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平鑫涛心目中的琼瑶

2005年10月22日 10:01




生活中的琼瑶,是平鑫涛梦中永远的主角

□ 文/韩三洲

  提起《逆江而上——平鑫涛自传》的作者平鑫涛,不少读者都生疏的很,倘若说他是台湾著名女作家琼瑶的丈夫,那人们就会恍然大悟。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全球的华人只有两种人,一种人知道或是听说过琼瑶,另一种人则从来不知道琼瑶。即便是在台湾读者圈中,也很少有人会把琼瑶称为“平太太”的,倒是平鑫涛每每被称为“琼瑶先生”。其实,从半个世纪前年创办《皇冠》杂志开始,平鑫涛就建树起了自己的皇冠文化王国,推介了张爱玲、琼瑶、三毛等一大批著名作家,在台湾出版界堪称业中翘楚。近年来所有风靡一时的琼瑶剧,总制片人都是平鑫涛。

  2005年新年伊始,文坛上就发生这样一个侵权事件,海峡对岸的平鑫涛琼瑶夫妇发表联合声明,对大陆某家出版社将出版一本新书《琼瑶与平鑫涛的坎坷之恋》感到十分震惊与愤慨,因为除去书中部分素材是抄袭琼瑶的《我的故事》外,绝大部分都是作者荒谬的臆测与杜撰的文字,夫妻两个直叫屈,我们哪里来的“坎坷之恋”呀?所以,这对夫妇声明中表示,这本书不但严重违反了著作权、肖像权,也因扭曲事实而欺骗了广大的读者。除将研究采取必要的法律行动外,还希望社会大众以及爱护他们的读者了解实情。要想了解琼瑶与“琼瑶先生”伉俪间的真情告白,要知道他们是如何从相识、相知到相爱的心路历程和种种细节,应该读的是内地新出版的《逆流而上》。以前,琼瑶曾在《我的故事》中间,述说了自己的爱情,但对个人的家庭生活却很少公之于众。在这本书里,作者透露出了爱妻的一些家底。

  在平鑫涛《皇冠》半世纪来创业的历程中,有40年之久,琼瑶和他是相扶相携、一路走来的。正因为过于相知,他反倒觉得无从写起,平鑫涛曾经在一家内地的图书馆,发现40多本有关琼瑶的书籍,但他不认为它们真正写出了琼瑶。也无法在一篇短文中写出完整的琼瑶,只能从40年前的首次见面说起,来提供拼图中的若干图片,看看能拼出多少?

  1963年初冬,琼瑶接受了电视台的访问,从高雄来到台北,平鑫涛到车站接她。那一年琼瑶出版了《窗外》,又写了《六个梦》中几个中篇,《副联》和《皇冠》分别连载《烟雨氵蒙氵蒙》和《几度夕阳红》,两人只是编务上的需要,通讯频繁,信中很少涉及私人事务。平鑫涛熟悉她的作品,但对她本人却是陌生的。他第一次约见琼瑶,当火车进站,旅客蜂拥而出时,在人群中一位身穿黑色的衣服,几乎未施脂粉的年轻女子,缓步走来,他“似曾相识”,一眼就认出她就是琼瑶,他们像老朋友一样握手言欢。后来,他开车送她回父母家,在一条冷僻小巷里,为了安全的考虑,男方没有立刻离开,坐在巷口的车中遥望。眼看她在大门前徘徊,按门铃的手伸出去又放下,犹豫不决。她从炎热的高雄来,穿着的是短袖上衣,初冬的台北夜晚,寒气袭人,而她为什么要忍着冻在门前徘徊?这情景使平鑫涛疑虑重重,又深觉不忍,正打算下车前去问个究竟,但看她终于按了门铃。本来只是对她文才的仰慕,没有任何私情的羁绊,但那“不忍”,尤其知道不忍后的故事,带来的难免是“怜惜”,才拨动了心弦的第一个音符。

  琼瑶后来解释,那天本来打算住旅馆,但阮囊羞涩,又不好意思开口向对方借钱。她很不愿,也不敢回父母家,因为她一直是家中不被宠爱的孩子,《窗外》的出版,让父母大为恼怒,本来就很淡漠的亲情,更增寒冰。出生在内地的她,童年时适逢抗战,随着父母到处逃亡,颠沛流离,琼瑶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小学教育,辗转来到台湾后,插班进了六年级,基础太差,功课当然赶不上,成绩奇惨。幸运的是考进了一所名校,但情况更惨,同学个个优秀,她除了国文外,其它功课一塌糊涂,初二时甚至留级了。父亲是师大教授,母亲是中学老师,家中四个孩子,她是长姊,如此“不成材”,偏偏弟妹个个优秀,当然令父母十分痛心,非但失宠,甚至打入“冷宫”,在孤独、无助中,小小年纪的她居然想到了服毒自杀,昏迷了一星期才被救回。

  18岁那年,面临沉重的高二联考压力,“这个时期的我,已经不止是孤独、寂寞和无助,”琼瑶回忆说:“还有很深很深的恐惧。”花样年华,却生活得如此黯淡无光,就在这段时间,一位国文老师的怜爱和鼓励,开启了少女情怀。这段纯纯的初恋,非但不被祝福,反被严加禁绝。接着联考的连连败北,前途茫茫,羞愧与沮丧下,再度服毒,这是三年中两度自杀。这些故事,平鑫涛早在《窗外》这本书中就读过,但当时只认为是小说的情节,想不到小说的叙述已经淡化,实际的遭遇更为惨烈。《窗外》出版后,更触动了父母敏感的心结,写信痛责。双方感情,降到零点。也因为这些原因,琼瑶每次回到台北,对回父母家才会举步徘徊。

