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名非遗传承人等齐聚福州 让传统工艺跨海传承

匠人大会汉服秀。

匠人大会汉服秀。

  守匠心,做匠人,传承工匠精神。2020闽台匠人大会近日在福州举行,数百名来自闽台各地的手工艺者、非遗传承人及文创业者齐聚一堂,共话两岸传统工艺融合之道,把脉非遗传承与发展

  让传统工艺跨海传承

  本报记者 刘深魁 文/图

  跨海拜师,一脉同心

  “弟子鞠躬以礼拜师,愿承技艺,闽台共传……”这边厢,拜师台上,陈琪桦、吕志翔、黄德平和江信爱等四名闽台青年匠人一起齐声诵读拜师帖。

  “两岸同心,一脉而传……愿授技艺,传汝匠魂,上合传薪之道,下顺师徒之心……”那边厢,韩燕、唐山、黄纲兴和蔡玉雯等四位闽台名匠分别收下拜师帖,并依古礼回赠寓意勤奋、聪明的芹菜和青葱。

  11月28日,由(福建)省总工会主办、省工艺美术大师协会、福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等承办的2020闽台匠人大会在福州举行。开幕式直接呈现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拜师典礼,由两岸青年匠人互拜对岸名匠为师,结成跨越海峡的师徒关系。

  他们中,既有脱胎漆器、建盏和药香制作等福建非遗传承人,也有台湾文物修复、手绘灯笼、刺绣等工艺行业的佼佼者。匠人大会为大家提供了一座开馆收徒、让技艺跨海传承的桥梁。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弘扬科学精神和工匠精神,加强科普工作,营造崇尚创新的社会氛围。“工匠精神”“非遗”“创新”等热词,组成了闽台匠人大会的高频话题。

  “工艺传承,重在一个‘传’字。师徒制是中华文明史上知识传播、技艺传承的重要形式,它传的不仅仅是手艺,还有一种情怀叫工匠精神。”福州市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郑炜说,两岸工艺本就是“一枝两叶”,同根同源、血脉相连,此次台湾青年拜福建名匠为师、福建青年拜台湾名匠为师,探索两岸非遗人才培养的“师徒制”模式,既是一种追本溯源,也彰显了两岸传统技艺的融合与创新。

  经常往来两岸的台青陈琪桦,拜师药香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韩燕。她希望,通过拜师“韩家门”,从选料、研磨、和香、擀香等工序流程开始,认真研习大陆传统香制作技艺。“传统药香有一颗‘求变心’,我收台湾弟子,是想让两岸手工香制作技艺融合碰撞,更好地传承中华香文化和中医药文化。”师傅韩燕表示。

  唐思瑛退休前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专攻古字画修复,这是一项胆大心细的手艺活。对于自己新收了福建弟子黄鸽,唐思瑛表示:“文物或艺术品修复技艺,更多依靠师带徒的传统方式,而且必须经过长时间修炼才能出师。我很高兴在福州收徒,希望身上的手艺和半辈子积累的经验,能够更久远地传承下去。因为,保护文物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非遗活化,融合创新

  此次大会期间,还开展了闽台工匠交流论坛、两岸匠人工艺展、闽台匠人汉服T台秀等活动,现场,各具特色的手工艺品、非遗文创产品琳琅满目。如何为非遗插上创意的翅膀,推动非遗产业化,闽台匠人各抒己见,也拿出了各自的实践成果。

  “非遗和传统手工艺的保护,要体现‘见人见物见生活’,简单地说就是活化,使非遗融入当代生活,人们可使用、可欣赏、可体验、可感悟、有共鸣,这样的非遗才能接续发展。”台湾海峡两岸公共事务协会副理事长魏裕国表示,期待两岸业界交流互动、充分融合,让闽台传统工艺能代代相传。

  魏裕国从台湾带来的几尊霹雳布袋戏木偶,成为匠人大会的焦点之一。源自闽南的布袋戏,在台湾借由声光电和影视技术,已焕发出全新生命力,更让古老剧种走进年轻世代心中,同时收获了不少大陆粉丝。在魏裕国看来,布袋戏受欢迎的关键是不断创新,“要往年轻的方向去,让非遗与电影电视、平面出版、游戏软件、周边商品等相融合”。

  为了让建盏更符合年轻人审美,台湾建盏匠人杨宝华设计出了一系列具有童趣、个性化的杯垫,与建盏配套使用充满时尚感,成为年轻人追捧的潮品。他认为,非遗文创化不单是产品设计问题,匠人还应当从生活中找到灵感,思考可以做出哪些文创衍生品,不断提升非遗的经济社会价值。

  汉服的当代表达,一直是福建汉服协会会长郑炜的首要课题。郑炜认为,两岸应该合作开发汉服元素服装,增加汉服的实用性和时尚性,将汉服制作工艺推向更大的市场。

  IP开发,产业文创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逐步升温、文创市场的蓬勃发展,非遗大IP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深谙制香用香之道的韩燕,近年来尝试打造“药香IP”品牌,成功推出药香首饰、药香配饰、香囊、精油等新产品,备受年轻人青睐。

  “传统文化本身是个巨大的IP库,非遗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无论是药香、剪纸还是脱胎漆器、木雕,都可以围绕IP设计和探索‘非遗+市场+双创’的融合发展模式,将非遗转化为大众消费品,探索文创产业化、产业文创化的道路。”韩燕建议。

  非遗的保护及活化,关键还在于传承人。近年来,我省积极以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为媒,推动两岸融合发展。2018年,惠及台胞“66条实施意见”中明确指出,“继续面向台湾同胞开展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评选;鼓励台湾同胞参与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同年,台湾石雕大师廖德良在福州领取福建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证书,成为首位获评福建省非遗传承人的台胞。

  “呼唤两岸传承人携手合作,让传统工艺跨海传承。”台湾顶级工艺协会顾问萧丽玲表示,产业化是两岸传统工艺创新发展的必由之路,两岸非遗传承人和手工业者在其中扮演着领头羊的角色,可以让不同门类的传承人双向互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或以跨界合作的方式共同设计作品,充分调动传承人展示技艺、提高技能、带徒授艺及开展文化交流和传播的积极性。

【责任编辑:李明阳】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loadmore

加载更多

关注侨网微信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