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昌大力发展特色产业 带动群众增收脱贫

文昌一村民在养鸡场喂鸡。王晓斌摄 王晓斌 摄

文昌一村民在养鸡场喂鸡。王晓斌摄 王晓斌 摄

  中国侨网7月11日电 (黄良策 凌楠)脱贫攻坚,产业优先。海南省文昌市将产业扶贫作为脱贫致富的长久之策,细化出庭院经济“五个一”、建筑类、农产品加工、开实体店铺等30种产业帮扶形式,稳定群众增收致富渠道。

  文昌鸡是海南四大名菜之一。在文昌多地,“委托养殖”和“贫困户自养保价回收”的“传味扶贫模式”,让文昌鸡变“脱贫鸡”,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海南传味文昌鸡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介绍,该帮扶模式,一是让具有劳动力、有养殖场地的贫困户加盟养殖,保价保利润回收产品,保证每只利润不低于3.5元。二是对有劳动力、无养殖场地的贫困户,采取“公司+村集体+贫困户”模式,由村委会集中租赁场地建设鸡舍,贫困户参与劳动,年纯收益可达到3-4万元。

  文昌市公坡镇水北村是该市五个“十三五”建档立卡贫困村之一,村居环境差,基础设施落后。水北村探索出以“党建+产业+村集体经济+扶贫”的发展新模式,积极发展产业。目前,该村拥有了“20个千瓦光伏”、“100亩桥头地瓜”、“60多个传味文昌鸡棚”。村集体收入由2016年的“0”元变为了2019年的170万元,贫困发生率从2014年7.8%到现在降至为0,已成功实现整村脱贫退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水北村贫困户林森参与“党建+村集体经济+公司+贫困户”养殖文昌鸡模式,仅一年就出售文昌鸡14000多只,收入约10万元,实现了脱贫致富梦。

  2018年以来,海南传味文昌鸡公司分别在抱罗、公坡、昌洒、翁田、东阁、锦山等13个镇实施了产业帮扶,已跨镇域累计带动贫困群众2900多户8700多人。

  2017年6月,文昌市龙楼镇村民符欢在政府支持下,牵头组织当地18户贫困户共同成立龙楼红海山羊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好圣村建设了面积200平方米、可容纳200只黑山羊的羊舍。在合作社成立初期,龙楼镇政府协调当地及周边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或技术加盟黑山羊合作社,共计投入扶贫资金27.64万元。

  符欢介绍,现有社员22户,除每年拿出固定资金(1.5万元的增效收益)作为全体社员的分红外,对以扶贫资金入社的贫困户,还将每年给予入股金的15%进行利润分红。目前,合作社已累计分红8万余元。

  吸纳贫困户入股分红,只是符欢成立合作社的目的之一。他认为,社员在合作社学习养殖发展技术之后,走上自主养殖销售黑山羊的致富路,才能持续稳定增收。

  在符欢的带动下,该合作社社员中,已有两户社员通过学习养殖、销售技术,实现了自主养殖黑山羊,收入稳定增长有保障,产业帮扶成效明显。

  据了解,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文昌市围绕特色产业、特色产品、特色产业基地等“三特”发展目标,大力培育文昌鸡、椰子等特色农产品,重点打造公坡水北、东阁凤头、文教加美、冯坡凤尾等特色产业扶贫示范村。大力推广带贫能力好、可持续性强的“经营主体+贫困村”“经营主体+贫困户”等带贫模式。

  据了解,文昌市通过挂图作战的方式“晒出”全市每个具备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产业帮扶“家底”,贫困户有没有稳定收入来源一目了然,帮扶干部能够清晰了解贫困户的脱贫致富潜力,从而“量身定制”脱贫致富计划,确保每户贫困户拥有多条稳定持续的增收渠道。

  今年文昌市共安排4583.94万元,实施产业发展项目91个,其中到村项目26个,到户项目34个,疫情期间项目31个,共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3902户15403人。加快引导2650户发展家庭自主产业贫困户全部恢复农业生产,累计种植椰子3.87万株,养殖文昌鸡54.05万只,生猪3294只,黑山羊5769只。全面解决148户贫困群众滞销农产品问题,销售滞销农产品81.31万元。大力扶持带贫主体复工复产,落实带贫主体实差异化奖补152万元,惠及全市42家带贫主体。全面落实产业奖励政策,为1628户贫困户核准发放产业奖励资金162.8万元。

  下一步,文昌市将继续巩固提升产业、就业到户到人的精准扶持机制。因地制宜发展旅游、电商、特色农产品等,推动每个镇、村形成“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特色产业和特色产品。继续加强乡村振兴、社会兜底,与脱贫攻坚无缝衔接。进一步把脱贫攻坚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乡风文明建设等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人才引进、文化振兴、生态环保、人居环境、“厕所革命”等农村工作,提升农村生活幸福指数。(完)

【责任编辑:胡文卉】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loadmore

加载更多

关注侨网微信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