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张爱玲与本土文化

2005年09月23日 16:18

    在张爱玲去世10周年之际,中国华侨出版社在京举行了“张爱玲与本土文化——―张爱玲逝世10周年座谈会”。
    
    张爱玲与传统文化关系密切,这个作家,我们最不能拒绝她的理由是什么?就是她深深植根在中国,植根在中华文化。她说不上有多么深厚的国学根底,但她绝对是薰沐在浓浓的传统文化“沉香”氛围中长大的——有几人能像她那样,小小年纪就拟写章回、演义小说?有几人能像她那样,一生无限崇拜《红楼梦》,将《红楼梦》熟读到那种程度,一打眼,稍微生的字就看出来,一下笔,旧的文字意境又汩汩而出?有几人像她那样对传统的中断痛心疾首,将一本前朝的方言小说《海上花》注了又译,不遗余力?京剧、小曲、通俗小说,这些被列入“国粹”的东西,她都喜爱。
    
    后来,她羁旅美国,置身于洋文化的环境,心中的落寞和痛苦,想必一部分也源于此,否则,她也不会反弹出那样大的毅力,一掼10年做一次《红楼梦》的考证,又流连在《海上花》中的上海市衢里弄,久久不出。虽然栖息在异邦土地上,她的梦却永远地留在了故国。不论身在何处,她的文字的根系,总是伸向祖国文化的厚土中。何以她的作品为跨地域的世界华人所推崇,也就因为有这一点文化认同。总起来看,她是一个自觉继承传统文学遗产,并融合新机,不断进行探索和创新的作家。
    
    对张爱玲的研究有这样几个阶段:一是张爱玲出道之初,有过迅雨(即傅雷)、谭正璧等人的评论,其中尤以傅雷的评论影响为大。二是上一世纪60年代初,夏志清著《中国现代小说史》,辟专章评论张爱玲其人其文,一举树立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的经典地位。继之,又有水晶等写出一系列评论文章,盛赞其描写与结撰精美,海外华人文学界的“张热”于焉升腾。三是70年代,台湾“乡土文学”与“现代派”文学论争中,论及张爱玲,张氏的影响愈益亮烈。四是80年代中期以降,张爱玲作品重回祖国大陆,大陆张爱玲研究日渐升温。五是1995年秋,张氏溘然去世,海内外华人文学界同声哀悼,各种回忆、感怀、评说的文章连篇累牍,并于其后不久台湾举行张爱玲作品研讨会,产生了一批新的研究文章。六是尔后直至现今,转入一个比较平稳和深潜的研究阶段,然而,也自有一种特别的风光。首先是开始全面清点和总结张爱玲的文学成就和遗产,过去谈论得较少的她的散文、影剧剧本、“红学”研究、评注、翻译,都进入了研究视野。其次,是从“多视角”重新“看张”,现代主义、结构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等等理论都被用来透视张爱玲的作品底蕴与技法,别有所见。再次,是关注张爱玲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及文学承传关系,同时各种比较研究又层迭展开,凸显了张爱玲研究的当代性。
    
    张爱玲至今仍是人们的一个话题。有关她的研究还有许多课题待做:海外的研究者引用许多新的理论和方法,每每给人新的启迪,然也间有“食‘洋’不化”之病,且有人为拔高之嫌,如何信而有征,还张爱玲以本来面目反倒成为一项任务;而中国内地研究者又每每在张氏作品的思想意蕴与理念架构上流连不已,而少有人对张爱玲艺术世界的复杂组合与衍变张力从事更新角度的开掘。如此等等,都是有待进一步努力的。(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金宏达)



·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开幕 知名人士捐款近200万
·加国华人赞“神六”开创中国航天新纪元
·美俄克拉荷马大学中国学联电贺神六升空
·中国新一轮航天员选拔方案包括女航天员
·“神舟”六号发射升空 中国首次多人多天飞行
·纽约侨胞庆祝中国神舟六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福布斯公布全球富豪榜 李嘉诚仍为中国首富
·祖籍台山三华人扬威北美传媒圈
·十六届五中全会闭幕 提出“十一五”主要目标
·中国第二艘载人飞船“神舟”六号成功发射
·上海静安区侨界积极参与区域发展定位大讨论
·鹤岗市外侨办积极举措开创侨务工作新局面
·600多海外游子回乡 斗门恳亲大会开幕
·美13岁华裔少年读大学
·成长背景迥异:“代沟”扰乱在日华人生活
·印尼晋江同乡会在雅加达成立
·飓风再临 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做好撤离准备
·中方望印尼保证今后不再向中国渔船开火
·成思危会见全球华人竞争力品牌大会主席
·生前致力促统大业 著名侨领程君复在美去世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