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交通的不便,神秘的南美洲一直是遗落在中国旅游者心中的遗憾。与外国人对中国东方神话的向往一样,拥有印加文明代表的秘鲁在国人眼里无疑也是神秘的。失落之城马丘比丘的空灵飘然因为没有文字的记载而愈发让人脑洞大开,萨克塞瓦曼鬼斧神雕的巨石群无一不诠释着远古时代印加文明的神奇和魅力,而全球最豪华的酒店、穿行于安第斯山脉壮丽河谷中的豪华列车,街道上人们的笑脸则时刻提醒着你正行走于现代文明中。穿行于秘鲁,每天我们都能强烈地感受这远古灿烂文明与时尚现代的强烈撞击!
最近随着国家领导人访问秘鲁,中国游客掀起前往秘鲁旅游的热潮。“目前我们的客人虽然有50%是北美的客人,中国客人不足1%,但是我们觉得中国市场非常有潜力,今后我们会针对中国的游客推出更多特色服务,希望吸引更多中国客人!”Belmond酒店集团秘鲁公共关系总监Tula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秘鲁企业也各展所能抢滩中国市场。 文、图/GiGi
利马(Lima):
西班牙殖民的活教材
Lima的历史古城犹如一本记载着西班牙帝国殖民历史的活教材。古城以市中心广场(Plaza de Armas)为中心,市政厅、总统府和主教堂围绕着它而建,红色的观光小火车叮叮地穿梭于广场之间,与周围黄色的建筑形成鲜明的对比。走在利马的古城,西班牙风格的建筑比比皆是,利马大教堂雄踞在市政广场的一侧,是利马城内著名的古建筑和欧式建筑经典,目前已经辟为宗教博物馆,博物馆内收藏着古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殖民统治者当年搜刮聚敛的许多珍宝。
而穿过不远的小巷,就可以来到著名的圣弗朗西斯科女修道院,它是当地的能工巧匠和来自旧大陆的建筑师共同建造的,巴洛克建筑风格,浅黄的外表,铁栏围墙内庭上成群的鸽子悄悄地守护着这个庭院。
要了解秘鲁的历史和风俗,不得不去秘鲁的博物馆,最有趣的则要数一家私人博物馆——拉尔科考考古博物馆(Larco Museum),矗立于玻璃瓦尔大街上的Larco博物馆是一座18世纪风格的建筑。博物馆的私人藏品有近5万件,一个个大橱柜装满了造型、色彩各异的瓦罐(huacos),还有古时印加人穿戴的配饰、印加人的算术等,走在橱柜之间,端详着拂去了岁月尘埃的文物,仿佛进入了悠远的时光隧道。
库斯科:世界的中心
在秘鲁旅游,如果只能去一个地方,那么我的选择肯定是库斯科,它集中了秘鲁远古最伟大的建筑,库斯科在克丘亚语中意为“世界的中心”,是古印加帝国的首都,而在库斯科,不论是穿着时髦的现代人,还是穿着鲜艳民族服饰的原住民,我们见到人们脸上的笑容也是最多的,而在这个古镇上,无论家里富有还是贫穷,推门而入,家里的庭院里都种着各色的鲜花,显示出勃勃的生机。
“太阳神庙”:印加帝国最受尊敬的寺庙
印加文明对太阳的敬仰历史久远,印加人认为太阳神是众神之首,并自认为是太阳神的后裔,所以太阳神庙是印加帝国最受尊敬的寺庙,供奉太阳神印蒂。库斯科的太阳神庙建在高台上,神庙的西南方向是一片开阔的广场,昔日称之为太阳广场,神庙的弧形围墙向下延伸与高台的挡土墙结合,气势雄伟,印加时期把这个弧形围墙称之为太阳鼓。整个庙宇是用精心修整的平坦而巨大的石板砌成的,大殿的四周墙壁从上到下全部镶上较厚的纯金片,所以这座神庙得名金宫。
不过,参观太阳神庙时你也会很奇怪为什么太阳神庙会和圣多明戈修道院“混”在一起?原来,1533年西班牙殖民者攻入库斯科,立即被太阳神殿震撼,感叹这是“难以置信的美妙”,西班牙人将神殿洗劫一空,但由于太阳神庙的巨石基础过于牢固,拆掉很费时,所以就在其遗址基础上建成高高的教堂。上面是西式教堂,下面是印加坚固的巨石基础和石墙,还有四方形庭院,都是天主教堂中少有的格局,形成了两种建筑文化交融共存的独特景象。
萨克塞瓦曼(Sacsayhuaman):鬼斧神工的巨石建筑
