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艺人三代“珐琅情”:万米“金丝”留住“千年敦煌”

  【解说】李海明是掐丝珐琅画甘肃代表性传承人、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他痴迷敦煌文化三十余载,想尽办法留住“千年敦煌”彩色之美,累计用十多万米仿金丝创作《千手千眼观音》、《说法图》等大量敦煌元素作品。仅仅正在完成的作品《说法图》,就用四千多米仿金丝、历时3年创作,作品长4.5米,其内容包括人物、瑞兽等97个,掐丝勾勒出的人物神态、服饰、动作栩栩如生,作品上色还需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同期】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 李海明

  我是根据咱们敦煌壁画的我们叫造像,普通人叫构图,或者叫人物形象。根据敦煌的一些服饰,敦煌的一些发饰、佩饰、璎珞(佛像颈部装饰),全都是按照敦煌的这个规制去画的这样一幅《说法图》,要到4000米,(涉及敦煌元素)超过千米有八幅作品。

  【解说】5月底,李海明在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揭牌不久的李海明珐琅艺术馆向记者介绍,为了在艺术创作中保留敦煌壁画的美,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创作形式,最终选择从小跟着伯父学习的景泰蓝工艺掐丝珐琅画,随后根据多年所学工笔画、苏绣、漆画,让自己的珐琅画烙上“陇派”符号。

  【同期】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 李海明

  也尝试着用其它的一些,比如国画呀,比如油画呀,比如丙烯画呀,去临摹一些敦煌壁画。但是感觉不是我想要的,后来因为我从小就接触这个景泰蓝,景泰蓝珐琅的这个色彩。我就想起来了,珐琅这个釉料,如果做敦煌壁画一定非常漂亮,而且它有一个特色,它是不脱色的,其它颜料时间长了以后它都会掉颜色。

  【解说】掐丝珐琅画是借鉴中国传统的景泰蓝工艺演变出的装饰画,主要由仿金丝及珐琅釉料制作而成,需要10道工序并且全程纯手工制作。很多年轻人在制作初期就感慨,“一看就会,一做就废”!这对于李海明的女儿李婕来说,传统工艺的美才是她想要的。她向记者表示,如果年轻人都感觉工序繁琐而无人传承,那实在太可惜了。

  【同期】李海明之女 李婕

  因为我们现在做的不管色彩方面什么的,都跟现代年轻人比较接近,所以他们什么像以前像老人呀,现在年轻人都比较喜欢。这么美的工艺,我觉得没有人来传承它,我觉得太可惜了,既然我喜欢,我就想把它传承下去。

  【同期】中国非遗艺术设计研究院研究员 李海明

  我女儿她从小就自己喜欢,我跟她谈过好多次,我说你想不想做爸爸这个,如果想做你就下决心要把它做好,这可是要有使命的,你要有使命感,这个不是说玩玩就行了,但是我更希望她在这个艺术的这个生涯里,比我走得更高。

  【解说】李海明一方面对女儿学习珐琅画要求严格,一方面又和女儿共同创新作品,用年轻人的视角让更多人不断接纳和喜爱。将敦煌元素融入餐盘、家具、乐器,还创作了文化用品、生活用品,如墨池、化妆镜、酒壶等实用性强的产品。

  虽然全国不少地方都邀请李海明,但是他认为敦煌的根在甘肃,需要扎根甘肃才能做好陇派珐琅艺术。

  记者 李亚龙 甘肃兰州报道

【责任编辑:罗丹】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loadmore

加载更多

关注侨网微信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