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声乐老师陆莺:我为什么在从业十年后选择留学

2017年05月27日 14:58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陆莺(右一)与友人合影。(法国《欧洲时报》意大利版)
陆莺(右一)与友人合影。(法国《欧洲时报》意大利版)

  中国侨网5月27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意大利版报道,在决定出国留学之前,陕西某师范学院声乐教师陆莺(化名)从事声乐教学工作已有十余年,其1998年本科毕业之后便直接赴高校任职。谈及决定赴意大利深造的原因,陆莺坦言,随着时间地推移,各方面形势都在发生着变化,对于任职教师的各方面要求都在不断提升,而身边同事也愈加出类拔萃,这就给自己带来了压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陆莺发现自己当时的知识结构以及专业素养已经不能满足目前学科的要求以及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越来越发现自己相关专业知识的匮乏。

  最初,陆莺本想考虑攻读国内研究生,不过报考门槛很高,对于英语和政治考试要求严格,并且要找到一个好的声乐导师代价也非常高。陆莺表示,既然这样何不去国外深造呢?并且中国的声乐导师可能也很难满足自己目前的需求,何不去歌剧的发源地去取“真经”呢?所以,在2013年底,陆莺便向单位申请自费出国留学。

  做出这个决定,对陆莺来说并不容易,因为当时正是陆莺评副教授职称的关键时期,留学期间因为无法完成学校相关授课工作,所以必然会影响职称评定。其次是家庭方面,考虑到孩子当时正在上小学,出国留学就必然会和家庭暂时分离,陆莺说:“孩子是我最担心的,我无法陪伴她,无法照顾她的生活作息。”再次是经济方面,因为是自费留学,再加上自己停职后没有了经济来源,所以全家的开支就都压在了陆莺丈夫身上。

  但是尽管顾虑重重,家人给了陆莺最大的支持,让她没有了后顾之忧,最终通过“图兰朵”计划踏上了赴意求学之路。

  谈及在意大利佩鲁贾音乐学院求学的这三年半时间,陆莺坦言,挑战很多、收获更大。陆莺选修的是声乐歌剧表演专业,在最初的留学过程中,语言是大多数人的一个难关,对于陆莺来说也不例外。陆莺开玩笑说:“对于我这种大龄留学生来说是很困难的,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大记忆力也不如年轻人那么好,各种原因交织下心理压力也不断提升。”陆莺打了个比方,就像把自己锁在了一个封闭的空间里。她坦言,最初的适应过程很痛苦。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陆莺最终适应了留学生活。她表示,任职的经历给了她承受更多压力的能力,之前一直在教导别人,现在就是反过来对自己进行教导,不停对自己说要适应这个地方。当语言得到初步解决之后,问题就相对没那么难了。她戏称自己也得到了“佩鲁贾一姐”的称号。

  在度过了最初的适应过程之后,新的问题又接踵而至,陆莺发现在这里所教授的内容和自己已经建立起的知识体系完全冲突,甚至被导师全盘否定,她坦言,感觉就像是自己的世界观完全被颠覆了,20多年来完全白唱了一样。她就像一个初学者一样和导师进行磨合,在这个过程中陆莺不断地修改着自己的观念。她坦言,自己自认为在声乐方面比较优秀,但到了这里学习之后,为了一些音乐基理的问题也没少哭过。过程虽然纠结,但是通过学习陆莺慢慢“尝到了甜头”,体会到了更为先进理念的好处,用陆莺的话来说感觉自己如同涅槃重生一般。经过三年半左右的时间,陆莺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并成为了当时佩鲁贾音乐学院有史以来毕业最快的学生。

  返回中国之后,陆莺重回学院任职,开设了专门的讲座并且组织相关音乐会,出国深造给她带来的是自信的提升。陆莺感慨,有些东西只有去发源地去看、去了解其最原始的风貌,才能学到精髓和真谛。就如同中国的京剧,只有到中国才能真正学好。

  陆莺可以说是在职留学的成功典型,作为“过来人”,她说,这种再教育的过程对于眼界的开阔和能力的提升非常明显。然而,在职留学所要付出的代价不是每个人都能承担的,自己身边很多人看到她的情况后也很想出国深造,但是迫于各方面压力最终都没有成行。

  对于海归就业,陆莺表示,要带有一种低的姿态去寻找机遇,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我觉得不是去‘高大上’的单位工作才算是达到目的,只要能够把自己在海外学到的先进知识和理念在中国发挥出来就是一种成功。”她说。

  作为一名教师,陆莺说,不希望学生像自己一样在音乐上走这么多年的弯路,而陆莺也对想要留学的学生进行引导,目前已经有学生在陆莺的建议下走出第一步。(李朔)

【责任编辑:王嘉怡】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