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经济科技

姚玉峰:攀登世界角膜移植高峰

2017年06月06日 13:21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姚玉峰给病人做检查。光明日报记者 严红枫摄/光明图片
姚玉峰给病人做检查。光明日报记者 严红枫摄/光明图片

  角膜病是眼科致盲性常见病,全球角膜病人4000万左右,角膜病盲人1000万左右。

  为攻克角膜病,从1906年开始,全世界眼科医学界前赴后继。整整一个世纪,在为之作出贡献的灿烂星河里,闪烁的名字都来自德国、美国、日本……直到2010年,在记录重大技术突破的角膜移植历史上,才第一次出现了中国人的名字。

  姚玉峰,来自浙江大学附属邵逸夫医院,眼科主任、博士生导师。他成功主持了世界上第一例由他独创的角膜移植术,解决了排斥反应这个世纪难题。

  姚玉峰创造的技术,被国际眼科界命名为“姚氏法角膜移植术”;美国眼科科学院快讯称之是“该领域治疗方法的一个突破”,被写进美国医学教科书。

  登上了世界眼科角膜移植巅峰的姚玉峰,二十多年来,治疗过30万病人,经他手术复明的病人有近3万人。

  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他每一次都无愧于自己的信仰,无愧于科学家的良知,无愧于祖国和时代。

  面对要求自己留在日本的导师,姚玉峰说:“我相信中国绝对不会关上刚刚打开的国门!我一定还会有出国学习的机会!”

  1993年4月20日,一架波音飞机在日本大阪起飞,终点站是北京。本来,姚玉峰可以让自己的终点站是美国。

  1991年底,姚玉峰考取卫生部公派“笹川医学奖学金”的出国项目,赴日本大阪大学医学部眼科研修。

  他的第一导师是日本眼科玻璃体手术的开创者,世界上第一个开展眼视网膜黄斑转位手术的医生,担任亚太眼科学会主席的田野保雄教授。

  姚玉峰赢得了田野的喜爱。另一位眼科“巨头”,现代免疫学之父、眼前房关联性免疫偏差现象的发现者、美国哈佛大学眼科研究所所长斯特莱茵也很欣赏他。

  1992年春,斯特莱茵来大阪,进行眼前房关联性免疫偏差最新进展的学术报告。

  这是世界眼科学最发达国家间的交流,也是两大“巨头”间定期的火花碰撞。

  报告结束,刚来的中国留学生姚玉峰要求向大师提问:“如果免疫在眼前房可产生选择性抑制,绕开机理研究的细节,这个机理是否可被用来治疗某些免疫增强性的疾病,比如排斥反应?”

  他的提问,出乎斯特莱茵的意料,因为这是另一个方向上的假设。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斯特莱茵沉默片刻,若有所思地说:“我还没有研究过。这个可能性是存在的,值得在这方面探讨!”

  更让大家没有想到的是,斯特莱茵突然从台上走下来,走到还有点羞涩的姚玉峰面前,兴奋地对着田野说:“这家伙很厉害!”

  作为导师,田野感到自豪,但也掠过一丝内疚:姚玉峰不久前向他提出读学位的想法,他未置可否。

  田野突然意识到:这个年轻人也许是一位眼科医学的天才!

  活动结束。田野对姚玉峰说:“留下来读学位吧?你的奖学金我来解决。”但是,他有个要求:“别回中国了,免得不让你再出来。”

  “笹川医学奖学金是中国政府与日本政府之间的项目,协议要求学习结束后按时回国。”姚玉峰说。

  “那你先回国。但我提前给你买张从北京去美国的机票。你到北京后,别出海关,直接转飞美国。”田野说,“斯特莱茵那么欣赏你,我会跟他联系。你先去他那里三个月,再回到我这里!”

  面对导师的话,姚玉峰既感到欣喜,也觉得导师对中国还不了解。

  赶上中国改革开放的姚玉峰,1979年考入浙江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因为表现优秀,姚玉峰学生时期就已入党。

  “中国不会倒退,更不会关上刚刚打开的国门!”姚玉峰向导师介绍:中国政府“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

  但是,出于不放心,田野在姚玉峰回国之前,还是帮他办好了去美国的签证和手续,并帮他买好了从北京飞往美国的机票。

  飞机在万米上空飞行。凝视着两张机票,姚玉峰思绪万千。

  他不知道:围绕他是否回来,学校、医院已有一场争论。当时,多少人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正规、非正规渠道出国,滞留国外。就在他登机前的一天,还有人对医大校长说:“姚玉峰不回国了!”

  一向儒雅的老校长急了:“姚玉峰可是学校花大力气培养的啊!”

  飞机在首都国际机场准时降落了。

  当姚玉峰出现在学校时,惊喜不已的老校长对着众人说了这么一句话:“派姚玉峰这样的人出国,值得!”

  整个20世纪,世界角膜病专家都试图攻克那光明与黑暗的6微米。姚玉峰说:“我一定要无愧于学校的选派,为国争光!”

  “使中国日趋于文明富强之境。”这是延续在一个半世纪中国留学史上的梦想。

  回国一个月后,学校就让姚玉峰再回大阪大学继续读博士。

  回到阪大,继续师从田野保雄,还有另外两位国际眼科界的泰斗,大桥裕一、井上幸次。

  姚玉峰研究的课题是前房关联性免疫偏差对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

  1700年,有医师在埃及尝试角膜移植,失败了;140年后,爱尔兰医师将羚羊眼角膜移植到人的眼球上,也失败了。

  1906年,德国医生第一次用人角膜进行移植,成功了。但是,发生了排异。

  整个20世纪,世界角膜病专家都试图攻克排异反应这一难关。

  1976年,美国角膜病权威理查德成功进行了上皮移植手术,向最后解决角膜移植顽症的目标逼近了一步。但结果遭到质疑:因为没有从理论上阐释上皮移植的机理,仅仅是假说,无法在临床上得到推广。

  从此,证明理查德上皮移植机理又成为一道难题。

  “一定要无愧学校的选派,为国家、为亲人争光!”姚玉峰在阪大的三年时间,不但证明了困惑世界眼科医学界16年的“理查德上皮移植假说”,而且独创制作了小鼠角膜上皮移植模型,终于揭开角膜移植排斥反应的精细机理。

  凭借着勤劳和智慧,姚玉峰设计出术后不发生排斥反应的“姚氏法角膜移植术”。1995年5月20日,他成功地实施在病人身上。

  角膜移植排斥反应——遮蔽了世界整整一个世纪的阴霾,被姚玉峰拨开了!

  他继续攀登。

  人类的角膜由上皮层、前弹力层、基质层、后弹力层、内皮层组成,厚度约0.5毫米。实验证明:排斥反应针对的是角膜最后一层的内皮,只有6微米厚。

  理论的推导,让姚玉峰明白:只要把患者的6微米内皮层完整保留,逻辑上就不产生排斥反应。

  怎样才能让这6微米不在手术中发生破损?

  6微米,这是光明与黑暗之间的距离!

  6微米,这是攻克角膜移植排异难题的制高点。

  6微米,也是横亘在姚玉峰面前的最后难关!

  姚玉峰尝试几十种方法进行试验,但均未成功。

  在小鼠角膜上做上皮移植,无异于微雕艺术家在头发丝上做雕刻,而头发是死的,小鼠是活的。给小鼠打麻药,打多一点会死,打少了会动。手法已非常娴熟的姚玉峰一天能做12只小鼠的角膜移植手术。

【责任编辑:谢萍】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经济科技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