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回顾多展望少 中国电影需向前看

2005年12月14日 17:17




  中新社北京12月13日电(记者 马海燕) 作为纪念中国电影百年的最后一个重要活动,由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纪念电影百年国际论坛今天终于圆满划上句号。来自世界各地200多位电影工作者、艺术家、理论家会里会外的“高水平”让这次国际论坛真正有了别具一格的地方。

  不知名的“知名”影人被重提

  作为研究中国电影百年的重要文本,著名电影和影人无疑是各国专家关注的焦点。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蔡楚生、阮玲玉、孙瑜、郑君里、谢晋、冯小刚等在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进入众多研究者的视线外,金焰、张彻、吴印咸、孙明经等原本应该为更多人所熟知却因为种种原因被冷落的名字,这次以新的方式进入了研究者的专题报告。

  美国、韩国等海外研究者对中国电影人的了解让广大中国学者大吃一惊。美国学者与中国学者联合对格里尔逊与孙明经的比较研究、韩国学者对中国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生前身后事的详细梳理、台湾学者对香港武侠大师张彻的高度评价、大陆学者对刘呐鸥电影理论的重新认识……都激起了更多学者的讨论热情。

  大多数外国嘉宾会讲中文

  看惯了国际学术会议的英文发言,甚至在中国举办的国际会议,中国学者也讲英文,这次国际论坛上大多数外宾都能用中文发言让记者耳目一新。

  意大利、朝鲜、韩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学者不仅能用中文进行演讲,让所有人理解,而且能准确使用一些中国的俗语、成语。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主席马可·穆勒甚至用中文接受记者采访,理解中国电影的各种专门术语,让人惊讶不已。这不仅方便了同声传译,也让各国学者在茶歇时、饭桌上的交流更便捷、更自然。

  有学者表示,他们不少人就是从中国电影开始学中文,这也从一个侧面表现了中国电影的影响力。

  论文水平高属罕见

  作为反映一个论坛水平的标志之一,论文集在会前的出现不仅让很多记者、也让参会者眼前一亮。

  参会发言的代表90%以上都于大会召开之前提交了规范的论文,论文研究领域之广、角度之新、调查数据之翔实,使一本近700页的论文集成为本次论坛让人叹为观止的成果。

  中国学者黄式宪的《文化会盟与中国产业的振兴》、韩国学者都性希的《中韩电影合作之历史与现状》、美国学者骆思典的《全球化时代的华语电影:参照美国看中国电影的国际市场》成为不可多得的精品论文,引起了诸多专家的讨论。

  回顾多 展望少

  在短短4天里,有近60位嘉宾发言,从中国电影发展经验与艺术成就、艺术家与电影作品、产业化与现代化、与世界电影的交流与合作各个方面畅所欲言。由于时间限制,每位嘉宾的发言时间都被限制在十分钟之内,很多精彩内容无法展现,成为一大遗憾。

  还有更多嘉宾表示另外一层遗憾:既然论坛主题是“回顾与展望”,但是整个发言看下来,都是回顾的多,展望的少,谈成就的多,谈问题的少。其实,关于电影产业化问题、如何进行电影体制改革问题、如何搞好发行让电影真正走近大众的问题,不少嘉宾都有没说完的话。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