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担心移民后难以融入主流社会? 你想多了亲

2017年08月09日 17:57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时不常被问:移民到新西兰多久能融入当地主流社会?

  是不是很难?

  对于犹豫了好几年都不能下定决心的人,期待的答案很明确,就是一个带有痛苦表情的“难”字。

  但我还是说了实话:没空想这个问题。

  融入难不难啊,寂寞不寂寞啊,这些问题都太过高大上,的确有人幸福得为此烦恼,但不会是大多数。

  两年前,一个邻居说她的朋友从山东过来小住三四个月,不好找房子,知道我家有间空房,想暂住一阵。

  我说好,于是几天后迎来了一位欢脱的老太太。

  苏阿姨那年69,看起来至少年轻10岁。黑亮短发烫成有层次的时尚卷发,保养得当的脸庞,微微发福的身材,听我夸她漂亮乐得花枝乱颤。

  她女儿早年移民新西兰,并给父母办了永居身份,而后回国发展。苏阿姨觉得冬天不好过的时候,会一个人飞到南半球“避寒”,“老头是做古玩鉴定的,特别忙,我就自己来。”

  知道苏阿姨既不会英文、又不会开车后,我先是敬仰之情如滔滔江水,而后疑惑她这几个月如何生活?

  答案是:人品。

  不开玩笑。苏阿姨靠人品活出了老年移民的新高度。

  落地第一天,她拉着朋友办了几件事。老年卡过期换新、银行开户、手机开卡,接著去超市拔草,买了咖啡、冰淇淋、薯片一大堆零食。

  看我很惊讶,她解释,最爱新西兰咖啡和冰淇淋,便宜又美味,“薯片给你孩子买的啦!”此后每天早上,苏阿姨小屋都会飘出咖啡的香味,午后会看到她美美地享受香草冰淇淋。孩子们去她房间,总有可口小零食招待。

  很多人都知道在国外没有车简直寸步难行,不会开车也是老年华人难以走出家门的原因。但在苏阿姨这不叫个事儿。

  家门口的公交线路,其中一班公交车的司机是中国人。苏阿姨每天算好时间,只等这位司机叔叔的车。在新西兰持老年卡(65岁以上)可免费搭乘公交。虽然不方便,但是解决了她每天出行的关键问题。是的,每天。

  以至于和司机混成朋友,他工休日时常跑过来找苏大姐聊天。

  苏阿姨微信上发的朋友圈大多是俗套的鸡汤文,但她现实中的朋友圈热闹非凡。

  每天外出,看望走访以前的、现在的邻居、邻居的朋友、飞机上认识的朋友,参加聚会活动等。到了周五固定做义工,去社区中心打毛线,最终拼成大花毯捐给福利组织。

  极多的人际交流,不仅让老太太日子忙碌心情开朗,而且她利用得到的大量信息,进行资源组合、助人为乐。她给一个陪读妈妈牵线做家政服务,帮另一个邻居找到维修屋顶的帮工,还得空教我腌泡菜、做简单好吃的面食。

  直到苏阿姨走后,还偶尔有人来问:苏大姐在吗?挺想她的。

  举人品达人苏阿姨的例子,是想说明,融不融入当地社会,既没有一个标准,也不止一个途径。

  一个70岁的老人,不会开车,不懂英文,而且没有孙子可看,体现不出自己的价值,换个人别说融入社会,保持心态正常就不错。但是她在小小华人圈,利用自己极高的人品,结交朋友、互助助人,日子充实而有成就感,这正符合西方社会社区文化的本义,怎能说她没有融入当地社会呢?

  身边更多朋友,像我,根本没空发愁融入神马的。

  有的忙著看孩子,有的忙著做代购,有的忙著种菜,有的忙著盖房,有的忙著出海钓鱼打高尔夫,有的忙著健身学英语做公益。

  到异国他乡,生活感觉局限很正常——一位新西兰朋友年轻时去法属New Caledonia,他说花了10年才能流利用法语和当地人交流——不过上帝关了一扇窗的同时也打开了一扇大门,让你学到更多收获更大。

  关于融入,分享知乎上一些观点——“我觉得这其实是个伪命题,学会如何做好自己,在任何时候都是有独立人格的人,才足以有吸引力,这样能更自在的生活和社交,也没有什么融入与否。”

  “所谓融入,是很多华人不切实际的奢望。他们把自己在单一族群和文化环境下积累的生活经验和精神舒适带到海外,希望在享受安全感和公正感的同时又保有充斥于一个人情社会的丰富的人际关系,和当地人打成一片,那是不可能的。”

  “真正融入只是一念之间的事。加拿大是一个移民国家,中华文化也是加拿大文化的一部分。你来到这个国家,就是为这个国家的文化添一把柴。真正的融入就是想清楚我是谁。知道我和你不同,同时知道不同没有什么不好。语言什么的都不是问题,关键是我真诚,平等的对待你,彼此尊重。”

  “不太懂怎样算是融入,我觉得只要了解这个国家,为社区做贡献就是融入了。”

  “融入是从一个被动的角度来看待自己和环境的关系,但实际上人与环境是互动关系,彼此相互改变。例如你的工作单位原来没有华人,现在越来越多,时间一长职场文化就会包含中国特色。

  移民对于所在国的这种主动的改变正是多元族群和多元文化得以形成的动力。因此,你适应环境,环境也因你而改变。至于融入不融入,心理上真是不要太在意。”(来源:新西兰《先驱导报》 老周)

【责任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