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批纸短,家国情长

  侨批纸短,家国情长|潮侨四海

  侨批是海外华侨通过民间渠道,以及后来的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连带家书或简单附言的汇款凭证,盛行于19世纪中叶至上世纪70年代。

  汕头市档案馆侨批分馆(侨批文物馆)名誉馆长林庆熙认为,千千万万的侨批汇集起华侨的历史文化,映射出侨乡的时代变迁,成为永不磨灭的记忆遗产。这一封封泛黄的侨批不仅曾是家庭运作的枢纽,更饱含海内外华侨的家国情怀。

  著名的红色金融人物庄世平先生,成长于侨批世家,以拳拳爱国心支持红色革命事业。1949年12月14日,庄世平创立南洋商业银行,在银行楼顶升起了香港的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全国解放前夕,在中共华南分局负责人方方指示下,庄世平参与南方银行筹备,以及南方银行印制钞票“南方券”的设备、纸张的采购,运输工作等,为解放军挥师南下提供了资金和物资保证,对广东及华南迅速解放,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出生于泰国的原普宁县泥沟乡人张伯恭,是一名投身革命事业的优秀共产党员。据介绍,祖父从泰国寄回3000大洋批款,他毫不犹豫就拿出来,供给中共潮梅特委作活动经费。后来,他还被安排到中共中央华南分局驻泰国经济小组侨汇局工作,以侨汇员的身份执行秘密任务。

  专家认为,侨批中的红色故事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其间衍生出的侨批精神更不可忽略。侨批成为“世界记忆遗产”,离不开政府和各界专家学者的大力支持。

  2000年11月,国际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在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举办的潮学讲座上指出:“潮汕侨批可以与徽州契约相媲美。”2004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建立侨批文物馆。

  2007年,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与汕头市档案局合作,在广东省档案局的指导下,展开潮汕侨批申遗的一系列准备工作,并向广东省档案局提交申报材料。

  2007年,经广东省档案局协调以及提出的方案,汕头、江门、梅州三市联合以“广东侨批”之名义,由广东省档案局向国家档案局申报“国家档案文献遗产”;申报成功后,再向联合国申报“世界记忆遗产”。2012年,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亚太地区名录》。2013年,由广东、福建两省联合推荐、国家档案局申报的《侨批档案:海外华侨银信》顺利通过评审,入选《世界记忆遗产名录》。

  汕头市档案馆四级调研员蔡素华向记者具体介绍侨批档案的管理流程。近年来,汕头市档案馆专门成立了侨批档案管理部,对馆藏的七万八千封实体侨批,进行整理、编号、归档等工作,并将实体档案通过数字化扫描转为电子档案,方便侨批档案的开发、利用工作。

  侨批档案的整理工作硕果累累:汕头市档案馆积极推进侨批档案抢救修复及数字化、侨批仿真件制作,还加大研究和开发利用,汇编出版《侨批文物丛编》,联合邮政部门出版《潮汕侨批专题邮册》,开展专题研究。

  2021年,汕头市荣誉市民、中国国际美博会创始人马娅女士,将已故丈夫麦保尔先生收藏的四万余封侨批,无偿捐赠给汕头市档案馆。

  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与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合作,先后编辑出版了《潮汕侨批集成》四辑共139册,为潮汕华侨文化研究奠定了更加坚实的资料基础。

  【记者】沈丛升

  【实习生】许可

【责任编辑:史词】

相关阅读

精彩推荐

loadmore

加载更多

关注侨网微信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
侨宝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