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出国学体育面临学业训练双重压力 外语交流最头疼

2017年01月19日 11: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我想感受更好的体育氛围,也想更加系统地了解足球项目,所以选择留学亚洲足球教育较好的国家。”一位体育留学生如是说。

  软硬件设施齐全

  学体育更有吸引力

  首尔时间下午3时30分,金镛莱教练开始组织队员在学校绿茵场上集合训练,这是韩国光州湖南大学足球队每日必备的功课。“注意位置!集中注意力!谢金鹏表现很好!”接传球练习、定位球练习、球场跑位练习,22个年轻人在教练的督导下为接下来的韩国大学生足球联赛紧张训练着。教练口中的谢金鹏是学校足球专业的留学生。今年是他从中国来韩国求学的第3个年头。

  谢金鹏现就读于韩国光州湖南大学,是足球专业的一名学生。说起出国学习体育的原因,他变得十分健谈:“在这里学习体育,我感到非常幸运。很多韩国职业足球运动员都来自大学校园,例如韩国国家队主力边后卫廉基勋就师出我们学校。我们大学的天然草场地曾作为2002年韩日世界杯的训练场地,是在国际足球联盟注册过的场地,因此在硬件方面有很好的保障。软件方面,学校的教育分为理论学习与实战训练,例如:足球规则、足球技战术、足球裁判、足球伤病预防与治疗;在实战训练中我们有力量训练、技战术演练以及实战比赛训练。与国内相比,这边的训练方式更加有效,体育文化更加严谨。”除了谢金鹏这种直接求学的体育学子,他的同学中还有被体育高校邀请入学的运动员。

  胡娇(化名)在中学毕业之后前往西班牙留学。每天她的时间都被分成3段:上午修课业,下午练网球,晚上补课。然而她发现打球和学业始终无法兼顾。于是高中毕业后,她就在欧洲做起网球运动员。美国的一些学校向她抛出了橄榄枝。考虑到弗吉尼亚大学校队全美前十的网球水平、良好的学术氛围和声誉以及学校教练真诚的性格,胡娇决定作为网球体育特招生前往弗吉尼亚大学研修心理学。

  学业训练双重压力

  成绩过低会被警告

  微动体育的创始人姚琼介绍说:“我们公司一直致力于帮助体育生出国留学。通过我们这么久的观察,发现体育生出国留学的经济负担其实不重。如果不通过中介,个人办理出国签证手续,大使馆缴纳的费用以及注册费用总和仅在2000元人民币左右,最多不超过3000元人民币。而且多数情况下,如果所申请高校的教练觉得这个体育生有潜力,能进入学校校队,校内的国际交流中心就会帮他简化申请手续,免除申请费用。而且国外给体育生的待遇十分优厚,以美国为例,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设有专门的体育奖学金,奖金数额就是所在高校一年的学费、住宿费以及伙食费的总和。他们甚至有个规定——无限量地为在美国全国大学体育协会注册的学生提供小吃零食。”

  “校队里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运动员。我的任务就是让大家聚到一起,实现一个目标。他们要学习团队协作以及如何沟通交流、表达自己。”美国麻省大学女子网球队教练席礼谈起网球队的训练方式时讲到,“网球队里一周进行两次体能训练。队员们早上上课,下午两点后着手训练,每周末进行比赛。其实学校对国外的运动员是一视同仁的,没有特殊待遇。但是要挤出时间训练比赛,如果平均成绩点数低于2.5就会被警告并禁赛。”

  文化差异好克服

  外语交流最头疼

  国外绝大多数高校对留学生的外语能力很看重。因此许多体育生常因为语言不过关无缘进入理想高校。鲁东大学体育学院钟琳琳(化名)正在美国兰德大学交换,进修体育教育。她所在的高校要求留学生取得托福79分或者雅思6分以上才有准入资格,这成为了很多体育生欲出国留学的“拦路虎”。席礼说:“我们尝试着招收中国的体育生,但其中的大多数都过不了托福考试这一关。”

  钟琳琳对留学中的文化差异问题不以为意:“基本上美国人对外国人就像中国人对外国人一样友善。避开争议话题、互相尊重。其实跟美国人相处很容易,也很普通,没有什么难度。”

  中国职业运动员绝大多数是通过体校或者青年队培养的。谢金鹏提到:“我觉得融入当地圈子并不是很难,因为每天都要与当地学生共同训练。他们看到中国留学生的努力和上进之后,会产生一个好的印象,所以也愿意去理解包容不同国家的文化差异,我认为社交上最大的问题应该是语言吧。”中国走出去的体育生一般以个人项目为主,例如高尔夫、网球等,团队体育项目的留学生很少。由于大多数体育生外语水平有限,又处于十七八岁的年纪,心智也不够成熟,平时也没有队内训练拉近与当地学生的距离,慢慢就会与周围圈子疏远。

【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