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体育学院“侨力量”:汇聚体育科技力量 推动运动健康发展

陈佩杰校长参加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对《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进行相关解读。 上海体育学院 摄

陈佩杰校长参加教育部新闻发布会,对《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进行相关解读。 上海体育学院 摄

  中国侨网上海12月1日电 (董杨华 陈珊 许婧)上海体育学院运动健康科学教师团队凭借在运动科学领域教学与科研的累累硕果,成为首批201个被认定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之一。团队17名成员中,三名骨干成员是侨胞和侨眷的背景,他们是学院侨联主席陈佩杰教授、刘宇教授和刘阳教授。

  在黄大年精神的感召下,团队成员不仅以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为己任,也成为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格的“大先生”。

  近年来,团队致力于推动“体育学-医学结合”“体育学-教育学结合”“体育学-工学结合”等协同创新,十八大以来,团队共计承担了4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及教育部教育综改重大项目等;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上海市技术发明奖、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陈佩杰教授:推动中国体育科学走向世界

  学院侨联主席陈佩杰教授是团队的负责人。早在2017年,由国际奥委会提名并经选举表决,陈佩杰教授当选为国际兴奋剂检查机构(ITA)董事会独立委员,成为国际体育领域执行兴奋剂检测最高机构的5名创始成员之一。陈佩杰教授至今已连任两届,并成为ITA4名独立委员中唯一的亚洲代表。

陈佩杰团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对当地学生进行体质抽查工作。 上海体育学院 摄
陈佩杰团队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对当地学生进行体质抽查工作。 上海体育学院 摄

  陈佩杰担任主编的《运动与健康科学(英文)》(Journal of Sport and Health Science)是中国大陆目前唯一一本被SCI和SSCI两大数据库同时收录的学术期刊。目前,由团队牵头组建的国际编委会,已打造形成优秀的国际顶级期刊审稿人队伍,期刊学术影响力和行业美誉度不断攀升,有效提升了中国体育学术研究的国际传播话语权和影响力。

  刘宇教授:为中国冰雪插上科技翅膀

  2021年1月份张家口崇礼区的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室外气温将近零下40℃,三个背着大器材包的黑影在雪白的山上顶风前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极寒和大风未能挡住他们的步伐,到达每一处捕捉点,他们都要停下,团队骨干教师刘宇教授和他的同事们会仔细地检查设备,给学生演示如何正确架设捕捉运动影像的相机。他们要做的是利用人工智能辅助系统实时采集运动员起跳角度、空中姿态、速度、距离等数据,帮助运动员提高训练水平。

  极寒天气和当时尚未完工的配套设施,给户外数据采集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但只要国家队安排训练,刘宇教授带领的科技冬奥团队都会赶在队伍之前抵达训练场,从上午9点一直忙到下午4点。60多岁的刘宇教授每月都要往返张家口3-4次,在他的言传身教下,学生团队,特别是学生党员肩负起了团队当中最困难的任务。

  从校园实验室到雪山训练场,刘宇教授带领学生们把论文“写”在了皑皑雪山。“真正走出实验室,走到应用中去,才真切体会到这些数据的价值。”

刘宇教授带领科技冬奥团队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安装仪器。 上海体育学院 摄
刘宇教授带领科技冬奥团队在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安装仪器。 上海体育学院 摄

  刘宇教授及其带领的团队在跳台滑雪、高山滑雪、速滑、花滑等项目的运动训练测试、运动损伤预防、护具装备研发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中国冰雪插上科技翅膀,也为运动健康人才的培养开辟了新的方向。

  刘阳教授:构建青少年体育素养评价体系

  2019年底,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青少年运动趋势研究报告指出全球81%的青少年缺乏运动。在中国,青少年运动量不足以及由此引发的超重与肥胖、近视和心理疾病等问题,已经成为困扰学校、家庭、社会的一大难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推动青少年科学有序地开展运动,2016年以来,刘阳教授参与了由陈佩杰教授为首席专家的核心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研究,提出了中国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概念,并构建了包括体育意识、体育知识、体育行为、体育技能、体质健康等五个维度在内的体育素养评价体系,以及为准确评价运动技能而研发的青少年运动技能等级标准,并构建了体育素养智慧服务和青少年运动技能两个大数据平台。目前,相关成果已经在上海全市中小学及全国数百家青少年体育组织机构进行了实践应用,有力推动了我国青少年体育的发展。

  从各方面反馈的应用情况来看,青少年体育素养的提出和评价体系的构建,一方面,解决了长期以来无法对普通学生的体育综合素质进行量化评价的难题,为客观衡量、及时干预、科学指导青少年体质健康提供了理论依据,服务了广大中小学校体育的深化发展;另一方面,该评价体系与新时代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也完全契合,为促进中国体育课程改革、完善赛事体系和提升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供重要的支撑。(完)

【责任编辑:李明阳】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loadmore

加载更多

关注侨网微信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