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专家看“汉语桥”:为“一带一路”铺设文化丝路桥

2015年08月31日 16:15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字号: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自2002年开办,至今已是第14届,受众遍布全世界,影响者巨大。2015年第14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的复赛和决赛于7月5日至8月2日长沙开赛,来自97个国家的133名选手参加了比赛。比赛共包括四场复赛、四场决赛和一场总决赛。来自英国的康可、意大利的徐天佑、韩国的申素云、哥伦比亚的马修、新西兰的麦凯平、喀麦隆的孙頫宇等6名选手入围总决赛。总决赛上,经过“人生正反说”、“情景考演秀”、“巅峰对决”3轮精彩比赛,最终麦凯平夺得冠军。并获得“汉语之星”称号。湖南省委省政府以及中央和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对此表示出高度的重视和关心,8月2日晚,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守盛,湖南省委副书记、省长杜家毫,孔子学院总部总干事、国家汉办主任许琳,湖南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许又声等领导出席特意总决赛。 本次比赛虽已降下帷幕,但赛事犹有余音绕梁,带给人很多回味和思考。节目视频在网路上的点击和传播如清闲宜人的空气,如同美丽的海水,在持续扩散。很明显这次赛事受到全世界网民的喜爱和追捧。与以前历届“汉语桥”节目相比,本届汉语桥在保持它一贯的中文特色之外,又增加了很多新的元素,形式方面有更多创新,内容方面更具有时代色彩和中国气息,其间很多地方体现了“一带一路”的理念,让人感受到到了精彩美丽的文化丝绸之路的气息。

  一、以汉语为纽带,架设连接世界文化的桥梁;沿地理丝绸之路,绘文化丝绸之路。

  “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自创办以来,参赛的国家和人员逐年增加。2004年第三届汉语桥,赴中国参赛的选手来自39个国家其75。2014第十三届汉语桥比赛,126位参赛选手来自87个国家。2015年则增自97个国家,133名选手。 全世界目前有将近200个国家和地位。这意味着全世界已有将近一半的国家参加了本项赛事。本项赛事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语言文化盛会。

  一地有一地之语言和文化,来自不同的国家的选手虽然都以中文为交流语言,但实际上也带他们各自的地域文化色彩。正如英国文化人类学者泰勒所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 可以说,每个人身上都承载着其生长地的文化特色,是该地的文化符号和载体。

  以前历届的“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大多是在长沙和北京进行,而且主要是在室内进行。本次赛事对此有较大突破,将部分比赛安排到了更多不同的城市,还有不少比赛项目是在户外进行。优胜的选手们与随节目组赴泉州、大理、北京和长沙这四个与“一带一路”相关的城市,统一入住“汉语宿舍”,在体验中国文化民俗,感受中国美好的风土人情的同时,完成各项比赛任务。15强的选手们在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城市“福建泉州”开展活动,完成任务。泉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10强的选手移步古都云南大理进行比赛。大理是“亚洲文化十字路口的古都”,被誉为“多元文化与自然和谐共荣的典范”,它在“丝绸之路”的宏图中具有特别的意义。决赛则在北京和长沙完成。北京站除了力现中国首都的特色,还将中国国粹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作为主题推出。决赛长沙站的比赛则安排在中部首个国家级新区长沙湘江新区梅溪湖开展了活动。在具体任务开展的过程中,也体现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所重点强调的“合作共赢”的理念。其间很多活动的展开,并不是在个人与个人之间进行,而是将参赛选手分团分组,以团队的方式进行较量。可以说,2015年汉语桥世界大学中文比赛既是一次比赛,也是一次重走丝绸之路的纪录片。参赛和和节目组的成员沿地理上的丝绸之路之足迹,带领观众领略了丝绸之路的风采,同时也绘制出了一条精美的文化丝绸之路。

  “一带一路”理念既是形而下的,又是形而上的。具体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中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交流和合作绘制一条清晰的实体路线。如果将其上升到理论高度,它实际是一种全球性的广泛的合作理念。它能否落实,落实到何种程度,跟交往双方的交流和沟通的程度有关。而国家地区之间的交往也好,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的交往也好,最终都会落实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语言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如果解决的语言的障碍,则各类交往与交流就会显得容易很多。旨在推广汉语的“汉语桥”系列赛事,特别是“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就显出了特别的意义。

