业

  强调,这基本是一个必问的问题,一般来说如果去过学校,可以说一下去学校的见闻,没有去过的话,在维基上把学校的介绍看了,然后上一些国外的论坛,搜一下别人对这些学校笼统的介绍,选自己喜欢的几点。注意在说的时候要流利,投入。下边也举例说明

  a.I saw online that xxx university has a 7 to 1 student/faculty ratio, it means I will have more opportunity to interact with professors (我在网上看见你们学校学生教授比例是7:1,这说明我会有很多机会和教授交流)

  b.I always have questions and ideas that I LOVE to share with friends and professors, xxx university has a VERY IMPRESSIVE 7:1 student to faculty ratio. I believe I will receive THE VERY BEST EDUCATION I could ever get in xxx university (我非常喜欢和朋友以及教授交流问题和想法,你们学校有7:1这么令人印象深刻的生师比,我深信我在你们学校可以得到我所能得到的最最好的教育)

  这两段话的感情色彩迥异,前者像背书,后者是有感情的口语化交流

  5.准备几个要问面试官的问题,提的问题不能是在网站上可以轻易找到答案的,例如“你们学校综合排名第几”这类的傻瓜问题千万不要出现,注意这里也可以交流起来,再次强调,面试的全程是在和面试官“交流”不是一问一答的被审问,回答问题光说“是”“不是”那是不够的。

  结束之后如果有面试官的邮件,发信感谢面试官的时间和他提供的有用信息,强调自己对学校的兴趣。没有邮件的话,靠记住的名字,在学校官网首页的搜索栏中可以找出来这个人的邮件。

【责任编辑:刘郁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