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芬兰这位首席科学家是杭州人 小学初中都不是名校

2017年04月10日 11:16   来源:钱江晚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陈育伟和驻芬兰大使馆教育参赞高宇航及到芬兰访学的浙江科技学院徐兴教授合影
    陈育伟和驻芬兰大使馆教育参赞高宇航及到芬兰访学的浙江科技学院徐兴教授合影

  “习主席访问芬兰,真的很激动,也让我的使命感倍增!”4月4日,央视播出了对华人科学家陈育伟的采访。芬兰当地时间4月5日下午,陈育伟还作为学界代表与习主席合影留念。

  4月6日,钱江晚报接到读者林女士的报料,她激动地说,这个华人科学家她认识的,是个土生土长的杭州人,超级厉害的。钱江晚报记者通过林女士辗转打听到了陈育伟的联系方式。4月7日上午,在芬兰赫尔辛基的陈育伟向钱江晚报记者介绍了他在芬兰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在芬兰地球空间研究所

  做首席科学家

  翻看他的履历,真的是学霸。

  陈育伟,75后,当年学军中学毕业后在浙江大学攻读电子工程专业,2002年在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就读博士,师从王建宇研究员和胡以华教授。之后,陈育伟到芬兰地球空间研究所做博士后研究,师从陈锐志教授,现在是芬兰地球空间研究所遥感电子学方向的首席科学家。

  陈育伟曾设计了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激光高度计的核心部件激光回波探测器、世界上第一台基于超连续谱激光器的2通道超光谱激光雷达、世界上第一台8通道全波形采集功能的超光谱激光雷达等等;在2010年的美国导航学会和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联合举办的位置定位与导航年会中,获得了最佳论文奖,这也是这一奖项的首位中国籍获奖者。

  用简单的话来说,他的工作,就是用仪器来观测地球。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科学家是一个严肃、沉默的形象,陈育伟则很开朗、健谈。

  陈育伟所在的芬兰地球空间研究所,是最早和中国开展合作的芬兰研究所之一。

  “研究所里有120多位同事,目前华人有10位左右。我在这边的12年里,前后有近20个华人在这个研究所工作。”他说,芬兰今年是北极理事会主席国,作为一名科学家,期望习主席的这次访问能够促进两国在北极事务上的合作。

  研究工作非常忙碌,“从板级设计到调试,整机系统设计,外场实验,数据分析和处理,到最后科学问题的提炼和论文的撰写都要自己完成。”陈育伟说。

  他和国内的科学界也有很多交流。陈育伟是中科院光电研究院的客座研究员,也是山东科技大学的名誉教授。“比如芬兰研究所和中科院光电研究院有联合实验室,我们每年都会做定期的交流和互访。今年夏天就会有两批光电院的科学家到芬兰访问,我组里也有一些国内来访学和联合培养的学生。”

  他说,芬兰的科学界对中国科学家的印象很不错,“中国科学家很勤奋”。

  小学初中上的都不是名校

  却一路狂奔到浙大中科院

  陈育伟的成长经历,在很多人看来,充满着各种“非典型”。

  他成长在拱宸桥畔,从小读的是家门口的小学和初中——人民小学、拱宸中学,都不是现在家长心目中追逐的“名校”。

  “我遇到了很好的老师。我初中三年的语文老师是黄燕明(后来成为江南实验学校校长),上课非常生动。他上课时讲过的‘吾日三省吾身’,我至今记忆犹新。我的英语老师洪春华当年刚师范毕业,给我们每人起英文名字、排演小话剧。尽管我的英语成绩不是特别好,但一直很喜欢。”

  父母对他的教育是放养式的,从小到大没有补习班,也很宽容。在这样一个宽松的环境中,他的小学初中几乎毫无压力。“那会就有华杯赛,但我也没学过奥数。在小学初中成绩是前面几名,但和重点学校的学霸不一样。后来考上学军中学,刚开始的成绩也是排在后面的。不过,我一直挺有自信。”他说,自己属于后劲足的,越读越轻松,后来一路到浙大、中科院……

  在他看来,父母对他最大的影响,是言传身教。他说,父母都是工人,文化程度不高,父亲小学毕业后,因为家庭原因没有继续读书,但一直在自学。“从我记事开始,父亲经常和我共用一张桌子,我写作业,他画图纸或者自学。记得我小学五六年级时,父亲考出高级技工证书,他当时读夜校,所有科目的成绩都是95分以上。”父亲的酷爱读书也影响了他,他从小爱阅读,《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都被他翻烂了。他喜欢地理,一年级时去舅舅家看到一本五六年级的地图册,非常喜欢,翻来覆去地看,后来,父亲给他买了中国地图和世界地图,每个国家他都烂熟于心。直到现在,他还保留着每天阅读的习惯,在回国做学术交流的间隙,除了回老家杭州,陈育伟的一个很大任务是买书。有一年回芬兰,他托运了20公斤的书。“我妈妈性格开朗,也影响了我。我很喜欢交朋友,在芬兰也有很多朋友。”

  陈育伟说,回头看自己的成长经历,他觉得最重要的是保持自己的兴趣,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所有科目中,我最喜欢、学得最好的是地理和物理。我现在的工作,就是结合了兴趣爱好。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不会觉得很辛苦。”

  念念不忘家乡菜的味道

  自己做杭州酱肉包肉粽

  虽然芬兰和杭州相隔遥远,有9小时的飞行距离,陈育伟还是时刻关注家乡的变化。

  “杭州这几年的发展非常快,不光是硬件,文明素质也很让人骄傲。”

  在芬兰的生活很简单,除了工作和全家旅行,他的很大一个兴趣是“美食”。

  他笑称自己是“不务正业”的科学家,午餐时间会和同事在研究所做当地的点心。在芬兰蘑菇季到来时,他会呼朋唤友一起采美味的蘑菇,研究哪种牛腱子肉做卤牛肉最美味,用科学家的严谨和细致来研究各级别火腿的色香味。

  在芬兰十多年,最让他念念不忘的,是杭州菜的味道。为了在异国他乡也能满足“挑剔”的“杭州味蕾”,他把自己培养成了“科学家中的厨子、厨子中的科学家”。在准备来芬兰前,他就向厨艺高超的老妈学习。

  为了解馋,他在芬兰做杭州酱肉、包肉粽,用芬兰的食材做杭州菜。

  “芬兰的肉非常不错,做酱肉味道很好!”杭州范的酱肉一年通常要做30斤,分享给在芬兰的杭州人。去年做的酱肉,这几天刚刚晾好收起来。有一年冬天,他做了酱肉挂在阳台上晾晒,结果被投诉:“请不要把动物尸骸挂在窗户上……”

  他做的片儿川让在芬兰的老乡们感动掉泪。“我在亚洲超市里买冬笋、雪菜,烧起来,就是杭州的那个味道。”除了给家人、朋友做饭,芬兰的同事也尝过他的中国料理。用自制酱料腌制北京烤鸭,用杭州熏鱼的方法做炸鱼,芬兰友人吃了后激动地来握手点赞。 (感谢市民林女士提供线索)

【责任编辑:刘郁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