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11月9日,来自耶鲁大学、美国明德学院等美国17所高校的23名学生走进四川崇州,走进以竹编闻名的道明镇。通过参观当地村落、体验竹编、参与直播和沙龙交流,大学生们实地调研乡村振兴、非遗保护等议题,以此深化对中国语言和文化的认识,了解更加真实、立体的中国。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崇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州道明竹编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由传统的农业生活生产用具,实现了文创产品、家装、户外艺术装置等工艺品的转型,如今道明竹编已经拥有150个大类,近千余品种,产品也销往超过了120多个国家。
设计雅致的茶具、造型优美的提包、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等各式竹艺品,既富传统韵味又具现代美感,令人眼前一亮。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省级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杨隆梅的带领下,这些美国大学生们纷纷体验竹编技艺的魅力,动手为自己设计和创作竹编工艺品。
【同期】美国科尔比学院学生 白浩宇
今天我和我的同学们来到道明竹村参加一些直播带货和编竹子的工艺品,这实际上也是我第一次来做这样的创作这样的工艺品。我以前以为是比较难,因为我以为应该这个东西很细的竹子的条比较难,但是做那个过程我发现了很容易。
【解说】白浩宇告诉记者,他的父母来自秘鲁,童年时母亲也常用大自然原材料创造工艺品。在道明竹编中,他找到了不同文化间的共通性。
【同期】美国科尔比学院学生白浩宇
从小的时候我对我的父母的历史或者这些非遗的文化感兴趣,还有我想更了解(它们),自己怎么可以继续推进或者保护这些传统(文化)。我觉得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因为这些竹子是从大自然来的材料,不是在一个工厂制造的,不是化学品,所以所有的人都可以学。
【解说】在道明镇竹艺村,翠竹掩映、绿水环绕。房屋前后,当地手艺人编制着手提包、竹篓等竹制品,它们造型优美、种类繁多。美国明德学院三年级学生乔舒亚喜欢通过亲身体验,了解当地的生活。他感叹,中国乡村的丰富和漂亮,令人难忘。
【同期】美国明德学院三年级学生乔舒亚
这是我第一次来中国,第一次来成都,所以我很兴奋很开心有这个机会来这里体验一下。这样的东西,我觉得这个经历真的很酷,我没想到这个地方会这么丰富,真的很漂亮。
记者 何浠 四川崇州报道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