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巴拿马运河上的中国故事 从契约华工到运河华人

2016年06月28日 08:5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字号:

  新华社北京6月27日电 特稿:巴拿马运河和中国的百年故事

  在遥远的美洲大陆上,有一个依靠运河发展起来的国度,它的名字叫做巴拿马。当地时间6月26日,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全部竣工,走过百年沧桑的巴拿马运河重获新生,而中国货轮有幸成为竣工后通过巴拿马运河的第一艘货轮。

  百年前,近万名华工背井离乡,参与了巴拿马运河的开凿,其中数百名华工魂断异乡;百年后,中国成为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客户,中国货轮在运河上频繁通行。巴拿马运河和中国的百年故事折射出一个世纪来中国国运的变迁。

  数百华工血洒运河

  据史料记载,19世纪50年代部分华人从美国南下巴拿马,从事垦殖及贸易活动,成为最早来到巴拿马的华人,而真正的“契约华工”抵达巴拿马则是在1854年。

  早期华工来到巴拿马参与铁路修建。1848年,一家美国财团成立巴拿马铁路公司,承修横贯巴拿马地峡的铁路。该公司到中国南方“招工”,在1851年至1865年间共招走2万华工。这些华工都被分配在巴拿马铁路西段工地上施工,是修筑巴拿马铁路的主力。由于环境恶劣,许多华工染病身亡,只有少数人回到祖国。

  1881年,巴拿马运河在法国人的主持下动工,但却因方案设计不周失败。此后,运河工程落入美国人手中。前后30年间,近万名华工先后被运河公司通过各种手段从中国招来开凿运河,其间有数百人丧生。1914年,巴拿马运河终于竣工,成为现代工程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为纪念华工在开凿运河中所做贡献,巴拿马人特意在当初运河工程最艰难的地方、运河中段的库莱布拉山山顶上修建了一座“契约华工亭”,向广大华工付出的贡献与功绩致以敬意。

  中国成为运河大客户

  百年时光,匆匆而过。如今,巴拿马运河已成为世界“黄金水道”,承担着全世界约5%的贸易货运量,运河上经常可以看见中国货轮的身影。

  根据巴拿马运河管理局的统计数据,2015年,来自或前往中国的货运量占当年运河全部通过量的20%左右。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中国船运企业每年都要向巴拿马政府缴纳上亿美元的“过路费”。

  受全球经济不景气影响,世界船运市场不断萎缩,而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使得中国船运企业在世界船运企业中一枝独秀。在运河扩建竣工的庆祝活动中又怎能少得了中国企业的身影?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在今年4月底举行的抽签仪式中胜出,获得了派船参加首航仪式的机会。巧合的是,刚刚通航的扩建后的巴拿马运河装有八扇巨型新船闸闸门,而这些闸门也正是由中远海运集团运送到巴拿马的。

  从“契约华工”到“运河华人”

  当年,由于美国人主导的运河公司执行排华政策,巴拿马官方记载中没有承认华工曾参与了运河的工程建设,但这些契约华工并没有被人遗忘,他们的后代也早已融入当地社会。

  巴拿马民众专门造了一个新词组“运河华人”,借指那些参与运河修建、扩建和管理的华人。与先辈们筚路蓝缕异国谋生不同,当年华人多为挖土方的工人。今天的华人凭借专业知识,成为管理运河的中流砥柱,如今已有华人出任运河管理局执行副总裁,还有更多的华人成为运河扩建项目的工程师。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中国和巴拿马的经贸关系也日益密切,中国日新月异的建设成就也给“运河华人”的后代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坚定了他们通过自己的方式向先辈表达敬意的决心。他们群策群力,通过考证、收集旧资料等方式,推动官方正视巴拿马运河修建的历史,承认华工参与到了运河修建过程之中。2014年8月,正值巴拿马运河通航100周年纪念期间,他们向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捐赠了一艘名为“海巫号”的帆船模型。而当年,第一批契约华工正是乘坐“海巫号”来到巴拿马的。

  官方统计数字显示,在巴拿马300多万人口中,约有15万华人,而具有华人血统的至少有30万人。在巴拿马,处处能感受到华人的存在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很多商铺和银行同时使用西班牙语和中文两种文字进行标识。2004年,巴拿马政府宣布每年3月30日为“全国华人日”,肯定华人对巴拿马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

  巴拿马运河扩建完工后,许多大型船只将通过巴拿马运河在太平洋、大西洋间穿梭,跨越两洋的运输更为方便、成本更低。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中国制造”和“中国创造”将通过巴拿马运河这条“黄金水道”出现在大洋彼岸,续写中国和巴拿马运河的百年故事。(陈威华 赵焱 陈寅)

【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