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华人与澳大利亚“白澳政策”

2006年11月14日 08:44




  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一个具有150年历史的华工早年淘金场地BATHURST,经重建后成为全澳学生回顾历史的重要现场教课地。中新社发

  “白澳政策”的内容繁多,而且各个时期也有所不同。如果用句浅白的话来概括就是:澳大利亚是欧洲白种人的澳大利亚,对亚洲和太平洋岛屿的有色人种,则采取歧视、限制甚至严禁迁入的态度。这项政策后来虽然并非单独针对华人,不过它的产生、形成却与华人密切相关。

  “白澳政策”一词原为拉丁语,是“南方之地”的意思。这块面积比英国本土大近32倍的新大陆,18世纪70年代沦为英国殖民地时,只不过是用来流放犯人的地方。这与中国宋朝发配林冲的沧州有点相似。1788年至1850年的62年间,作为英国殖民地的澳大利亚共有18.7万人,其中犯人竟有14.6万人之多。随着金矿的发现,澳大利亚开始出现了劳动力异常紧缺的现象。为此,殖民当局开始从中国招募大量劳工。

  华工的到来固然加快了矿区的发展,但是也产生了不少摩擦。中国人老实能干,工资又只有白人的一半,他们自然成为矿主首选的雇佣对象,这就引起白人工会头领及工人的嫉妒和不满。加之文化传统及生活习俗的差异,矛盾日渐激化。1855年6月,在华工最多的维多利亚州通过了第一个排华法案,其主要内容是赴澳轮船每艘载重10吨限载1名中国人,而且入境还要交10磅的人头税。这是“白澳政策”的发端。此后其他州相继效仿,还先后召开过3次反对有色人种移民澳大利亚的大洋洲洲际会议,并将中国人入澳的船载量由10吨载1人增至500吨载1人。这样一来,限制华人的门就关得更紧了。

  1901年澳大利亚成为英联邦的自治国。这一年,联邦国会通过了《移民限制法》,针对华人和亚洲有色人种定向设立“语言测验”,要求入境澳大利亚必须能听、能写一段50字的任何欧洲文字才有希望核准,从而使“白澳政策”更趋完善和隐蔽。

  在“白澳政策”实施期间,排华事件屡见不鲜。1857年7月4日,700余名白人矿工袭击维多利亚巴克兰矿区的华工,750多座华工帐篷、30家商店及一座华人庙宇被焚毁,2500余名华工逃往山林避难,10人丧生。这仅仅是众多排华事件的一例而已。在这样的背景下,澳大利亚华人锐减。早期在澳华工有四五万人,1901年至20世纪60年代,多的年份也只有2万多人,少的年份仅有万余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澳大利亚意识到要发展本国经济必须面向亚洲,特别是1972年中澳建交后两国交往日趋频繁。随着经贸的发展和国内外进步舆论的推动,1974年颁布了全球一致,没有人种歧视的《澳大利亚公民法》,宣告实行了100多年“白澳政策”的终结。(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潭江)



编辑:谢萍】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