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教育

教师语言的禁忌

2017年08月01日 18:15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嘉应学院 亚洲国际友好学院

  鲁渊

  摘 要: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语言是教师最重要的“劳动工具”。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空话与玄话、训话与粗活、挖苦与弹压、记帐与告状、挑战与威胁、挑拨与驱逐都应该与教师语言无缘。

  关键词: 教师语言 禁忌

  教师是一种从事精神劳动的职业,其劳动产品是对人才的培养。古人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在新时代,教师担当着教书与育人的双重重任,“语言”是教师最重要的“劳动工具”之一。由于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语言”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人民教师,更要自觉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懂得教师语言的禁忌。

  一、忌空话和玄话

  教师与学生谈话必须有具体的内容,言语必须具有针对性,要讲求实效,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说那些抽象说教的空话和套话。“你必须端正学习态度!”、“你要对自己的前途负责”、“你这样下去对谁都没有好处!”这类话缺乏针对性,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对学生求教的问题,教师要深入浅出,实实在在答疑解难,不要故弄玄虚。“这是个永远说不清的问题”、“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类话说了等于没说,反而给学生留下一个神秘虚幻的印象。无论在课内外,与学生谈话尽可能避免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长篇大论,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在炫耀和卖弄自己的学问和才华,给学生留下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印象。

  二、忌训话和粗活

  在学生面前永远不要居高临下地板起面孔训人。“你怎么还听不懂!”、“你能不能给我专心一些?”、“你看你这副模样!”,这种盛气凌人的训话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厌恶和反感。和学生谈话必须平等相待,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而不能随意把学生当作自己意志支配的对象。一个有修养的教师,要永远摈弃庸俗鄙陋的粗话。因为一个人的语言是高雅优美,还是低级庸俗,不但表现出他的气度风采,而且体现出他的品质情操。文明礼貌的语言教育决不只是运用语言的问题,它与培养品德、陶冶情操是密切相关的。中小学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更要发挥语文教育的感染力和美育作用。对教师来说,任何污言秽语,都是与其崇高的职业不相称的。

  三、忌挖苦与弹压

  教师和学生经常在一起,难免会遇到一些令人生气和不堪忍受事情。有的学生惹是生非,有的学生不遵守纪律,有的学生恶作剧,有的学生性情执拗,甚至顶撞老师。在这种情况下,有经验的老师总能保持稳定的情绪,平心静气地和学生讲道理,耐心教育,正面引导。但也有一些缺乏经验的教师按捺不住自己的怒气,为发泄情绪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甚至体罚。“你呀,脸皮真厚,不知道害臊!”、“我看你呀,什么本事也没有,破坏纪律可是全班第一!”,这种讽刺挖苦的话语是对学生人格和感情的羞辱,只会伤害其心灵,不可能起到教育的作用,反而可能造成学生的抵触情绪,降低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甚至永远失去学生的信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永远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千万不可压服“你听不进去吗?好,你就站在那里,一直到下课!”、“今天做不完这些题就别想回家!”、“把课文抄十遍!”,事实证明,这种用体罚来压服学生的方法,往往压而不服,无法真正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四、忌记帐与告状

  对经常违反纪律,屡教不改的学生,有些教师一气之下会说:“你这样做是第几次了?我都给你记着帐呢,到时候咱们一起算!”、“现在我不跟你废话,开家长会时再说吧。”、“你听不听?好,跟我到办公室去”、“看来是没法管你了,叫你家长来!”记账式、告状式的话语只能表现教师的心胸狭窄和教育的无能。无论是当事的学生,还是其他的学生都会瞧不起这样的老师,这样做也容易引起学生的记恨,或者索性破罐子破摔。告状式的数落,诉苦式的责怪,或暗示家长打骂学生,不仅无助于对学生的教育,还会让家长失去对教师的信任。一个优秀的教师,对学生要有诚挚的爱心和极大的耐心。教育要以转变学生的思想,调动学习积极性为目的。

  五、忌挑战与威胁

  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教师绝对不能把自己置于学生的对立面。“你说了算,还是我说了算?”、“我不信就治不了你?”、“好吧,这课我不上了,你看着办吧!”,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语言力量是十分强大的,教师的职业称号、知识、经验、品格、能力等因素,形成了学生在心理上对教师的信赖。但是,这种信赖必须是建立在师生情感相通的基础上。师生间的亲切感越强,教师语言的力量也越强。反之,如果教师用挑战的口吻向学生显示自己力量的强大,结果反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失去了学生的信任。思想教育是说理的艺术,也是情感的艺术;教育有“理”的教化,也有“情”的感化。要从关心学生的成长出发,使教师语言建立在尊重、平等、真诚、信任的基础上。

  六、忌挑拨与驱逐

  “这堂课全叫他给搅了,大家说该怎么办?”、“你们看他那德行,像什么样?”,遇到麻烦采用动员全班同学的力量来对付不听话或犯了错误的学生,实在是不高明的做法。“你不想听课可以出去,不要影响别人”、“你不走,今天的课我就不上!”。这种话的结果往往是严重的,学生真的出去了,你又该怎么办?其实你根本没有权利这样做。心理学试验表明:能力越低的孩子对批评的心理反映越差,他们更需要教师表扬、赞美、激励的语言。教师要善于从他们身上找出闪光点,在批评其缺点、错误的同时,表演其优点,激发他们战胜困难、不甘落后的进取心,激发他们的信心、勇气和力量,激发他们自爱、自尊、自强的精神,以实现提高认识、自我反省的教育目的。

  虽然“身教重于言教”在某种程度上说是正确的,但教育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表明“言教多于身教”,因为教师的“育人”工作是贯穿整个教师工作的,教师随时随地都在进行说服、激励、批评、诱导的工作。只有对学生挚爱、坦诚、宽容、体贴,只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只有循循善诱、谆谆教诲,才是卓有成效的育人之道。

  参考文献

  1、《教师的语言修养及训练》汪天缚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版

  2、《教师语言艺术》郭启明主编,语文出版社,1996年版

  3、《普通话与教师口语教程》吕建国主编,广东旅游出版社,2003年版

  (来源:中国华文教育网)

【责任编辑:王嘉怡】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文教育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