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中国第25批援马里医疗队:三枚骑士勋章传递仁心

2018年08月16日 13:25   来源:浙江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三枚骑士勋章传递仁心大爱

  ——记中国第25批援马里医疗队授勋队员

  本报记者 陈宁

  日夜不息的尼日尔河畔,中国第25批援马里医疗队的驻地里,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25名队员整齐列队、庄重仰望。首个“中国医师节”到来前夕,他们用这种方式,遥寄对万里之外的祖国的思念之情。

  1968年2月,在这片西非热土上,20多位浙江青年不辞辛劳,开启了我省(浙江省)一项延续半世纪的事业——援外医疗。50年来,我省先后承担了向非洲国家马里、中非和纳米比亚派遣医疗队的任务,累计派出医疗队员1127人次。

  今年7月,马里政府将3枚“国家骑士勋章”授予朱惠芳、魏建功、彭从斌3名医疗队队员。在战火纷飞、疾病肆虐的西非内陆,特殊的局势和社会环境让医疗队肩负了不可替代的使命,他们救死扶伤,用仁心医术筑牢中马两国友谊的桥梁。

  50年来,一件件印着中国国旗的白大褂,象征着仁心与大爱。每天清晨,中国第25批援马里医疗队队员朱惠芳准时来到马里医院,每个相遇的当地人都停下脚步,亲切点头,喊上一声:“Madame。”一年多来,她与医院的患者和医护人员亲如家人。

  一名当地的15岁男孩长期住院长了褥疮,朱惠芳完成每天的工作后,利用休息时间替男孩擦身、消毒、上药。男孩康复出院后,专程坐车来到医院,亲手送给朱惠芳一件马里当地的民族服饰;马里医院共有86名护士,朱惠芳熟知非洲人时间观念不强,去年出发前,她特地自费购买了20只挂表,奖励给这里工作表现好的护士。

  这位医疗队的“老大姐”,曾于2010年至2012年随中国第14批援中非医疗队出征。为什么又去援非?面对家人、同事的疑问,她说:“虽然远离祖国和亲人,但每每想到那里的人们需要我们,我便只有一个信念——勇往直前。”

  夜以继日,风雨无阻,中国医疗队还是马里医疗发展的记录者。两台DR拍片机、一台16排CT扫描机、一台0.3T的永磁磁共振扫描仪……已是马里全国所有医院的顶级设备配置。正是在这样有限的条件下,中国第25批援马里医疗队副队长魏建功带领放射科医生加强学科建设,将一个个不可能变为可能。

  克难攻坚的动力来自哪里?魏建功曾于2009年到2011年期间跟随中国第21批援马里医疗队,支援中部地区的马尔格拉医院。这期间,他见证了由中国政府援建的马里医院拔地而起。之后,西非唯一一座放疗中心在马里医院落成,它结束了当地人只能靠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历史。

  最令魏建功难忘的,是马里邻国布基纳法索的一位病患,坐着长途大巴穿越数百公里慕名而来,他向魏建功竖起大拇指:“中国医生,好样的!”

  在异国他乡,医疗队员们还被称为民间外交使者。“没想到。”是中国第25批援马里医疗队副队长彭从斌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初到马里,一切远比想象中艰苦:当地人的健康观念落后、医护人员没有宣教意识、手术室里还有不少过期麻醉药品……

  身为资深麻醉师的彭从斌克服语言障碍,手把手教会当地麻醉师们侧卧插管技巧,还将国际先进的疼痛管理理念带到这里。援非期间,一些上了年纪的当地人见到他,会唱起《东方红》《大海航行靠舵手》等中国歌曲。他们告诉彭从斌,这些歌曲都是自己小时候在村子里碰到医疗队前来义诊时,队员一句一句教会的。这令彭从斌心潮澎湃:“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3枚骑士勋章,镌刻着同一份家国情怀。在中国援马里医疗队驻地,一面五星红旗的下方,6个红色大字格外醒目:祖国在我心中。几十年来,这句醒目的标语一直贴在驻地的墙上。时代变迁,“祖国在我心中”就是一种精神、一份信念,延续在一代又一代医疗队队员身上。

【责任编辑:谢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