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人日益重视文化遗产。日前公布的由全球近1亿人投选的新世界七大奇迹,中国万里长城和印度的泰姬陵等入榜,加上原世界七大奇迹仅存的埃及金字塔,形成八大奇迹。
在马来西亚,文化、艺术及文物部部长莱士雅丁宣布,全国有50项重要文物(包括历史建筑物、国家象征及文化)列为国家文物遗产。
这项宣布令人感到欣慰,因为马来西亚是世界上10个实践维护和尊重国家文物遗产的其中一个国家。
美中不足的是,这项宣布有偏颇之处。一是以马来文化和马来式建筑为重心,忽略其它民族的文物;二是以吉隆坡的文物为中心,历史更加悠久的吉打、马六甲和槟城各民族历史建筑物完全没有被列入;三是与皇室有关的文物偏多。
这次的宣布,只有两项与华族有关的文物入榜。建筑物方面,是把已有85年历史的隆雪华堂列入。文化方面,把马来西亚华人在本土自创的高桩舞狮列入。
在这方面,舞狮在马来西亚的发展历程值得探讨。一般而言,移民社会会把祖籍地的文化带到居留地,并加以发扬光大。这是一种文化的联系,与政治效忠无关。因此,马来西亚和其它国家的华人尽可能保留中华文化。马来西亚的印度人同样保留很多印度文化。南非的荷兰人,加拿大的法裔移民等,也保留祖籍的文化。
不仅如此,移民往往比祖籍地保留更完整的传统文化,并加以推陈出新。例如许多传统中华文化在中国已经式微,马来西亚的华人却保留得很完整,并加以发扬光大。马来西亚华人就把舞狮文化发扬得很出色,在国际舞狮比赛大会上取得冠军无数。马来西亚自创的高桩舞狮受到国际龙狮总会表扬。马来西亚首创的二十四节令鼓不但在国内广为宣扬,也反方向流传到中国去。这是两个特殊的例子。
而高桩舞狮被列为国家文物遗产,也反映出政府的态度朝向良性改变,更加开明地对待华人传统文化。早期舞狮文化受到压制。在1979年,当时的内政部长加沙里声称,马来西亚出产老虎,没有狮子,因此华人应该舞虎,不应该舞狮。当局也对华人舞狮施加非常严格的限制。
这样一来,华人反而致力于发扬舞狮,作为对受到压制的答复。也因此舞狮在马来西亚境内蓬勃发展,而且吸引到一些马来人和印度人参与,成为各民族都喜爱的传统文化。近年来,政府在文化领域采取比较开放的措施,对舞狮的看法也有很大的转变。舞狮成为迎接贵宾的一个表演项目,也成为吸引外国游客的卖点。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高桩舞狮才会被列为国家文物遗产。
相信隆雪华堂和高桩舞狮被列为国家文物遗产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将会有更多具有历史价值的华人建筑物以及华人文化被列为国家文物遗产,以便更加客观地反映出马来西亚的多元文化。(来源:马来西亚《星洲日报》,作者:林金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