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李向显、王小宁搭档7日7频道

2005年12月29日 15:18










文/魏谦 甲子 摄影/沈继光

  李向显、王小宁是北京电视台的品牌栏目《第7日》和《7日7频道》的主持人。在这个节目做主持人可不是串个场、调节一下气氛那么简单,一是“7日”这块招牌在京城百姓心目中的位置很高,前任主持人元元可谓家喻户晓的电视明星,再则,这是一档反映市民生活的新闻栏目,说的是老百姓身边的事,反映的是老百姓身边的变化,这种“亲民化”的路线,决定了主持人在“轻松说事”的同时,还要带一些调侃式的评论,分寸拿捏之间就显出了功底。

  一旦节目的风格被确立并且成熟起来,主持人发挥的空间就会相对变小。对于“7日”来说,元元的离开,给节目带来压力是可想而知的,反映在主持人身上,就是观众觉得李向显这位“接班人”很像元元,这是一个直观的感受。

  见到向显,感觉他就像一位普通的记者,朴实的着装,谦虚的言谈,甚至还带着几分接受记者采访的羞涩。他说,之所以能成为“7日”的主持人,是因为他上班爱穿衬衫,是办公室里衣着最干净、整齐的一个。其实,“7日”的制片人告诉我,他们看重的还有李向显配音和主持的经验和功底。

  李向显出生在湖北,师范中文专业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小学教师,他说,那段时光很令他怀念,虽然平平常常,没有太多规划,但跟学生们在一起感觉特别快乐;后来,他有机会来到当地的洪湖教育电视台工作。1997年,李向显得到了来北京广播学院学习的机会,从电视新闻的采访、编辑到配音、主持,系统的专业学习让他开阔了眼界,这段再次回到学校学习的时间虽然不长,却为他打开了在北京“做电视”的一片天。1998年,李向显成为了北京电视台《点点工作室》栏目的一名电视记者,并开始接触市井民情方面的新闻题材。2000年,向显从幕后走到幕前,成为《北京您早》的《财经前线》板块的主持人,两年后加入“7日”大家庭,一年的记者经历之后,开始为《第7日》和《7日7频道》两档节目配音。2003年,他走到幕前与元元搭档,交替主持《7日7频道》。

  接受、喜爱李向显主持的观众越来越多。他主持《7日7频道》时,女性观众居多,到现在主持《第7日》和《7日7频道》,收视群体性别划分已经达到了平均,而且男性观众和低龄观众明显增多。问到他元元离开带来的压力?向显的回答机智巧妙而极富智慧,他说:“元元是一个优秀的节目主持人,而我是一个优秀节目的主持人。”简简单单一句话,看出了他对自己的要求和一份积极平和的心态。

  向显不是北京人,但北京话说得纯正,特别是节目中他的讲述,听来不是在城墙下长大的,起码也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向显说:“‘亲民路线’是《第7日》走的风格,但并不意味一定要原汁原味的北京话。元元是北京人,她的北京话非常地道,《第7日》的语言从写稿到编播,就形成了一种很强的北京话色彩。我是湖北人,小时候上学时经常听到别人讲北京话,觉得特好听,尤其是那股京腔京韵的味儿透着亲切,感觉和别人的距离很紧。后来做了老师,要求标准的普通话,所以我在语言习惯上确实带着一些北京话的特点,但我的北京话肯定没有元元说得好,我希望用最自然的发音,用一种述说商量的语气,讲老百姓身边发生的事。如果有观众认为我的语气中有‘京片子’的味儿,那也正好是我们节目所追求的效果。”

  生活中向显是一个随和、厚道的人。观众从他的言谈语气中能感受到这一点,他的同事在相处中,也体会到了他的敬业乐群和对人无微不至的关心。与一般的主持人不同,向显每天都到节目组上班,看片子,写稿子,即使不录节目,他也喜欢在“7日”这个大集体中感受忙碌的氛围。他说:“我是一个对周围环境要求不高的人,但对工作的集体很有认同感,真心为她的每一点收获、每一个进步和每一个收视新高而愉悦,我觉得这也是对我的一种最大鼓励和鞭策。”

  我对他说,你的接人待物很有“7日”的风格,他很感兴趣,问我风格是什么?我说就是特老百姓,特平民化的路子,从衣着、举止到说话特点都是这样。向显说,我把主持人想玄了。“节目上,我就是一个和观众唠家常的老朋友,下了节目,我也是一个每月要向房东交房租的租房户,一个会为被索要签名、拍照而感到受关注的普通人,虽然累点,但只要我的观众乐意,我又何乐而不从呢?我始终认为,这是‘7日’走进他们的一种方式,一种互动,用一句套话表达我的想法,就是‘累’并快乐着”。

  李向显的搭档王小宁是今年才开始担任《7日7频道》的主持人工作。在7月底《7日7频道》举办的一次公益活动上,我第一次见到她。相对于李向显声音上的亲和力,王晓宁的特色则是现场灵活自如、收放得体的主持架势,一看她就是一个驾驭能力很强、颇具舞台风采的主持人。

  再见小宁,就是眼前的这位端庄文雅、清爽漂亮的“7日”女主播了。王小宁说自己不是一个很会打开局面的人,接受别人采访还有些不适应。我对她说,作为公众人物,采访和被采访都是份内的工作。看得出她对我说的“公众人物”还有些不适应,这是她纯净可爱的天性。

  王小宁的舞台控制力来自于她先前在央视7套《农村大舞台》节目作主持的经验。但小宁觉得自己更适合人情味儿浓的、跟自己生活贴得近的节目,于是,当她听说《7日7频道》招聘主持人的消息,丝毫没有对这个名牌栏目“犯憷”的心理,勇敢地坐在了应聘席上。经过前后三次试镜,小宁终于留了下来。用当时评审之一元元的话说,就因为这个女孩很清澈,像是一张白纸,可塑性很强。

  刚到“7日”,王小宁和李向显一样,作了一名整天在大街上找新鲜事的“7日”记者,现在看来,那段时间对晓宁的帮助很大,她说只有那样才能零距离地熟悉北京的市井民情,体验老百姓的锅碗瓢盆协奏曲。“现在在演播室主持,经常会有亲身到过现场的感觉,那种亲身经历的语气和神情,已经注入了我的主持风格。”

  作为“7日”的女主持人,王小宁经常会被拿来与元元作比较。王小宁说,元元的主持是以评论见长的,她则偏重于现在“7日”的整体风格,靠讲述来吸引人,打动人。“可能会多一点好奇,多一点细腻,多一点娓娓道来,用我的个性和特点丰富节目的风格。”小宁告诉我,元元偶尔还会给她打个电话,嘱咐嘱咐,提点建议,每当此时,小宁总是特别感动,她觉得很多人都在关注着自己,她需要格外的用心和努力。“有一位观众几乎天天给我送鲜花,说实话,我有点受宠若惊,这代表着观众的支持,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负在我肩上,不能让支持‘7日’、喜欢我的观众失望。”小宁说这些话时,眼神中充满了感激和信心。

  一个节目火了,成熟了,最害怕的就是缺乏创新和更换主持人。这两个挑战,“7日”都面对着。但因为“7日”有了京城百姓的支持,有了节目组对风格定位的准确把握,瓶颈已经被打破,收视率从稳而不降到稳中有升,制片人的脸上也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主持人是一个品牌栏目的人格化身,李向显、王小宁对于这一点看得很清楚,他们都表达出同一个愿望,就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赋予“7日”新的色彩,在他们脚下没有满足的停步,只有不断的提升,因为在他们身后有着太多的审视、太多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