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法国华媒评论:侨胞遇难 华人应理性申诉讨公道

2017年03月29日 09:23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资料图:当地时间3月26日晚,居住在法国巴黎19区的青田籍华人男子被破门而入的执法警察开枪打死。法新社报道称,首都巴黎的亚裔社区因此事举行示威抗议活动,并演变成暴力冲突。法国警方28日表示,他们逮捕了35名示威者。图为当地时间28日,在法国巴黎的亚裔民众在巴黎警察局门外与法国防暴警察对持。
    资料图:当地时间3月26日晚,居住在法国巴黎19区的青田籍华人男子被破门而入的执法警察开枪打死。法新社报道称,首都巴黎的亚裔社区因此事举行示威抗议活动,并演变成暴力冲突。法国警方28日表示,他们逮捕了35名示威者。图为当地时间28日,在法国巴黎的亚裔民众在巴黎警察局门外与法国防暴警察对持。

  中国侨网3月29日电 法国《欧洲时报》28日发表评论文章《巴黎侨胞遇难 我们应理性申诉讨公道》,呼吁法方慎重客观对待此事,正视执法和司法公正问题,同时也呼吁华人理性看待此事件,以合理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

  文章摘编如下:

  这一年,对巴黎华人而言,真可谓祸不单行。继张朝林去年遇害后,刘少尧又不幸离世。不同的是,张朝林死于劫匪之手,而刘少尧则倒在了法国警察的枪弹之下。刘少尧身后留下了寡妻和五个孩子,他的悲惨遭遇令人悲痛。我们跟无数旅法华侨华人一样,哀悼遇难侨胞,并对他受到伤害的亲人致以最真诚的慰问。

  悲剧发生后,警方和遇难者亲属对事情经过的描述各执一词,使人难辩真相。就目前所知的情况来看,此案确实存在不少疑点。比如,处理邻里噪音或纠纷何以要出动几十名全副武装的“打击犯罪大队”的警察?是否需要破门而入?在假警察闯民宅案经常发生的巴黎,面对便衣警察,当事人或家人怎么能辨明真假?是否必须开门?面对身高仅1.60米的一个中老年人,即使他手里有一把剪刀(据家里人说他正在剖鱼),一群身着防弹衣的警察是否真的就如临大敌,会紧张到枪杀当事人?闯入民宅的警察是否遵守了“正当防卫必须恰当”的规定?据死者女儿讲,从破门而入到开枪,仅仅才2秒钟。当事人真的对警察动刀子了吗?警方一再强调要配备摄像机、提高执法透明度,在华人被枪杀事件中,警察是否用了摄像机?如果没用,是出于什么原因?这一事件从邻居告发到警察开枪,其中是否含有文化、种族方面的因素?

  刘少尧的悲剧同时也提出了法国治安日常所遇到的问题:警察具备军事和民事这两种主要的职能,承担治安重任两者缺一不可。近15年来,自片警制度被废除后,法国警察的民事职能在不断弱化,而军事职能则不断增强,在近年来恐袭威胁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强化军事职能的趋势更是有增无减。问题是,无论是应对恐怖袭击还是改善治安,忽视民事职能、一味强化军事职能,不但于事无补,而且会导致警民关系紧张,引起治安的恶性循环,甚至造成悲剧。与此同时,许多街区的民众包括我们侨胞,都有过报警而毫无回应的经历,警方有特殊针对性的执法是否应受到质疑?巴黎治安每况愈下,侨胞居然在自己家里,当着尚未成年的女儿的面,就毫无预警地惨遭射杀,警方难道不应严肃审视如何柔性执法的问题吗?希望这能成为法国全面反思治安政策的契机。

  刘少尧被枪杀后,巴黎华人自发集会悼念,警方以违法集会为由采取行动,驱散示威群众迅速演变为冲突和镇压。跟刘少尧遇难悲剧一样,警方跟示威者对此各执一词,警察指责示威者暴力对抗,而当时在场的一些华人则指责警察暴力执法。华人集会未能获得警方许可,当属违法集会;但法国的亚裔社群并不以闹事暴力而出名,警察原本可以发挥其民事职能,采取冷静、淡化的方式处理,何以立刻升级为镇压?警察在采取行动时,为何不能表现得更专业一些,避免伤及和平集会悼念死者的无辜侨胞呢?

  当然,尽管发生了侨胞被枪杀的悲剧和华人集会遭到镇压的事件,我们仍然主张侨胞争取自身权益和人身安全的合法诉求应以冷静、理性的方式进行,避免过激违法行为。我们赞成中国当局对保护侨胞、要求任何一方避免过激行为的立场。在刘少尧遇难后,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都立即向法方交涉,要求法方尽快查明真相,切实有效地保障在法中国公民的人身安全,同时还希望法方理性对待侨胞对此事件的反应。旅法侨胞的代表也已经紧急召开会议,呼吁广大侨胞以理性方式讨说法、要公道,表现出华人文明、理性的素质和维护华人权益的责任心,理应得到呼应和赞赏。

  从目前媒体得到的各种信息来看,我们不能排除警察滥用暴力执法的可能性,因此面对中国当局的交涉和华人社群要求法国当局主持公道的诉求,我们强烈要求法国政府和司法部门慎重客观对待这一事件。我们同时希望,华人为刘少尧讨公道的行动能得到法国社会的支持,因为此案涉及的并不仅仅是华人社群,而是整个社会必须正视的执法和司法公正的大问题。

【责任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