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赛出佳绩 广东将全面推进技工工程

今年广东选手拿下8金3银1铜和8个优胜奖,展示了我省技能人才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南方日报记者 肖雄 摄

  “世界技能大赛上争金夺银不是唯一目的,加快世赛成果转化,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实现技能报国和高质量就业,才是最终目标。技能人才大有可为,技工院校也将大有可为。”在8日举行的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暨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启动会上,广东机械技师学院院长冯为远说。

  今年,在世界技能大赛这个职业技能竞技最高舞台,广东选手拿下8金3银1铜和8个优胜奖,帮助中国蝉联金牌榜和奖牌榜第一,向世界展示了我省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世赛的明星示范带动效应已初显。通过普及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理念,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技能人才。”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专家组组长谢晓红说。

  据省人社厅厅长陈奕威透露,广东还将全面推进实施“广东技工”工程,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广东技工大军,推动我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世赛6大类56个项目

  在粤均有成熟产业

  今年是我国第五次征战世界技能大赛,我国选手取得不少新突破——数控铣项目实现“三连冠”,综合机械机动化项目终结了巴西“三连冠”,移动机器人项目终结了韩国“五连冠”,数控车项目十年磨剑终如愿摘金。

  这些令人激动的成就,均由广东选手创下。不仅如此,一组数据呈现历年来广东世赛战绩的高含金量——

  “从历届整体参赛成绩和第45届参赛成绩看,广东选手取得的金牌数、奖牌数均占全国的40%,居全国第一;如果再加上在广东集训基地训练培养的选手,比例还会更高。”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司长张立新说。

  在2011年至今五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广东技能健儿累计为国家赢得15金、10银、12铜和21个优胜奖。在今年第45届世赛中,参赛项目和选手全部获奖,更一举拿下8枚金牌,撑起了中国金牌榜的半壁江山。金牌项目既有来自传统优势产业,更有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

  从质量上看,今年广东选手拿下的8块金牌中,有5块来自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项目——数控车、数控铣、综合机械与自动化、制造团队挑战赛和移动机器人。22位广东选手参赛的20个项目中,大多数属于国家重点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纵观历届赛事,广东选手所获奖牌超过50%来自这些产业,有力呈现了广东产业技术发展水平,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已相对领先。

  可喜数字的背后,我们从广东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找到了原因——

  第45届世赛设置的6大类56个比赛项目,在广东均有发展成熟的相关产业,良好的产业基础为广东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为广东选手在世赛夺取佳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为世赛移动机器人项目的技术支持企业,广州慧谷动力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说:“这次夺冠是见证中国从‘制造’到‘智造’的一次缩影。我们的参赛机器人硬件稳定性更好、软件算法效率更高,速度更快、技术创新性更强。”

  他表示,移动机器人是一个新的专业方向,目前还没有相应的职业以及职业资格证书。企业通过开发相应的职业标准,用中国制造的标准影响世界标准,为我国在今后的世界竞技中争取更多话语权。

  “近年来由于广东企业转型发展快,一方面让我们的设备越来越丰富完备,另一方面企业对人才的诉求也越来越高,让我们不断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数控铣项目金牌教练、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林金盛说。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技能人才培养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关系。”广州新可激光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强介绍,近年来,新可激光与省机械技师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在共建实验室、特色班等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在这样的合作模式下,学生在学校就能了解到制造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有针对性学习技能,甚至在校期间就可以针对企业、产业的发展需求进行攻坚研发。”

  徐强表示,广东选手在历届世界技能大赛中获得了亮眼成绩,这也反映了我省充足的技能人才储备,很多优秀的“新鲜血液”毕业后会从事相关领域工作,这对广东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也是重要动力。

  紧盯“高精缺”产业

  院校精准设置专业

  另一组数据,揭示了广东世赛佳绩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紧盯“高精缺”产业,目前全省技工院校共有341个专业,涵盖20个主要行业,其中绝大部分面向现代产业;此外还投入2.3亿元资金重点支持133个面向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省级重点专业和30个面向传统优势产业的特色专业,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广东基本建成全国最大的技工教育体系,已有156所技工院校,在校生54.2万人,约占全国1/6。技工院校在校生人数、高技能人才年培养量、世界技能大赛和一类国家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奖人数、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等九项主要指标居全国第一。

