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马良:声清不染俗以画润心田

2005年10月21日 15:39




马良近照



渔村苍茫已炊烟

  马良,陕西西安人,字由缰,号任行、逍遥客、欲无忌、滋润堂儒生。他个性张扬,钟爱国画,几十年如一日,在绘画的乐土上我行我素、自娱自乐。他勤奋好学,苦心经营,安步中道,马瘦毛长,挥汗耕耘,终获硕果。独特的个性延伸出了独特的绘画风格,他喜欢画人物,工于写意,他吸取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之精华,大胆探索,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绘画风格。

  我行我素自学路

  马良既非出身名门世家,也无名师指导,他却有着令人惊叹的绘画天赋。自幼酷爱绘画的马良就喜欢人物画,每当看到担担子的、干农活的或者是玩耍的,他就想象着把他们画下来。虽然画的人物比例不太协调,但是,对于没有任何绘画基础的马良来说,实属难得。除了具有绘画天赋以外,马良是一位非常勤奋的人,他对生活中的每个细节都不放过,一只小鸟、一片落叶都会让马良细细品味良久,静静地思考,然后,想象着把它们画下来。风里来雨里去,挥汗泼墨几十年。

  学校生活并没有给马良留下多少美好的回忆,由于痴迷绘画,他对其他科目索然无味。上初中时,他开始接触到美术老师,但老师所讲解的绘画知识对马良来说简直是太浅显了。当时,他已经对国画非常感兴趣,而美术老师又不讲国画,所以,他很少听老师讲课,只有当老师讲到绘画的人物比例时,他才听一听。马良并不是一个专心听讲的好学生,除绘画和国文以外,其他课程的成绩是一塌糊涂。马良却是一个有个性的孩子,他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而且想把它做好做精。为了专注于绘画,他初中没上完就辍学了。所以,每当有人问起他的学历时,他总是谦虚地答道:“准中学”。

  辍学以后,马良就在家务农,开始过“边种麻桑、边吟诗作画”的田园诗般的生活。马良虽然连初中都没上完,他却极为勤奋,自学国文,经常撰文断句,这也为他的绘画增色不少,形成了“图文并茂”的艺术风格。1976年,马良迎来了人生之中的第一个转折点,那一年,兰州军区招收特长文化兵,有绘画特长的马良应征入伍,成为兰州军区摩托连的一名文化兵,丰富多彩的军营生活为马良的创作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入伍不久,兰州军区要举办一个文化宣传会,为了给此次宣传会增光添彩,马良就和战友们一展画技,他们创作的作品当时受到了军区首长的好评。经过在部队的磨练,马良获得健康的体魄和坚强的意志,这对他以后的艺术之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和其他很多成功的艺术家一样,马良也受到贫困的“光顾”。小时候,把绘画纯粹是当作一种爱好,一种乐趣,可谓是:“少年不识愁滋味”,不知道贫困的是种什么感觉。在军营中衣食无愁,他也体会不到贫困的滋味。但是,当他真正踏入社会的时候,就要考虑到生机问题了,离开军队以后,马良一直过着非常清贫的日子。因为,绘画需要笔墨纸,为了渡过难关,马良就采用“以文养文”的生活策略,他给别人办展览,做装饰,画路牌广告。在困难面前,马良从没有放弃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他依然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1998年,马良迎来了他艺术生涯的第一缕曙光。书院门是古城西安一个非常著名的文化场,在那里云集了相当一批书画家。1998年,极具绘画天赋的马良也来到这里,但是想真正融入画圈确非易事。当时的商业画非常盛行,很多人借商业之风做一些浅显媚俗之作而大赚一笔。但是,马良并没有迎合这股风气,而是一直坚持做自己喜欢而商业价值不大的国画。经过三年的苦心经营,马良凭着诚实的做人态度和执著的绘画精神赢得了画界的认同,从此以后,这匹画界的“良马”名声大噪。

  自娱自乐绘画趣

  绘画是一种精神产品,它最大的魅力就在于能够给人以精神享受和身心愉悦。看马良的作品,你会更深刻地体会到绘画的艺术魅力。马良的人物画大都平民造型,他说:“垂钓、赏松、对弈、酌酒是我作品永恒的主题,读书、品茶、养鸟、莳花是我人生修行的日课。”打开马良的画册,看到捅马蜂窝的调皮少年,我们会想起快乐的童年;看到尽收浪底鱼的老翁,我们会身心轻松;看到千年腐朽化神奇的赏松老叟,我们能感受到生活的高雅;还有爷孙二人对弈图,是那么的闲情。马良的画给现代快节奏下的人们一种精神愉悦,让精神疲惫的人们身心放松。他说:“喜欢画画首先是自己的一种精神享受和精神愉悦,然后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悦己悦人何乐而不为?”