  第一次大学联考失败,试着写作,如果能成为作家,就不必为联考拼斗,只是投出去的稿件,大都周游列国之后,回归原主。在家长的敦促下,再度联考,再度败北。

  不得以她想以结婚慰籍人生。但婚后生活拮据,使她再度尝试“煮字疗饥”。终于一个短篇小说《情人谷》,被《皇冠》采用,才和《皇冠》首度结缘。可惜平鑫涛那时候身兼数职,整天忙得像无头苍蝇,根本没有对这位文坛“新秀”特别关注。一直等到她的中篇小说《寻梦园》、《黑茧》、《幸运草》等陆续寄来,才愈来愈发现她的才华卓越。在那段时期,《皇冠》虽然已经脱离困境,却依然惨淡经营,所以稿费菲薄,但对琼瑶而言,不无小补。家务和育儿,已使她筋疲力尽,还得“挤”出零星的时间,努力笔耕。为了节省时间,午餐能免即免,一杯清茶,几片饼干就打发过去。甚至深更半夜,一面哄孩子,一面在床头写稿。贫穷,是琼瑶早年写作的一种动力,但蕴藏在内心的狂热,一旦引爆,就无法遏止。25岁那年冬天,开始写《窗外》,五月初脱稿。这期间,咿呀学语的儿子十分磨人,丈夫嗜赌,常把微薄的薪水输掉,夫妇间时起干戈,使她心力交瘁,但还是在强烈的意志下,完成了第一部长篇小说。

  当《窗外》寄到时,平鑫涛一开始阅读,就无法停止,除了白天上班外,其余的时间,都在全神阅读。对这部作品,他感到震撼,对这位作家,开始刮目相看。如果说《窗外》是《皇冠》最畅销的丛书,并不为过,40多年来销数总和绝对超过《哈利·波特》第一集的纪录。读者为之风靡,影响了很多人,也改变了很多人。它曾被两度改拍成电影,林青霞因拍摄本片而成为闪亮巨星,也有人因侵权而被判刑。《窗外》改变了琼瑶的命运,也改变了平鑫涛的命运,改变了《皇冠》的命运。如果平鑫涛没有主编《皇冠》,不可能和琼瑶结缘,甚至不会相识,那么,他自己的生命可能不会有那么多的云彩。如果《皇冠》没有琼瑶,很有可能不是现在这样的《皇冠》,但平鑫涛深信:琼瑶还是琼瑶。到目前为止,琼瑶出版了64部小说,部部都有动人的故事,正如她在《水云间》里所说的:“彩笔由我舞,挥洒一片天。”

  所有看过琼瑶小说的人,都会认为琼瑶是那种温柔优雅的女子。不过,身为先生的平鑫涛却说,琼瑶跟她小说中的女主角全不相同,很少见到像她那么急性子的人!说风就是雨,对工作的要求只许提前,不准落后;更重要的,赶工却不可草率,要求又好又快!每当琼瑶对某件事急得团团转的时候,先生的直觉反应是台风来了!犹如置身在台风半径里的平鑫涛,只好赶快“乘风破浪”帮爱妻完成任务。另外,琼瑶发起火来也是“山河变色”,而且是一发不可收拾,但她不会大吵大闹,更不会摔门摔东西,只是一言不发,把自己紧锁在房间里,或者独自出门,不知去向。这种时候,家人都知道,还是静观其变,不惹她为好。

  琼瑶的写作天份人所共知,但平鑫涛更了解她的勤奋和专注。平鑫涛说,如果哪天他回到家,发现琼瑶在书桌前发呆,那最好别去打扰,也许从这天起,琼瑶就进入“六亲不认”的时期——她在新作开始撰写期间,婉拒一切访客,包括至亲好友。琼瑶常常抱怨手指跟不上脑子,想得快写得慢,往往不到半个月,手指就因握笔太久而磨破了皮。包扎后的手指,写得更慢。电脑流行后,她不胜雀跃,下苦功勤练,开始用电脑写作,甚至在60多岁时学会了上网聊天。书中还告诉读者,琼瑶是绝对的完美主义者,对自己的作品,琼瑶比编辑、读者或观众还要苛刻。每写完一部作品,她都会把稿子搁下一段时间,再重新修正,一直修改到满意为止。所以她交出的稿子,错别字都少之又少。

  不过,随着后来武侠片的风起潮涌,纯文艺片的观众日见稀少。琼瑶夫妇也不愿随波逐流,在电影《昨夜之灯》上映前,他们在报纸上刊登全版广告,宣告“金盆洗手,退出江湖”。此后,他们也不再授权别的公司拍摄,“琼瑶电影”就此画上了句点。

  平鑫涛常言他自幼生于忧患,但他自贫穷出发,从零开始,“逆流而上”,终于有了自己成功的事业。他坦承,自己一生有过“三大梦”,而生活中的琼瑶,则是他梦中永远的主角。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