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建校20年:港澳侨胞捐资五邑大学纪实

2005年10月21日 07:58




五邑大学伟伦图书馆

  提到五邑大学的建校史,很多人首先就想到“侨捐”,但很少有人知道,捐资总额最多达5000万港币的利国伟先生为什么会在1986年为五邑大学题字:万事起头难。

  当年的市委书记黎子流第一次到香港与乡亲们通报五邑要办大学时,会开了不到10分钟,就走了一半人——小小的江门,财政收入不过1亿多,从哪儿出钱办大学?一位乡亲站起来说:“我的意见是不要办,就算你办起来也维持不了,你们最好多办些拖拉机学习班,这么多的田要耕,多培训些拖拉机手还实在些。”

  伍舜德先生以关心教育著名,但在1990年以前,每提到为五邑大学捐款时,他总是说:“我在家乡有许多事要做的,要慢慢来。”

  谈到当年华侨的心态,五邑大学前校长叶家康说:华侨们有顾虑,最大的疑问其实不是该不该办学校,而是能不能办好,他们怀疑我们是不是真的想干事。

  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市委书记黎子流说:我们先要立足自己——有海外华侨的支持,我们要办大学;没有海外华侨的支持,我们也要办大学,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认真办大学,华侨们会支持的。

  江门市在想尽办法筹集资金4000万元人民币后,五邑大学终于开工了。海外乡亲听说后纷纷回来了。利国伟先生回来看了工地后,当天就找到市领导说:我出500万港币——随着学校的发展,利国伟先生捐了建筑楼捐图书馆,一座接一座地捐,捐资总额达5000余万港元。提议办拖拉机培训班的那位乡亲也回来了,看到教授到了,教学大楼也建起来了,在仔细询问了有关办校细节后,他表示:“我相信你们,支持你们。”当场捐了100万港币。

  1990年前后,伍舜德先生也来邑大私访了。在校园里,他看到一班身着短裤,脚穿胶鞋的人手持工具在搞绿化,一问之下才知道这些辛苦劳作的人原来是当时的学校领导和老师。此行之后,伍舜德先生表示:“不但我本人支持五邑大学建设,我的家人也支持五邑大学建设,我还要发动朋友们支持你们。”

  建校以来,以利国伟先生、伍舜德先生、吕志和先生等为代表的五邑乡亲共捐款2.2港元,建楼宇50多座,还捐赠了大量的教学仪器和图书设备。五邑大学奖学、奖教、贷学、助学等20余项基金中,近半数是由港澳和旅外侨胞捐赠的。在侨胞们的支持下,邑大还成立了香港五邑大学教育基金有限公司,共筹得基金2000多万港元。

  20年来,以“面向地方,服务社会”为办学方针的五邑大学,为地方政府提供咨询和决策支持,围绕江门市的支柱产业进行科技服务,与企业合作研究项目近300项,已经成为地方政府的决策和企事业发展的思想库和智囊团,成为江门市高级人才培养中心和科学研究中心。

  相关链接

  五邑大学

  1983年9月,江门市首届侨代会倡议在江门市创办一所大学。11月29日,江门市第八次人代会通过了创办大学的提议。1985年10月,经国家教委和国家计委批准,五邑大学正式诞生。1990年,五邑大学获学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通过了原国家教委本科教学评估,1998年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单位。经过20年的艰苦创业,五邑大学已发展成为文、理、工、经、管、法、教等学科门类较齐全的本科院校。

  五邑大学是中国对外交流最活跃的院校之一。五邑有许多华侨在世界各地学府任教,在他们的热心联络下,五邑大学已分别与美国、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意大利、瑞士、澳大利亚、日本、越南及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30多所大学建立了实质性的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选派多名优秀教师与学生赴国外进行长短期学习交流,同时还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师生到学校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活动。频繁的对外交流对营造国际化的办学环境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来源/江门日报)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