  马良喜欢绘画,尤其喜欢人物画,当问及他为什么喜欢人物画时,他说:“人物画更能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通过人物的神志以及人的喜怒哀乐表现自己的内心世界。”的确,人物画更富于神韵,它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并给人以精神享受和启迪。马良的人物画言简意赅、寓意深远、个性张扬,他在作画,其实更多的是在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马良个性张扬,率性十足,他认为作画如同玩耍,身心放松必能玩出率意,尽显性情。他不喜欢条条框框,他说规则太多就会遏制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做出的画也就失去了欣赏性,认真就意味着失去了洒脱。

  马良始终保持着一个未泯的童心,总是在不经意间给人以惊喜。他用独特的视角解读世界,用独特的笔触描述世界,并通过绘画把快乐传递给每一位喜欢他的画的人。

  率性而为、乐观开朗的马良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如此好的作品,与他的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马良生于大西北,长于大西北,大西北雄浑、壮观、粗犷的黄土高原赋予了他一种与生俱来的内气,大气之地必养大气之人,大气之人必出大气之作。大西北虽然生活环境艰苦,经济条件落后,但是,那里的人们却不用为吃饭发愁。他们没有太高的奢望,一直保持着一种执著、乐观的生活信念和诚实、勤奋的精神品质。正是大西北这片精神沃土滋润并养育马良这匹驰骋在画界的良驹。

  痴心痴意国画情

  “我为我活”这是马良在《滋润堂》画集序言里写的一句话,这句话道出得他的生活追求。他希望自己活的逍遥自在,但是,他也有很多的无奈,这种无奈有生活的无奈,更有画界的无奈。马良所说的“我为我活”中的“我”并非仅只一己之“小我”,这里面还蕴涵着一个别人不知道的“大我”。

  马良把绘画不仅当作一种乐趣,更是把它当成一种终身追求的事业。他酷爱中国画,达到了近乎痴迷的程度,他也容不得别人对中国画的丝毫亵渎。但是,在西洋文化和商品化的双重冲击下,国画已经偏离了自己的航道,面对如此窘境,很多人随波逐流,以至于中国画也像中国书法一样在刮一股雷同之风。此时此刻,马良却仍然坚持自己的绘画精神,他对“中国画已深陷被误导的悲哀之中”的现状深感忧虑,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固守着中国画传统的写意精神。

  在马良看来,写意画是写出来的,是激情涌流出来的精神产品,是一首浪漫的诗。写意传达了中国画的精髓,太具象就损伤了绘画的创造性,不能给人以充分想象的空间,每位画家对生活的观察都应该有自己不同的感受,创作出独具个性的写意之作。但是,现在参展的中国画大都是巨幅的制作,是一笔一笔刻出的板结之作,缺少中国画的写意精神,画家中也缺少像徐渭、八大、齐白石、陈子庄等那样的情绪派和率真派。商品化对中国画的冲击也非常大,出现了很多粗制滥造的文化垃圾。一种责任感促使他要发出异样的声音,他对被误导的中国画大呼“不”,他说:“中国画应该走写意之路,写实只能作为一种与写意并存的画种,不能作为中国画的主流。”

  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马良坚信,中国文化比西方文化强健。同时他也感叹:“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冲击太深、太大。中国人不把自己的文化坚持住,不把中国绘画发扬光大,是很可怕的事。”但是,他并不全盘否定西方文化,他认为,画家也应该了解西方的绘画艺术,但是不能游离中国画的根本精神。

  马良深爱国画,钟情写意,“砚田挥汗几十秋,白发悄然已上头。”从一种爱好变成一种事业,他从绘画中体会到了润心之乐,也品味到了痴迷的辛酸。他迷茫过,他彷徨过,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过,他有张扬的个性,他有无畏的探索精神,他勇追“异美”,敢发“异声”。“声清不染俗”是对马良最好的诠释。

  马良简介:

  马良,字由缰,号任行、逍遥客、欲无忌、滋润堂儒生,1958年生于陕西长安。长安中国画院院长,西安中国画院特聘画师,西北书画研究院院士,陕西海外联谊会理事,陕西海外联谊书画院主力画家,韩国艺术作家协会理事,陕西国际书画交流协会副会长,陕西关中画院副院长,延安国画院名誉院长,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在中国画研究院高研班进修。

  ·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画大展并获奖

  ·1988年以来有300余幅作品被日本、泰国、新加坡、韩国、马来西亚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艺术团体和知名人士订购或收藏

  ·作品先后被入选40多家不同版本的经典画册和多家文化艺术网站

  ·《解放军画报》、《中国民族画报》图文专题介绍全国多家电视台专题报道

  ·出版个人画集四册

  ·在北京、陕西、甘肃、安徽、宁夏、山西、湖北、青海、广东、河南、福建等地举办过个展或联展

  绘画风格:泼写潇洒、造物传神、言简意赅、寓意深刻、图文并茂、个性张扬

  附:马良诗文

  行者吟

  行之无疆,觅觅未央。

  安步中道,马瘦毛长。

  冠冠须眉,气含万象。

  天水润土,拱渠涌淌。

  丹青赋

  砚田挥汗几十秋,

  白发悄然已上头。

  废纸堆起千仞雪,

  苦心更跃百尺楼。

  忙趁烟雨曳犁杖,

  但求耕耘不问收。

  一管一钵行天下,

  写尽江山如画轴。

  笋言志

  未见苍穹蓄锐气,

  披甲破土欲欲齐。

  一夜好雨涤乾坤,

  啸咏林泉万竿直。

  滋润堂心语

  作画如同玩耍,身心放松必能玩出率意,尽显性情。体育运动本来就是玩耍,玩耍中强健了身心,便光大为运动。以后设立了规则、名次及荣誉,却从根本上遏制了人的灵活性和创造性,运动过程就缺少了欣赏性,认真就意味着失去洒脱。

  写意画是写出来的,是激情涌流出来的精神产品,是一首浪漫的诗。这里的“写”是指象梁楷、八大、齐白石、陈子庄等那样的情绪派、率真派,他们的画到任何时候看都会令人怦然心动。中国画已深陷在被误导的悲哀之中,当然除了那些纪录某个历史事件和时代进程的大画,(也就是说当今所谓的主旋律题材外),不花费功夫,不损坏身心信手拈来的写意画、文人画是不够资格登上中国画艺术的大雅之堂的,那个作古的情绪派、率真派艺术大师们假设投身在这个时代,连同梵高“向日葵”那样的惊世之作,在现代美术学府看来屡见不鲜的静物画,怕只能在圣殿之外持非分之想了。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及好的进修范本,它对中国画的发展和繁荣起到了承前启后的战术教导作用。有谱以来,临摹者纷纷,不得要领而死临者甚多,忽视了读帖和化帖,倒头来只见古人,不见来者。传统法则里,人物画有十八描、山水画有若干皴之说,花鸟画也自有它的法度,那是古人艺术造诣的巅峰,(这些只限于古人形成法则那个阶段)。时代要向前去,传统意义里的法则已产生了新的裂变和扩充,中国画进步到了一个多元化的崭新的发展期,不再是固有的十八描和若干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学说在不同历史市区都注定是不朽的。今人的法则即是后人的传统,读古人画谱贵在心临推理并生发谋略,于古人造诣之峰巅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异标新的时代之分水岭;死临范本,不创造“异美”的求学方法,会把我们的锐目变成“介子”的。

  童心是灵感的触角,领悟是创作的慧根,童心不泯的人会把客观表现的十分浪漫,悟性较高的人会把客观描写得在“预料之外,情理之中”。加工机器零部件越精密越好,写意现实生活越肖越坏。

  中国画是传授中华民族文化的艺术载体,没有文化内涵的书不读,去读生活,向生活摄取感受,自己观察来的才是一部最实用的活教材。没有艺术品位的理论文章不看,缺乏指导性、不切入实质问题的泡沫文章更不要看,玩文字游戏、打嘴皮仗的做秀文章万不可看,看多了会无所适从,一不小心误导你丢掉自己原本已有的很美的东西。评画的人不一定都能驾权柔毫是行家里手,无有实践的体验性,与画家有着不可否认的思维差异,作理论的和读画的人一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仅一家之言。

  石鲁大师对李世南说过,艺术是不可以传授的,斯是指导绘画的最佳理论,是千古绝唱。(来源:人民法治网)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