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文媒体

华媒:欧美主流社会的道歉 华人等了百年

2018年04月24日 19:11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视频:加拿大温哥华市就歧视华人历史作出正式道歉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侨网4月24日电 当地时间4月22日,加拿大温哥华市府、市议会在华埠就历史上排华政策和歧视政策公开道歉。欧洲时报网刊发文章称,这句迟到了逾百年的道歉,让温哥华华人湿了眼眶,更慰藉了全体华侨华人的心。欧美主流社会的道歉,华人等了近百年。

  文章摘编如下:

  从被长久遗忘无人问津到如今纪念和凭吊,近年来,欧美主流社会对于华人历史的态度正发生着巨大的转变,华人的历史身份得到认可,他们对于欧洲所做出贡献也被人们所赞颂。这些,离不开华侨华人通过多年不断的努力打拼,逐渐赢得当地主流社会的尊重。也离不开中国近些年发展强大,在世界舞台上的影响力的显著提升,成为海外华侨华人的坚实依靠。

温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中)代表市府就该市歧视华人的历史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余瑞冬 摄
温哥华市长罗品信(Gregor Robertson)(中)代表市府就该市歧视华人的历史向华人社区正式道歉。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摄

  温哥华就排华历史正式道歉

  4月22日,在加拿大温哥华市的唐人街的大温哥华中华文化中心,举行了一场特别会议。

  会议现场,聚集了500多名华社民众和各族裔代表,站在讲台上的,是温哥华市长罗品信,在众人的注视下,他代表市府对华人曾经在这里遭受歧视的历史,正式向华人社区道歉。

  在Robertson的道歉信中,他承认是温哥华历史上黑暗和艰难的时期,华人在这里遭遇了不公正的待遇,经历了数不清的磨难。

  今天,温哥华终于承认了自己当初对华人犯下的错误,表达了自己由衷的歉意,并对华人们对这个城市和国家所做出的贡献,表达真挚的感谢。

电影《铁路》2009年在加拿大首映,作为铁路华工的后裔及曾缴交过人头税的加拿大铁路华工基金会名誉会长盘占元,看着电影海报大有感触。(图片来源:加拿大《明报》)
电影《铁路》2009年在加拿大首映,作为铁路华工的后裔及曾缴交过人头税的加拿大铁路华工基金会名誉会长盘占元,看着电影海报大有感触。(图片来源:加拿大《明报》)

  考虑到许多早期在温哥华谋生的华人都来自广东台山一带,Robertson用英语朗读道歉信的同时,前华裔市议员吴美琪、余宏荣分别用广府方言和四邑方言宣读了中文版本。

  道歉发表完毕后,台下的500多名观众纷纷激动地站起了身,台下掌声雷动,经久不息,其中许多人更是红了眼眶,留下泪水。

  100多年过去了,华人们终于等到了这一声道歉。

  红色枫叶下埋藏着华人的血泪史

  加拿大的排华历史,要追溯到上个世纪。

  中新网报道,19世纪后期,先后有1.57万名华工参与修筑加拿大太平洋铁路,就是这条横贯美洲大陆的铁路连通了加拿大东西两岸,促进了加拿大经济的发展,却也成为一代华人的噩梦。因为工作条件艰险,4000多人客死异乡。有人说,太平洋铁路每一公里的枕木下,都有一个中国劳工的亡魂。

  铁路建成后,所有进入加拿大的华人都被征收人头税,以阻扰华人移民。而人头税的金额也从开始的50加元,之后猛增到500加元,相当于当时一位华工两年的工资。据统计,从1885到1923年,加拿大政府共向华人征收总计2300多万加元的人头税。1923年,加拿大联邦政府颁布《排华法案》,终于使移民的大门彻底对华人关闭。

  而温哥华在1886年4月6日正式立市开始,便与反华排华活动结下“不解之缘”。1886年至1947年间,温哥华实施多项涉嫌歧视华人的政策,例如:剥夺华人的投票权及公民权利、限制华人移民、限制华人在若干领域的谋生机会,在房屋及公共场所实施针对华人的隔离政策等。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加拿大华人备受压迫、歧视的情况,竟通过一场战争被间接改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加拿大打压华人,甚至在参加二战时,加拿大华人最多的卑诗省省长帕托洛仍致信联邦政府,因担心华人在战后获得更多政治权利,反对其加入加拿大军队。

  然而,当华人以志愿兵的方式加入加拿大军队后,他们大多不惧危险,主动要求被派往海外作战。最终华人以自己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战绩,赢得加国人民的尊重。