  人类的联系和沟通,既有实体意义的联系,也有精神层面的交流。语言文字是既是人际交流的桥梁,也是国际交往的桥梁。不同类型的文化具有差异性。正如吴定宇所指出:“从形态和结构上看,我们大致可以将中国文化分成三个层次,最外层是器物层,包罗了中华民族所创造的各种物质的、精神的产品,……中间层是制度层,涵容了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家族制度、婚姻制度。法律和礼俗、民俗、风俗等;……深层是精神层,蕴含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心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理想以及诸种社会意识等内容。” “汉语桥”系列活动,实际上也成为世界各类文化大碰撞的活动。

  不同区域的合作,需要文化包容,也需要文化整合。“一带一路”构想的践行过程中,其实也是中西文化的碰撞、交流和整合的过程。这其中能否实现互利互惠,合作共赢,能否尽量减少摩擦,增加融合度,语言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就世界范围而言,每次大的语言文化交流和碰撞,都有利于文化的发展。如希伯来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在西方各国的交流,深刻地影响着西方的文化、经济和政治。对中国而言,也同样如此。中国作为一个多元民族、多无语言和文化的国家,正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的多次的语言和文化整合,才显出越来越旺盛和强大的生命力,才具有了越来越强的自信。汉语向世界的推广,展示出了中国开放的心态,有利打破中西文化的隔膜,进行更好的交流和合作。汉语桥,成为文化丝绸之路上的桥梁。以语言和文化为路桥,不但可以突破物理空间限制,而且可以突破时间的限制。它既增加了各国物质文明交流的空间,也为各国文化和文明的交流提供了一条很好的渠道。

  二、以汉语为钥匙,让世界触摸中国文化之博大精深。

  汉语桥是语言的桥,也是文化的桥。汉语中国语言,也是是世界的语言和人类的共同语。汉语所负载的中国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和人类的文化。正如索绪尔所指出:“语言符号连结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后者不是物质的声音,纯粹物理的东西,而是这声音的心理印迹,我们的感觉给我们证明的声音表象。” 换言之,语言符号跟语言使用者的经历有关。抽象的语言符号之所以能够在语言使用者头脑里建立起实物的关联,是基于人的心理已有印迹。语言来自现实生活,文化来自现实生活。各地风土人情、人们的具体生活是各地语言的鲜活的表现和生动的诠释。因此,外国人深入到中国社会生活中去时,他们会感受更丰富的语言信息,领会到其中蕴含着的文化信息。2015年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特别注意到语言的生活性和现实性。它成为了世界各国人民聚会的桥,成为各国文化展示的舞台。汉语桥比赛中设置了一个环节,专供选手们介绍自己国家的文化、历史和特色。在沿丝绸之路各重要城市如泉州、大理、北京、长沙等地行走的过程中,选手们深入当地民间,亲密接触当地的语言文化和习俗,使他们对汉语有更深的接触,有更感性的认识。

  相比于书面的语字和汉语,现实生活中的鲜活的口话和生动的生活场景,更好地展示了汉语的独特魅力。汉字是一种表意文字,与表音文字如英语字母相比,它更为复杂,具有更多的艺术性和文化性。汉语的表面是文字符号,其中蕴含的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的现实。选手们沿丝绸之路的节点城市穿梭于中国的大江南北,透过文字的隔膜,他们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社会的现实。汉语是一座桥,其内涵不仅包括汉语言和文字,它承载的是文化。汉语作为是一种语言符号,体现在中国的各种器物之中。同时,借助于汉语符号,通过这座桥,可以把中国器物,中国商品推向世界。还特将决赛放在中联重科麓谷工业园完成录制,中联重科股份有限公司是湖南企业的“名片”,也是中国制造的”名片”。北京站的景泰蓝主题,在对中国文化产品精品的推广方面,也具有这种效果。

  所有的语言符号都有其所指和能指,中国表意文字与外国的表音文字有完全不同的风貌。因此,可以说,汉语给世界提供另外一种认识世界的思维方式和视角。汉语既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的结晶,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成果,它具有超越时空,超越国界和民族的价值。2015汉语桥将汉语的所指与能指很好地结合起来,它将汉语与中国的社会生活很好地结合起来,展示在全世界的观众面前。在比赛中,也不是单纯比拼各选手的汉语运用能力,还有才艺表演,既增加了节目的观赏性,同时也增强了汉语的表现力。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