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一规划师用脚步丈量古街 以笔触留住乡愁

  用脚步丈量古街 以笔触留住乡愁 城市规划师叶凯岚发起成立岐城活化社挖掘村居历史,为城市建设留下乡村记忆

  “只是一块石头,也要拍吗?”1月22日,中山市南朗镇安定村,看到叶凯岚蹲下来用手机拍摄一根刻有字的石柱,经营一家五金店铺的老板忍不住开口询问,而叶凯岚也趁机向他追问石柱的由来。自2014年与5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共同成立中山市岐城老旧建筑活化社后,取得城市规划硕士学历的叶凯岚没有把眼光停留在冰冷的城市建筑上,而是常常以“社区规划师”身份四处奔走,将目光投向了透着温度和深厚沉淀的老旧建筑。“中山的历史底蕴深厚,村居中也藏有许多宝贵的旧城记忆,越早了解,我们才有机会通过社区营造和活化,为这座城市未来的规划建设留住乡愁,这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叶凯岚说。

  本报记者 陈家浩 徐钧钻 实习生 苏晓莹

  走访古街旧巷常有意外收获

  叶凯岚并非第一次走访安定村,但再度造访时,她依然对村中景色保持着好奇,不时举起手机拍摄,在熟悉南朗的朋友带领下穿过仅允许两人并肩而行的窄巷,叶凯岚终于找到心心念念的帅傅遗居,迫不及待走进屋中,她仔细核实屋主身份、建筑位置及其整体保存情况。利用周末走访古街旧巷、搜寻旧城记忆已经成为叶凯岚最常见的“度假方式”。岐城活化社最开始由拥有规划师专业背景的6名志同道合年轻人发起,成立最初,成员们致力于宣传工作和价值传递,曾与假日广场合作开展了一期“岐城活化展”,通过时间轴展现旧城风光,宣传效果不俗,影响力却容易随着时间被淹没。2017年开始,岐城活化社开始承接镇街项目,成员们用规划师的专业眼光,专注社区营造和活化,为一座座村落留下一部部的口述历史,为乡村振兴留住乡愁。

  “可以到附近的村走走吗?我上次在航拍地图上看见一栋六边形的建筑,想亲眼看看。”离开帅傅故居后,叶凯岚与朋友一起马不停蹄奔向下一个目的地。“每次开展社区营造和活化的工作前,我都会带上无人机到村居多次走访,不仅为了确定内容和方向,更希望能抢救濒临失传的历史记忆。”叶凯岚回忆,自己在中山市南区一次整理旧物的活动中找到了一本老旧的日历,它属于一名华侨,在出国生活的前两个月,华侨在每一页日历上写下日记,既有对即将到来的国外生活的期待和忐忑,也有媒人要为自己介绍对象时的些许羞涩,“时光飞逝,如果不加以重视和保护,许多珍贵的历史记忆将永远消失。早一天行动,就有更多记忆被保存下来。”叶凯岚说。

  核实一句街坊“口述史”,翻遍30余册材料

  “龙环茶果好好味”“结果三千尽白红”“遥想当年舞火龙”,翻开“龙环古村风貌故事月历”,每一页纸上不仅有日期,还以卡通图画、文字注解的形式展示龙环村村中景象。2018年底,叶凯岚因为《美龙美环——龙环村社区营造计划》项目而来到位于中山市南区的龙环村,与村民一起通过参与式规划等方式回顾村中历史和文化,为村中带来了许多改变。

  “口述历史”的采编是其中一项重要工作。接到项目后,叶凯岚查阅了大量资料,并在村委的陪伴下走访村中德高望重的长者。“口述历史的采编工作会耗费大量时间,一些内容没有留在正史里,而保存在人们的记忆当中。因此,我们不仅需要查阅史书和文献资料,还要寻找记忆、口齿仍然清晰的长者,由他们口述历史。”在龙环村中,叶凯岚也多次入村做口述历史的采编,距离村中一株荔枝树约10米的距离,常常有一位健谈的阿姨与周围的街坊谈天说地,叶凯岚盯准了这位阿姨,从她口中得知了不少龙环村的文化和历史。“大部分时候,村民的口述历史与资料记载相吻合,以龙环村为例,长者们对传统习俗‘舞火龙’的相关细节依然记忆犹新,就连火龙的制作方法也能说得头头是道。但是,偶尔也会出现未曾记录在册的口述历史,我们会尽所能去核实。”在南区寮后村的口述历史采编工作中,一位叔叔谈到村中曾有一块石碑,如今已不知去向,但是它的相关信息曾在1988年的《环城侨刊》上有所记录,得知这一消息后,叶凯岚专程跑到中山市档案馆翻阅了30多本资料,只为核实叔叔的说法是否准确,“遗憾的是,没有相关资料显示这块石碑曾存在于寮后村,即便如此,我们仍然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刨根究底核实每一条口述历史。”

  用脚步去丈量每一条古街旧巷,以笔触记录每一段过往,叶凯岚和团队以无比的激情投身社区营造和活化中,她说:“城市固然日新月异,文化保育同样至关重要。能够与志同道合的同伴一起挖掘这些老故事,为中山在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的过程中留下历史的脚印是我这几年做得最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将继续做下去。”

【责任编辑:韩辉】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loadmore

加载更多

关注侨网微信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