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中美殡葬文化差异大 入乡随俗更兼容(组图)

2017年05月31日 11:3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美国墓园。(美国《侨报》/张立春 摄)
美国墓园。(美国《侨报》/张立春 摄)
中国侨网美国墓园。(美国《侨报》/张立春 摄)
美国墓园。(美国《侨报》/张立春 摄)

  中国侨网5月31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很多飘洋过海的华裔移民初次受邀参加美式葬礼时或多或少都能觉察到两国殡葬文化的差异。对于这些选择在美国落地生根的华裔移民而言,如何学习和接受美国的殡葬礼仪?如何兼容中华文化和包容西方习俗?如何入乡随俗而又不失传统?且听道来——

  美国殡葬礼仪知多少

  在美国的墓园文化中,“生后”事一般有守灵、追思、安葬三个部分,这三个议程大多都安排在二天或者三天里。一般家属会在邀请函中标注出具体的时间和地点。接受邀请的亲朋好友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和亲疏关系,选择在合适的时间参加活动。无论你受邀参加哪一个议程,都不会有附带的要求,更加没有“送钱”的。他们认为:不管逝者是穷还是富,现在都不需要了。唯一需要注意的,着装尽量选择黑色或者深色。

  守灵:一般都是逝者家属和非常亲近的朋友,没有什么固定的仪式,守灵的时间长短也没有固定。受邀到来的,可以安安静静的坐下听听悠扬缓慢的音乐,也可以打开一本自己带来的图书,低头阅读;还有更加亲密和熟悉的,会在灵棺前和逝者低语诉说;也有的会和家属坐下喝一杯咖啡,聊表问候。

  追思:参加追思仪式的大多都是逝者亲朋,也可能有慕名而来的朋友。一般在教堂或者墓地礼堂举行,仪式中会有一些逝者的生平介绍或者图片、遗物展示,家属分享逝者的生前故事,穿插感人故事和幽默,不时引起听众的笑声。有些追思活动现场门口或者签到处,会放一个捐款盒,上面标明清楚,所有的募款是为逝者捐赠给某一个慈善机构的。

  安葬:安葬仪式在墓园内举行,大多墓园都同时有土葬和火葬二部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火葬,骨灰安放的龛钵,可供于室内壁龛或室外墓地。棺木落葬时多由牧师进行祈祷,并在专业人员的操作下完成。亲友们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花束抛入墓穴,离开时也不需刻意道别,悄然退出即可。

  在美国的街上,偶尔会看到警察摩托车在前面闪灯并不鸣笛地开道,后面跟著灵柩车和长长一串车队,车辆一辆接一辆,有时会看见每一辆车窗上夹着同色小旗子,周围司机们也会纷纷减缓让道,绝对没有人因为需要等待不耐烦的大按喇叭,整个气氛非常尊敬肃穆。这只是一般葬礼中下葬的一个习俗。组织者需事先和当地警察联系,警局会免费安排警车或者摩托开道。

  华裔眼里的墓园文化

  中国人历来讲究“叶落归根”。在美国,不乏有很大一部分七十岁以上的华裔老人,在中国工作了几十年,退休以后到美国,和子女儿孙一起生活,享受天伦之乐的。在他们自己的父母去世的时候,中国的墓园文化也已经商业化。对于山清水秀、依山傍海新建墓园的宣传下,在自己的老家或者居住和生活的地方,为父母选择安息地的同时,有的是和自己的兄弟姐妹,在同一个墓园为自己选择了身后安息之地。他们认为,这样可以方便自己的孩子们今后看望和祭拜。

  李太太父亲是浙江平湖人,“父亲早在90年代初,浙江九龙山墓园新建的时候,联合自己的几个兄弟姐妹,一起在依山傍水的九龙山上,选了多个双体墓穴,连同把他们的父母的部分遗物也葬比邻的墓穴中。二十多年过去了,老一辈几个兄弟姐妹相继去世,也都葬在了九龙上。”李太太说,每年清明前后,小一辈的都会去祭拜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叔伯姑舅,有时大家还会约在同一时间,借这个机会,大家也可以聚一下。

  生前就购买墓地,对很多华裔新移民来说,也还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凯瑟琳介绍说:在美国,很多人都是生前选择墓园,他们主要会考虑自己的生活环境,根据自己的信仰习惯,有的选择自己常去的教堂墓园或者居家附近的墓园,家族传统、美学、宗教、价格等都是影响墓地选择的主要因素。而根据CMS的客户统计,购买墓园的客户平均年龄在52岁。

  而对于当年留学潮出国之后定居的新移民来说,现在年龄大致在45至65岁之间,这一部分新移民离开故乡已经二、三十年了,也接受了西方文化教育,如今不少人开始面对养老金、退休金、立遗嘱、遗产税等话题。记者随机和几个朋友圈的群友聊了一下,发现近80%以上认为“应该留在美国”,因为自己的孩子们都在美国生活。

普林斯顿修道院大厅,正中是白色石质祭坛,宗教仪式就在此举行。(张立春)
普林斯顿修道院大厅,正中是白色石质祭坛,宗教仪式就在此举行。(美国《侨报》/张立春 摄)

