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媒体

中传师生走访法华报 听社长谈海外做媒体经验(图)

2015年07月28日 14:57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讲座现场(法国《欧洲时报》/姜婉茹
讲座现场(法国《欧洲时报》/姜婉茹 摄)

  中国侨网7月28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7月26日,由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党委书记胡芳带队的中传国际新闻传播硕士海外教学实践团参观访问了《欧洲时报》文化中心,并围绕海外新闻传播等问题采访了《欧洲时报》社长张晓贝和常务副社长钟诚。

  《欧洲时报》常务副社长钟诚为同学们梳理了报社的发展脉络。他介绍说,《欧洲时报》从一份报纸发展到现在,纸媒已有“一大五小”,即一份定价出售的日报和法国版、英国版、德国版、中东欧版、意大利版5份免费发放的周报。即将成为“一大七小”,新增土耳其和西班牙版免费周报。报社还不定期出版外文刊物,从今年6月开始,将定期出版德文月刊。在新媒体方面的发展状况,《欧洲时报》已有一个纯新闻定位的中文网站和一个社区服务类中文网站,法文、英文2个外文网站,并将新增德文网站。掌上《欧洲时报》包含新闻客户端和众多微博微信产品。视频部门“欧时TV”将进一步扩大产品范围,与国内电视台和栏目组进行合作。目前还没有人为海外华媒提供一个成熟的新媒体发展范本,我们是在摸索中前行,不断学习,不断调整。

  谈及在海外做媒体的发展经验,张晓贝社长介绍说,有6000多万华侨华人生活在海外,这是其他国家所不具备的,中国独有的特殊资源。《欧洲时报》扎根侨界,在多元的社会环境下生存,这其中有利有弊。优势是业务可以更加多元、开放,可以触及教育、咨询、演出、讲座等多个领域。劣势在于没有了国内媒体行业的保障,在海外发展更多是依靠自己,有较大的生存压力。不过互联网的发展造成了读者分众化,反而为《欧洲时报》带来了新的机遇,纸媒的减少使得我们有机会在目标市场做大做强,这也是经济危机期间《欧洲时报》反而加速发展的原因,能够在欧洲形成一个真正的大平台。

  张晓贝表示,报社非常注重文化交流,新闻上也不断推出新的项目。做文化和新闻不同,要根据国家的不同进行调整。《欧洲时报》在各国的发展各有侧重,比如近期在国内举办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老兵手印”系列活动;意大利版积极配合世博会中国馆的宣传;中东欧版侧重记录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发展,帮助当地华商寻找新的商机等等。我们起到的是桥梁和衔接的作用,“以侨为桥”,将中国文化和西欧主流社会进行对接。同时也要注意方法,以欧洲人能接受的方式进行文化传播,在先“求同”的基础上“存异”,展示多元文化。

  钟诚向同学们解释了《欧洲时报》的理念,“让中文世界更完整”。他提到,中文世界本身信息不够完整,缺失许多科技、文化信息,同时也缺失理性,对许多问题没有理智的判断。 在对外传播中,要先把中文的工作做好,发挥好桥梁作用,然后才能谈到在主流社会中提高影响力。

  钟诚提醒有意将来从事国际新闻传播的同学说,媒体行业的变化和发展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集记者的能力、编者的意识、管理者的视野和经营者的技巧于一身,同时也要注意拓宽知识面、夯实基本功、培养新闻敏感,不能与社会脱节。张晓贝叮嘱说,在海外做新闻传播,无论是沟通、采访还是宣传,语言能力都至关重要。

  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党委书记、副学部长胡芳对《欧洲时报》两位社长的精彩演讲表示感谢。讲座之后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学生分组对张晓贝和钟诚进行了个人专访。

  胡芳介绍说,7月9日至8月12日,自己和副学部长、新闻学院院长刘昶,副教授叶明睿三位教师和2名辅导员带领38名研究生分两批进行总共为期五周的第四期海外教学实践。团员们在巴黎高等记者学院学习了“全媒体报道”课程并进行专业实践培训,走访中国驻法使馆、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新华社欧洲总分社及巴黎分社、国际台西欧总站、人民日报法国分社等中国驻外文化交流机构及媒体和《欧洲时报》等海外华文媒体进行调研。同学们在实践中将对驻外记者进行专访,完成“海外名记者”书籍的写作,进行中欧建交主题采访和相关影像作品,重走爱国主义历史教育红色之旅并拍摄“中国故事”主题短片。(姜婉茹)

【编辑:冉文娟】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