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用中华经典文化滋润海外华文课堂

2016年05月05日 16:0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我们一起学古诗
我们一起学古诗
排练经典诵读节目
老师给孩子们示范油条的制作过程

  中国侨网5月5日电 广东侨网近日刊发由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聚德东小学老师张晓苹撰写的文章,记述了她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印华学校支教的教学心得,文章摘编如下:

  当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巴厘岛印华学校的课室时,一群肤色略有差异的可爱的孩子们马上围着我,那一双双同样澄澈无暇的眼睛都看着我,似乎在向我询问:中国老师您会教我们些什么呢?我握握手中的教材,觉得它似乎挺简单的,如果按国内的进度,一星期完全可以把整册书讲完。但我也很清醒地知道,这种想法在这里是行不通的,华文对他们来说是外语,需要通过慢慢积累、反复练习加以巩固,才能有成效。可这几课书,天天反反复复地练习,不要说学生无趣,教者也会觉得味如嚼蜡。且仅仅教学生识字看书,局限于语言传授,这样的海外支教毫无意义。我要让华文课堂丰富起来,活泼起来,于是,我想到了中华经典文化。如何把中华经典文化巧妙地渗透到华文教学中,我在接下来的教学过程中做了一些尝试。

  一、立足于现有教材,打好学习中华文化的基础。

  我所在学校的幼儿园使用的教材是新加坡出版的《乐乐华文》,小学使用的是中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华文》。这两套教材的编写都图文并茂,简洁有趣,很受孩子们喜欢。但教材在我们眼里是简单的,对于外国初学者却难如天书。完成配套教材的教学是一学期的主要教学任务,其内容是学生这一学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我们必须使用它,用好它,让它成为华文教学的基本桥梁。我认真研读教材,分析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学习状态,制定好教学计划,分散学习难点,课堂上努力使用活泼有趣的教学方法,在一学期中按时有效地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

  二、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巧妙地把经典文化渗透其中。

  1、把经典诵读带进课堂。为了让课堂更丰富些,我把《新学堂歌》中的古诗词带进课堂。要让印尼的孩子学会读古诗实属不易,每新学一首古诗,我先按节奏分字带读,再按行读,期间要配上各种容易做也容易记的动作,吸引学生的兴趣。读得比较熟练了就开始播放《新学堂歌》中优美的旋律,带着孩子们唱古诗。这样诵、唱结合,大大激发了孩子们学古诗的兴趣。开学以来,孩子们已学会唱诵《咏鹅》、《春晓》、《绝句》、《游子吟》等古诗了,每当放学排队回家时,孩子们总会大声地唱起来,走廊上那稚嫩的童音常常引得老师、家长驻足聆听。

  2、结合学校的活动,排练富有中华文化特色的节目。印尼华校的最大特点是有许多活动可以让孩子们展示才艺,这是进行经典文化教学的最好契机。在学校周年庆,我们组织孩子们进行“找汉字,拼句子”的游戏,比赛从华文报纸的不同地方剪出汉字,拼成一句或一段完整、通顺的话;指导学生排练相声节目、中华民族舞蹈节目、中华武术;在今年春节联欢会上,我为二年级的孩子们排练了《三字经》的读演节目,孩子们极其认真、执着,努力读准每个音,背好每个词。表演那天,孩子们头戴发髻,身穿汉服,当“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的稚子童音在礼堂朗朗响起时,中华经典文化如一股清泉,涌入每位观众的心田。

  3、结合中华传统节日,讲解中华风俗文化。在过清明、中秋、春节、元宵等传统节日之前,每位支教老师都会不约而同地开展专题教学课,让孩子们了解节日的由来和中国各地的风俗习惯。在校庆日、春节联欢等大型活动中,除了节目演出,我们还举行中华美食节,展示饺子、油条、春卷、麻叶子等传统食物的制作方法,并让学生和本地老师也参与制作,做成后大家一起兴高采烈地品尝劳动成果,“好吃、好吃”的声音此起彼伏,有些大孩子和老师还纷纷表示想回家做给家人吃呢。我们还利用中文墙报,张贴各种图片、故事、传说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补充。如嫦娥的故事、十二生肖的传说、年的传说等等,这些有趣的文字引起许多孩子的好奇心,有些华人子女回家后会向家里的长辈进一步去了解,回到学校后再和老师同学交流探讨,很有意思。

  三、营造浓厚的中华文化氛围,让每一面墙壁都在传播中华经典。

  1、在课室里开辟剪纸专栏。来印尼之前,我得到汕头市剪纸协会的一名老师的指点,学习到了一些剪纸技巧,来到印尼正好派上用场。我利用课余时间,剪了许多富有寓意的精美图案,利用课室的墙壁开辟了剪纸专栏。精美的剪纸一贴出来,马上吸引了孩子们跑来欣赏,连本地老师也前来询问剪法。在剪纸课上,我向孩子们详细讲解剪纸技巧,手把手地教孩子们完成比较简单的剪纸图案,看着手中的作品,孩子们喜爱极了,在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的同时,对中华剪纸文化也多了一份好奇和去了解的念头。

  2、幼儿园、小学低年部的孩子的识字量不多,基础也参差不齐,这对学习华文有很大的影响。于是,我的课室里多了一面“我在这里”的班级姓名大全版面。在幼儿园大班,我把孩子们的名字贴在三个大葫芦上面,美丽的葫芦藤环绕着三个咧嘴欢笑的葫芦娃,煞是可爱。我结合视频,手舞足蹈地给孩子们讲解经典动画片《葫芦兄弟》的故事,告诉他们:“你们都是聪明可爱的葫芦娃,谁先把上面的名字都认识了,谁就是葫芦大王啦!”孩子们都欢呼雀跃,一有空就跑去那里认名字。我还轮流让孩子们帮我发作业本,遇到不认识的名字我及时告诉他。一两个月后,几乎所有的孩子都能指着同学的名字准确地读出来。我还把本学期要认识的所有生词均做成卡片,贴在墙上,变成课室里的识字小火车,有时把识字教学的阵地转移到这里来,还真觉得它有效地辅助了课堂教学。

  我们都知道,海外华校的生源来自热爱中华文化的家庭,大部份学生是华侨华人的后代,它们可能是第三、四、五代的华人,中间还由于历史的原因,许多孩子对中华文化已比较陌生。因此,在海外华文教学中,我们华文支教老师不仅仅是语言的传授者,更应是中华文化的传播使者,把文化知识、文化信息巧妙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正确认识、了解中华文化,在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的同时,更多地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而我们华文教师也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修养,培养自己的文化才艺,才能在海外华文教学的文化传播工作中,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张晓苹)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