  ——全省技工院校高级工班以上在校生占总数的51%,高出全国13个百分点。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各34个,数量居全国首位。

  广东技工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办学理念先进,教学方法不断改革创新,多项指标居全国首位,被人社部誉为全国技工教育的“一面旗帜”。近三年,全省技工院校社会影响力持续增强,招生实现“三连增”,为我省培养选拔参加技能大赛选手奠定了宽广的人才基础。

  我省获奖的20个项目中,有18个项目的选手来自技工院校,广东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在全国乃至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印证。“广东产业转型快,以前的教学模式很难跟上企业发展要求。因此广东开展了技工教育改革,也是取得好成绩的原因之一。现在的专业设置综合性、针对性更强,都是根据行业需求和世界技能大赛的要求进行培养。”制造团队挑战赛项目金牌获得者、24岁的陈鑫鹏说。

  “我们专业的实操练习需要消耗很多材料,对学生而言成本不低。但只要你有想法、想尝试,就可以从学校申请到需要的材料,即使最终失败了,学校也很包容。”综合机械与自动化项目的备选选手严升钒说。

  他告诉记者,技工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学校可以提供良好充分的环境与条件。得益于此,技能人才能够将掌握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熟练运用。

  不仅对接产业开设专业,还根据产业发展需求灵活调整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这也是我省技工教育的突出特点。“我省出台了动态专业指导调整意见,建立了专业预警退出机制。”省人社厅副厅长杨红山介绍,广东还首创校企双制办学模式,从招生、人才培养计划制定、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师培养、教育教学到考核评价均由校企共商完成,政府出政策、企业出岗位、院校出学位;招工招生、送岗送学、双制培养。

  今年8月,我省更在制造业、服务业、新兴产业等重点发展领域,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采取“企校双制、工学一体”的培养模式。学徒在学习培训期间,还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规定领取工资,且工资不得低于企业所在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此外,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和新加坡“教学工厂”模式开展教学改革。赴境外培训交流师资330人次。大力开展国际合作办学,部分院校国际合作班在校生超过2500人。

  冯为远说,世赛好成绩不是唯一目标,通过“以赛促学”加快培养大国工匠,实现高质量发展才是最终目标。

  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呼唤更多高技能人才

  移动机器人项目金牌选手胡耿军是本届世赛中为数不多的“00后”冠军。一年多的备战过程中,他每天最少训练12个小时,有时为练习一个基本步骤坚持到凌晨两三点钟。

  作为发言代表,他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总结表彰大会暨备战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启动会上说:“做最早到的队员,做最快吃完午饭的队员,做最晚回宿舍的‘夜猫’,夜以继日研究移动机器人的结构,不断尝试程序编写,最终赢得金牌。这也更加坚定了我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

  他的表现,是广东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剪影。

  当面对“世赛史上最难题目”时,来自深圳技师学院的何定钧顶着巨大压力,超常发挥实现4小时完成8张3D设计图、6小时完成2个模型,设计并完成制作的作品获得3D数字游戏艺术技术项目银牌。

  “千百次训练以求‘人锯合一’,每一下都必须又快又准。把感情凿进每一个榫卯之中,在工艺上追求极致的完美是我不改的初心。”精细木工项目优胜奖选手、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翟梓曦说。

  数控铣零件误差需控制在0.008毫米内,时装设计布料裁剪误差不能超0.1毫米,混凝土墙面精度要控制在1毫米误差内……在世界最高职业技能竞技舞台上,这些几乎超越极限的细节步骤标准下,磨练的是一种专注坚韧的意志力,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王广州说:“以往的务工人员缺乏职业教育培训,但随着大力发展技工教育、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越来越多,为各行各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当前,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正全面推进,广东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技能人才队伍。“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正呼唤更多高技能人才。只有切实提升劳动力的素质与技能水平,才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抓住机遇。”王广州说。

  南方日报记者 肖文舸 黄叙浩 李欣

  实习生 陈娴 刘伟琰

【责任编辑:李明阳】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loadmore

加载更多

关注侨网微信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