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展”开幕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展”开幕。 朱勇文 摄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展”开幕。 朱勇文 摄

  中国侨网上海10月12日电 (朱勇文 许婧)由上海市欧美同学会主办的“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特别展”12日在上海开幕。

  展览选取了40组与改革开放后留学事业息息相关的代表物品,既有改革开放后上海首批出国留学准考证,又有不同时期海外求学的学生证、成绩单,以及珍贵的留学日记、家书等,反映了40年间中国留学事业臻臻日上、海归学子赤诚报国的心路历程。展品从该会会员中广泛征集,均为首次向公众展出。

观众在参观。 朱勇文 摄
观众在参观。 朱勇文 摄

  82岁高龄、中科院冶金研究所研究员施天生是最早受益改革开放加大公派留学政策的“幸运儿”之一。他早年毕业于莫斯科钢铁学院,二十年来主要从事与金属材料和金属物理方面的研究。1981年,改革开放掀起了中国留学的热潮,他得以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Albany分校进修两年。期间对于“硅中氢”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他婉拒了国外顶级学术刊物的约稿,把其中最重要的一篇寄回国内,发表在中国顶级的学术刊物《中国科学》上。他回忆说:“一直以来,我们国内的刊物不受国际学术界的重视,我就是想以此来体现中国科学工作者在这项研究中的贡献。”

展品提供者(右一)与参观者交流。 朱勇文 摄
展品提供者(右一)与参观者交流。 朱勇文 摄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张伟江和陆建非均是改革开放后留学生的佼佼者。他们留学期间的成绩单上,几乎全是A。

  张伟江系上海市教委原主任,1988年获美国东北大学的数学博士,导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NacyKopell。此次展出了他1986年2月在美留学期间的两本课堂笔记,每本都装订整齐,书写工整,连美国学生都争相借阅,足见中国留学生素质之高、学习之刻苦、自我管理能力之强。

  陆建非1986年赴纽约大学留学,由于成绩优异,他获得了汉语课程兼职教授的职位。有一次在课堂上讲到“难道不……”句型时,一个美国学生问他:“陆老师,难道你不觉得美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吗?”他停顿了三五秒,答道:“只要生活充实,故乡的月亮最圆。”在陆建非看来,学成报国,义无反顾,他说:“英语仅是‘工具语言’,中文乃‘文化语言’。前者是敲门砖,后者为DNA。”

观众在观展。 朱勇文 摄
观众在观展。 朱勇文 摄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自费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视为提高自身素质、争取就业优势的重要途径。“80后”顾明祥就是一名年轻的海归,他放弃了保送南京师范大学的机会,于2002年赴澳大利亚留学。孤身在外,书信往来成为他与母亲互通信息、倾诉衷肠的重要途径。此次,展览展出了他保留的一封家信,信中母亲对他说:“我最大希望就是你身体、前途、事业,这三点都是靠自己来把握……”正是父母的殷殷之情,感召着一代代海外学子心系故土的拳拳之心。

  留学事业与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上海这40年来的发展和重大建设,众多的留学人员都曾经亲身参与。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在1988年获得柏林工业大学环境与社会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专业工学博士,1996年在德国事业成功的他却选择了回国。这一决定最终让他见证了一段历史,2004年,吴志强被任命为上海世博会园区总规划师,一系列可持续的技术手段,让整个世博园区成为未来可持续发展城区的实验与示范。

图为展出的展品。 许婧 摄
图为展出的展品。 许婧 摄

  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常兆华于1998年毅然中断了美国的职业生涯,放弃了当时丰厚的年薪,启程归国。不久,他在张江创办的“微创医疗”,二十年内迅速成长为拥有海内外数十家全资子公司和三千多名员工的国际领先医疗集团,在冠脉支架领域完成了从追随者到引领者的跨越。在全球范围内,平均每12秒,就有一个微创医疗的产品用于救治患者生命。

  冯丹龙是辉瑞制药有限公司在中国招聘的第一位员工。此次,展出的她“001号”员工卡及录用通知,也见证了留学人员作为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作用。

  当天,上海市欧美同学会常务副会长张伟江、彭裕文、盛焕烨、左学金、王禄宁、臧广陵与中共上海市委统战部副巡视员李霞出席开幕式。据悉,展览将持续到10月19日向公众免费开放。(完)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loadmore

加载更多

关注侨网微信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