  1947年,加拿大正式废除《排华法案》,并宣布停止种族歧视政策,批准华人获得完全的公民权。同年2月,6名曾在加拿大军中服役的华人作为代表,接过了加拿大公民证书,成为加拿大华人历史上一个值得铭记的时刻。

1919年中国劳工在一片废弃的炮弹壳之中。(图片来源:威廉·詹姆斯·霍金个人收藏,版权归约翰·德·路西所有)
1919年中国劳工在一片废弃的炮弹壳之中。(图片来源:威廉·詹姆斯·霍金个人收藏,版权归约翰·德·路西所有)

  一战华工:被欧洲人遗忘的军队

  同样的事情也曾在欧洲大陆上发生过。2017年底,在英国第四频道播出了一部名为《英国被遗忘的军队》(Britain's Forgotten Army)的纪录片。

  纪录片讲述了1917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来自中国的超过14万劳工陆续到达欧洲战场,援助深陷一战战场的英法联军。他们的工作除了运输物资、建设防御工事外,还包括填弹坑、清除地雷等,期间近两万人死亡或下落不明。

  然而,战争结束后,中国劳工的贡献却被欧洲选择性遗忘。新华社报道,一战后,英国各地先后建了6万多座战争纪念碑,其中有纪念德国人,甚至还有纪念动物的,但唯独没有一座专为华工建立的纪念碑,直到100年后的今天才重见天日。

  2017年11月15日,一战华工青铜纪念雕像在比利时西部与法国接壤的波普林格市正式落成。图为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曲星与波普林格市市长德雅盖共同为雕像揭幕。(图片来源:中新社)

  2018年11月,欧洲各国将迎来第一次世界大战停战百年纪念。从去年开始,欧洲各国都在以各种形式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胜利。然而与往年不同的是,一战中一群特殊的人--华工时隔百年之后终于被欧洲主流社会所承认。

  中新社报道,2017年11月15日,三座青铜纪念一战华工的雕像在曾经的主战场比利时矗立,供后人缅怀凭吊。

法国本土诞生首位华裔国会议员陈文雄。(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张新 摄)
法国本土诞生首位华裔国会议员陈文雄。(图片来源:欧洲时报记者张新 摄)

  积极融入 海外华人用自身努力争取尊严

  华工的贡献被长久遗忘,除了当局为塑造本国军人的“光辉形象”外,也不乏种族歧视的影响。调查中国劳工历史的第四频道记者丹尼·巴克兰(Danny Buckland)就承认,对中国劳工的刻意忽视,是一种种族歧视的行为。

  如今,华侨华人通过百年来不断的努力打拼,逐渐赢得当地主流社会的尊重。百年之后,华人已经成功由过去被歧视和剥削的对象转变为被主流认可的“贡献者”,而这背后,是几代华人积极融入当地社会、不断寻求自身发展的努力。

  近年来,华人的身影活跃在欧美多国政坛。2017年1月31日,美国华人赵小兰宣誓就职美国第十八任交通部长,成为首位两度进入内阁的华裔女性。2017年6月8日,英国华裔麦艾伦以近六成的得票率高票当选国会议员,成为了第一位成功连任的华裔国会议员。随后,当地时间6月18日,法国华人陈文雄在议会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胜,成为法国本土首位华裔国民议会议员。

  中国崛起让华人有自信追求历史真相

  历史,永远都是强者在书写。

  最具代表性的案例就是,一战期间,欧洲的画家们为期待战争胜利而制作了名为《战争万神殿》(Pantheon de la Guerre)的巨幅壁画。虽然原迹已经不存在,但艺术史学者马克·勒维奇(Mark Levitch)却通过留存下来的缩小版画册研究发现,美军的形象是在1917年被临时加上的,而因此被“牺牲掉”的,正是中国劳工的部分。

巨幅壁画《战争万神殿》中,美军的形象是在1917年被临时加上的,而因此被“牺牲掉”的,正是中国劳工的部分。(图片来源:BBC视频截图)
巨幅壁画《战争万神殿》中,美军的形象是在1917年被临时加上的,而因此被“牺牲掉”的,正是中国劳工的部分。(图片来源:BBC视频截图)

  法国德斯战场博物馆的史学家Dominiek Dendooven认为,这代表着当年一个残酷的现实:20世纪初的中国,在军事、经济、外交等各方面都是“弱国”,这才连壁画上的一个角落都被随意侵占。

  百年后,新的中国正在高速崛起,综合国力的全面提升为海外华人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促使海外华人社会地位上升,海外华人更加有自信去追求历史的真相。缅怀历史不是为了“记仇”,而是为了宽容。只有勇于承认曾经犯下的过错,才能更好地向前看、向前行。

【责任编辑:韩辉】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