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您的位置:首页华人社区华人视角

探讨大马华裔选民投票趋向

2007年06月29日 14:19 来源:中国侨网

    有人说,马来西亚华人公会(马华)声称代表华人,却不能够在华人占大多数的选区胜选,这是一种讽刺和尴尬的现象。事实是否全然如此?

  首先必须深入思考的问题是:何谓华人区?部分华人区选民的投票倾向,是否代表全国华社意愿?

  以2004年大选为例,在全国219个国会议席,华裔选民占50%以上的有32个,以及华裔选民比其他族群多的占10个。而马华在这些华人区当中,有21席对垒行动党,并赢了12席。

  另外,许多马华参选的混合区,华裔选民人数虽不如巫裔,但还是有第二高比例,有关选区的整体投票趋势当然也一定程度反映国内华裔的投票倾向。而且根据数据,国内整体的华裔票源,其中54.5%主要分布在混合区(华裔少过60%),而只有45.5%分布在华裔比例超过60%的华人集中区。

  所以,虽然马华没有充份掌握国内华人选票,但也没有完全一面倒失去支持。

  同样的,若说马华无法在华人区胜选是一种讽刺,某在野政党声称争取马来西亚人的马来西亚原则,却不能够在多元族群的混合区,或马来人占多数的选区获胜,是否又是另外一种尴尬局面?

  若深入分析马来西亚这个多元族群政治体系的历史演变,显然很多所谓的“讽刺”和“尴尬”都可以探索到更全面的因由。

  自独立至今,马来西亚这个多元族群的政治体系运作,基本上离不开马来人与非马来人的权益矛盾平衡。马来人方面认为,给予非马来人公民权地位已经是巨大妥协,并希望获得更多的土著特权和保护;而非马来人认为,他们也是合法公民,应该在母语教育、经济和文化等方面获得公平的对待。

  一旦国阵的那把秤过于向华人权益靠拢,例如在建国初期东姑领导时代当华裔拥有相对开放的经济发展空间,马来选民就把部分选票转移到回教党,使它在1959及1964年大选崛起成为第一大反对党。而1969年随着五一三事件发生以及新经济政策推行后,国阵的那把秤则转为靠拢马来权益,导致不少华裔为宣泄内心对土著偏差政策的不满,而把选票投向华基在野政党,使该党除了1999年大选被回教党超越以外,至今一直稳居国会第一大反对党位置。

  这种族群政治格局的现实瓶颈只要继续存在,单凭特定领袖带动的个人突破,并不足以改变现状。李三春于1982年接受林吉祥挑战,到芙蓉迎战曾敏兴并险胜,证明马华也能获得华裔支持。

  华基在野党同样也摆脱不了上述政治瓶颈。部分城市区华裔投票予该党,只是为了宣泄对马来势力膨胀的不满。然而,他们也深深明白,即使该党成功取得政权,也无法突破现有的族群政治局面。

  虽然多年来华裔的投票取向出现分歧,但有关导因却并非原则性的。在一些涉及整体族群的重要权益,例如华文教育和经济发展方面,大部分华裔在面对马来社会时皆能取得共识,甚至马华和行动党也是方向一致、殊途同归,分别只是在于管道的柔或硬,以及实现目标的迟或早。

  短期内虽然难以摆脱国内的族群政治瓶颈,但一些策略性的突破空间还是存在的。1995与1999年的大选证明,整体经济的蓬勃发展,使马华取得历史性胜利,获得华社大力支持,在国州议席都取得超过80%的胜选率。(来源: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作者:吴健南)



编辑:田晓容】


进入相关专题: 华裔从政之路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