  在美选墓园,为身后事做计划

  记者了解到,一部分新移民因对美国墓园文化的不了解,导致不知道该如何选择美国墓园。

  根据美国殡仪总监协会(National Funeral DirectorsAssociation)的最新统计资料,全美国成人火葬的中位平均中位数(Median Cost of a Funeral)约6000美金。土葬葬礼的中位平均费用(Median Cost of a Funeral)超过1万美元。该数据还在逐年递增。

  纽约和新泽西的法律规定,殡仪馆和墓园的业务必须分开,由不同的公司提供,所以要分别选择墓地和殡仪馆。一般来说,如果考虑在美国终老,一个家庭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火葬(cremation)还是土葬(burial)、墓地选择、葬礼和追思仪式。虽然传统的下葬方式是土葬,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考虑火化,然后将骨灰坛供于壁龛中或埋于地下。

  据NFDA资料,2005年时,美国人选择火葬为32.3%,到2015年升为48.5%,预计到2030年,升至71%。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美国人选择火葬。在美国文化中,为自己的身后事做好安排,是平常而又习惯的事情。他们习惯的认为,生前不给孩子添麻烦,生后也不要给孩子添麻烦。他们在自己认为时机成熟的时候,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安葬的形式和地点,碑文篆刻内容都提前拟定。有的甚至连观礼宾客名单,到寿衣棺木的选择都会提前安排。以免子女对父母的意愿一无所知,手忙脚乱,事到临头毫无头绪。

  生前计划,选择墓园,要考虑几个因素。首先是地理位置:墓地位置的选择关系到子孙日后瞻仰祭拜的便利性。其次墓园环境:墓园建筑和周围绿化是符合自己的想法,安葬地点位于室内还是室外,地上还是地下。第三是投资:根据墓园管理数据显示,生前购买墓地通常会逝去后才购买墓地节省40%-50%的费用。

  在美国购买墓地和买房一样享有永久权,购买后会得到地契,不用担心将来因为拆迁等原因而遭到破坏或拆迁。和中国不同的是,购买价格已经包括了永久的管理费,之后无需缴纳任何费用。法律规定陵园管理机构必须将购买款项以一定比例存在墓地管理基金(Maintenance and Preservation Fund)中以保障将来的管理费用。

在美国购买墓地和买房一样享有永久权。(张立春摄)
在美国购买墓地和买房一样享有永久权。(美国《侨报》/张立春 摄)

  墓园投资和管理基金

  无论在哪一个墓园、同样大小的墓穴、地理位置不同,都会有差价。而所有选择,都要根据个人意愿来决定。在美国购买墓园,同时也拥有了这个“地块”的永久产权(rights in burial plots areperpetual),也是“投资”,而火葬和土葬对土地面积的要求不同,价格也不同。

  根据纽约州、新泽西州的法规规定:墓地价格中必须包括涵盖永久的护理成本。当顾客购买了地块,要求墓地公司将部分收入用来投资,取得的利息或红利用来修缮墓地。每家墓地公司都必须建立维护和保养基金(Maintenance and Preservation Fund),作为不可撤消的信托基金(trust fund),专款用于墓地的维护和保养。该基金是墓地的永久性护理费用,它是保障日后墓地维护和后续保养的资金来源。这是被公墓委员会认为的墓地公司或组织最重要的职责之一。

  “按照纽约州、新泽西州的法规规定,纽约和新泽西墓地公司,必须在墓地销售的利润里面保留10%,存入维护和保养基金(Maintenance and Preservation Fund),作为不可撤消的信托基金(trust fund)用于日后墓园的维护和修缮”。CMS墓园负责人介绍,CMS每年存入15%的经费作为管理信托基金,以保障墓园日常维护和运转,为“投资人”提供最好的服务。

  近两万华人在CMS买墓地

  CMS公司(CMS Mid-Atlantic)在新泽西已有五大公墓,已经成为新泽西最大的墓园管理公司。普林斯顿修道院陵园布局设计紧密融合了风水专家的理念,有园景花园、社区陵园、或者是灵灰栖息地等多种选择。从天使雕塑,到花岗岩纪念碑以及青铜雕像铸造的永恒之美,还有中式陵园建筑,尤其考虑到华裔殡葬仪式中焚香、烧纸的习俗,在扇形墓地中间专门设置了火盆,方便家人烧纸追思。

  到目前为止,有近二万个华人已经在CMS购买墓地,其中还有一个中国城老侨团集体购买,一次性定下了1,500个墓穴,并在他们的区域里立起了传统的大理石碑林。

在美国传统的墓园中,可以看到各式稀奇古怪的墓志铭
在美国传统的墓园中,可以看到各式稀奇古怪的墓志铭。(美国《侨报》/张立春 摄)

  碑文千奇百怪 墓碑文化差异大

  殡葬礼仪是中华文化中的人生四大礼(冠礼、婚礼、丧礼、祭礼)之一,特指人们在丧事活动中所应遵守的行为规范。而从传统意义上说,丧礼大多是生者所单方面制定的礼仪和行为规范,是生者按照自己的理解方式以及期望的方式,根据习惯的文化环境来设计的。死亡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主张通过立功、立德来超越死亡。道家主张顺应天理和自然之道,既不悦生,也不恶死。佛教主张战胜自己肉体的欲望来享受来世的快乐。(张立春 郭骋)

【责任编辑:郭晓倩】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