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多家媒体起底美政府“抗疫表现失败”背后原因

2020年05月26日 21:05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抗击新冠肺炎)多家媒体起底美政府“抗疫表现失败”背后原因

  中新社北京5月26日电 (记者 马佳佳)“美国抗疫不力是民主制度的失败”,美国畅销书作家、前总统奥巴马的演讲撰稿人戴维·利特近日在美国《时代》周刊网站撰文指出。事实上,“美国抗疫失败论”已非首次被提及,《卫报》《大西洋月刊》《纽约时报》等都曾发文直斥美政府应对疫情表现失败导致严重危机,并起底失败背后的多层次原因。

  资料图:当地时间5月25日,正值美国将士阵亡纪念日,因为很多纪念活动以虚拟的方式举行,美国各地的国家公墓也比往年的同一天安静了许多。图为一名男子在位于旧金山湾区的金门国家公墓逗留。 中新社记者 刘关关 摄

  “我们生活在失败的国家”

  日前,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刊登署名为乔治·帕克(George Packer)的评论文章,文章直接写道,“我们生活在失败国家”。

  文章称,在漫长的三月里,美国人发现他们是“一个失败国家的公民”。抗疫过程中,没有国家性的计划,根本没有连贯的指示,家庭、学校和企业只能自己决定是否关闭。

  该文章指出,疫情暴发以来,美国总统特朗普几乎完全从个人和政治角度看待这场危机。尽管美国出现了无数富有勇气和牺牲精神的个体案例,但在全国层面上却是失败的。

  美国《大西洋月刊》5月14日也曾刊文称,美国人长期以来认为自己的国家是一座“山巅之城”,所有人目光都要聚焦在他们身上。这一次,美国确实吸引了全球关注,但原因却是应对疫情的失败。

  利特在《时代》周刊网站刊发的文章中指出,尽管舆论指新冠病毒是“人们一生中最严重的公共健康危机”,但在这场疫情当中,美国民众大量死亡、工作急速流失,这本质上并不是公共卫生应对上的失利,而是一次民主制度的失败。

  美国劳工部前部长、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公共关系学教授罗伯特·莱克日前在英国《卫报》刊文,悉数列举特朗普政府抗疫失败的种种表现,批评“毫无准备”。

  文章称,“没有其他国家像美国这样有这么多新冠肺炎死亡病例,以及如此高的死亡率。也没有其他发达国家像美国一样对大流行毫无准备。”文章还称,“在其他发达国家中,新冠病毒并没有如此迅速地迫使如此多公民陷入贫困”。美国“城市研究所”日前发布报告称,美国超过30%以上的成年人不得不减少在食物上的支出。同时,“在世界其他地方,各国政府都(为民众)提供了慷慨的收入支持。然而,美国却没有。”

  起底美政府“抗疫失败”背后原因

  一直在“山巅之城”光环加持下的美国,为何抗“疫”表现被屡斥失败,多家媒体撰文起底背后原因。

  罗伯特·莱克在文章中提出问题,“到底这场美国历史上本可避免的、最严重的生命损失事件该归咎于谁呢?”他指出,部分原因是特朗普政府的渎职,而另一部分也是因为美国长期以来无法为民众提供所需要的基本支持。

  该文章称,新冠病毒在美国如此有冲击力,是因为美国是一个缺乏全民医疗保健的工业化国家。在发达国家中,美国也是一个未能给所有工人提供某种形式带薪病假的国家。此外,美国的工作场所更加危险,甚至在新冠病毒席卷肉类加工场和仓库之前,美国工人的死亡率就比欧洲要高。

  利特在美国《时代》周刊网站的刊文中也指出,多个民调显示,绝大多数美国人希望领导者们听从专家意见,但事与愿违。美国开始要求保持社交距离的时间点太晚了。流行病学专家们在《纽约时报》撰文称,美国90%的新冠肺炎死者,都是这项政策的延迟实施造成的。

  利特说,尽管人命关天,但美国领导者正忽视合理的民愿。过去四十年,美国被完全改变,领导者的几乎每个决策都更少响应公众利益。与过去半个世纪任何时间相比,当下的美国政府是“少数人享有和治理”,广大民众正因此遭殃。其中,制度缺陷和企业力量也都是造成美国疫情应对失败的原因。

  利特认为,美国政府未能在新冠疫情这场危机中维护好公共福祉,这是一个悲剧。但也并不奇怪,从美国组织选举到资助竞选活动的方式,从划分选区到让说客们参与政治决策,都忽视公众利益。

  此外,“美国优先”观念导致美国政府傲慢无视他国经验,错过最佳时机,也是导致抗疫失败的原因之一。美媒援引罗格斯大学政治系教授丹尼尔·科勒曼的话称,美国一贯认为自己优于其他国家,历来反对寻求从他国吸取经验和教训。事实上,从越南战争到全球反恐,“美国例外论”已宣告无数次破产,这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危机又让这一理论遭遇迄今为止最大威胁。

  斯沃斯莫尔学院政治学教授多米尼克·蒂尔尼看来,“美国优先”“美国例外论”这种狭隘的想法可能在美国实力非常强大的时候“相对无害”,但面临其他国家崛起以及这场新冠肺炎疫情危机时,它就是危险的。(完)

【责任编辑:徐文欣】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