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汉语教学讲方法 教师语言分寸需拿捏好

2015年09月21日 16:35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参与互动
字号:

  在不久前的第31个教师节当天,人民日报官方微博推出了老师们那些难以忘怀的“口头禅”。有关爱的、有揶揄的、有调侃的、有刺激的,熟悉的话语让每一个曾经的学生难以忘怀而又感触良多。由此可见,教师的话语给一届又一届学生留下了深远的影响。而近日,湖北省教育厅公布该省教师“十大美语、十大禁语”征集遴选结果,也引发了网友广泛而持续的热议。有的教师感叹,如今当老师,说话的分寸真是越来越难拿捏了。

  教师语言反映教师素质

  如今,社会发展迅速,对文明礼貌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师这一神圣职业的要求也与过去大不相同。随着教育理念的发展与革新,社会越发提倡鼓励式教育,教师、家长的观念也不同于过去,不光“戒尺”、“打手板儿”退出了历史的舞台,教师课堂用语也不能再“随心所欲”了。

  语言是一个人文明程度的表露,教师语言与教师素质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评价一个教师是否优秀,除了看他的知识是否渊博、思想是否创新、方法是否高效之外,更重要的是看他的人格是否高尚。

  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从教育体制的改革到教学方法的创新,再到对教师言行的规范,无不希望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接受教育的环境。而湖北省教育厅“十大禁语”的出现,更是对教师素质规范的进一步落实。在广受热议的“十大禁语”中,“没见过像你这样的学生!”、“我真的受不了你了!”、“你要不想学就回去!”这样的话语引起了网友的吐槽。很多网友表示,就是因为教师对自己说了这样的话,让他失去了信心,并且从讨厌这一教师而开始讨厌这一学科,甚至产生了厌学、逆反念头。

  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对语言美的敏感性,是促使孩子精神世界高尚的一股巨大力量。这种敏感性是人类文明的一个源泉所在。”学生在学校听的最多的就是教师的语言,如果教师素质得不到提高,时常恶语相向、人身攻击,甚至是体罚,那么这些富于敏感性的孩子的精神世界,会受到极大伤害。

  教师语言影响学生成长

  教师语言深刻影响了学生的成长,正如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上推出的教师们那些难以忘怀的“口头禅”中提到的,“其实你们都不笨,就是一个个不动脑。”、“是你说还是我说,你说你上来跟我说!”这一句句严厉的话语,是我们学生时代最为深刻的记忆。

  对教师语言分寸的把握是为了迎合学生的成长需求,为学生营造好的成长环境。教师需要兼顾学生的成绩和学生的素质教育与人格培养。成绩对于学生来讲固然重要,但对于学生精神世界的建设是教师这一职业的更高追求。因此,教师需要把握说话的分寸,既要在学生当中树立威严,教导学生明辨是非,又要保护学生的心灵不受伤害,个性不受摧残,为他们营造自由温暖的成长环境。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李明洁认为,教师语言要始终以关爱、理解和支持为目的。作为教师,职责就是育人,要时刻为学生做出榜样。学生在学校里听的最多的就是教师的话,同样的一句话,以怎样的方式说出来,直接决定着会对学生产生怎样的影响。好的话语可以让学生终生受益,鼓励学生重拾信心,激发学生的潜力。而充满讽刺与挖苦,甚至人身攻击的话语会对学生的心灵造成难以磨灭的创伤。

  法国雕塑艺术大师罗丹曾因家境贫穷决定撕掉自己的画作,永远与艺术告别,他的老师勒考克及时制止了他,并对他说:“只有我才能决定如何处理你的这些画!我要把这些画保存起来。”这句话深深激励了跌入谷底的罗丹,使他重拾信心,继续攀登艺术的高峰。可以说,是勒考克的话语成就了罗丹。

  教师语言的确须讲技巧

  教师语言反映了教师的素质,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话语的轻重、用词恰当与否都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重视。中国作为礼仪之邦,自古重视礼仪文明。在教育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今天,教师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应注意语言的使用技巧。广大网友曾纷纷晒出老师激励自己的话语,“你是最棒的学生!”、“用力跳,你就可以摘到大桃子。”、“没发挥好没关系,就当一次测验。”等等,这些温暖又充满正能量的话语给予了学生自信与希望。可见,作为一名教师,语言的使用技巧尤为重要。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的数学老师王博阳分享了她的体会。由于对自己班学习状态不满意,她曾在气头上说出了“你们太没上进心了,咱们班第一名在年级才排多少?”这样的话。她观察到了那个考第一的男同学低下了头,整堂课的气氛也很压抑。下课后,王博阳为自己说出这样的气话感到后悔,并找到这名男同学向他道歉,对他说:“考到第一是证明了你的努力,只是在老师看来,你还有很多知识掌握得不够灵活,通过改变学习方法和习惯,你还能有提高。去努力做一个更好的自己吧!”之后,这名男同学的成绩有了更大的提高。(雷天戈)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