与位于东南方向的太阳神庙遥相呼应的是位于西北部的萨克塞瓦曼的石墙,它被认为是古印加人最伟大的工程之一,它与英国的巨石阵、埃及的金字塔和墨西哥的金字塔并列为世界建筑史的巨石建筑奇迹,作为库斯科古城的一部分1983年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萨克塞瓦曼海拔3700米,我们到达时正是下午时分,天空蓝得让人妒忌,云朵白得十分纯净,加上大片纯粹的绿地,随手一拍,便是一张明信片。三层的巨大石墙在绿地上蜿蜒排开,层层递进,气势恢宏。细看这些巨石,巨石之间严丝合缝,当时不使用灰浆、没有铁制工具切割和打磨,更没有机械和工具运载石料,石墙仍如此精细、平整,令人惊叹!“这是因为此处是地震多发地区,所以建造者都把抗震挂在心间,开凿出多面多角的加工方法,地震时难以坍塌。”导游告诉我们。
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失落之城”和守护神灵
“失落之城”马丘比丘是秘鲁古印加帝国的古城遗址,位于库斯科省西北130公里的乌鲁巴姆巴河左岸,因圣洁、神秘、虔诚的氛围,使马丘比丘又成为全球十大怀古圣地。当我们进入马丘比丘时正夹杂着纷纷细雨,城堡坐落在被两座绝峰包围的盆地中,四面山峰环立如屏障,加上缭绕的烟雾,仿如人间仙境。据说马丘比丘是印加统治者帕查库特克于15世纪建造,1532年西班牙人征服秘鲁时仍有居住,印加帝国灭亡后,由于没有文字记载,马丘比丘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美国历史学家海勒姆·宾厄姆于1911年偶然发现。
沿着由巨大花岗岩凿成阶梯拾级而上,整座古城就清晰地出现在我们面前:马丘比丘分为两大区域,梯田式的农田区分布在山坡上,而生活区以绿地为中心,神庙、王宫和贵族的住房集中在西侧和南侧,手工生产用房、奴仆居住房集中在东侧。远远望去,虽然现在很多房子只剩下残垣断壁,但当初兴盛时期壮观辉煌的风貌仍依稀可见。
马丘比丘最为壮观的是坐落在最高处的是“拴日石”(Intihuana),它被认为是印加人的天文钟或是万年历,据说马丘比丘每年11月11日和1月30日中午,太阳会直射在拴日石上,完全没有阴影。印加人为避免冬季太阳一去不复返,每年冬至这一天都会在这里举行盛大的祭典,希望“拴日石”拴住行将远去的太阳。
另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秃鹰神庙,它位于中心绿地东侧的南端,一块巨石像展翅高飞的雄鹰,巨石下面建筑了潮湿的地牢。“其实这是个监狱!”导游告诉我们。马丘比丘的建筑物都是由石材建造的,印加人对石头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他们认为石头是活的,印加人凡是遇到造型与四周远山轮廓线近似的石材都保留下来,有些还特意作为景点。例如在崎岖的路上,遇到优美的石头,印加人不是把它搬走,而是留在原地,作为一种特殊的“路障”。
而在这座古老的建筑群中,还有一群守护精灵——名叫Lama的羊驼,Lama在马丘比丘随处可见,时而优雅地拾梯而下,时而又跪坐山旁,面朝城堡,它们像一个个精灵世代守护着这座古城,也向游客们诉说着这里发生的一切,只要你温柔地对它,它时刻都会闯入你的相机里。
Pisac:印加帝国最后的堡垒和手工作坊
奥扬泰坦博古城在古语里有“俯瞰大地的驿站”的意思,在三四百年前是印加帝国中的一个部落王国,建在乌鲁班巴河旁,将西北方的马丘比丘(Machu Picchu)和东南方的皮萨克(Pisac)连接形成一道坚固的防护墙。为了抵御外敌,在山上修建了很多城堡要塞,居高临下,易守难攻。从山下往上看,17层的梯田直修到山顶,梯田旁有一条石阶路通到山顶的城堡。
而在奥扬泰坦博古城外面有很多极具特色的秘鲁民间手工艺品,色彩非常鲜艳,徜徉在这里,有时会眼花缭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