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有多少年味可以重来?

2006年01月24日 09:36

  中新社北京一月二十三日电 记者 于晶波

  在传统民俗与政府法规漫长博弈的十二年后,北京的烟花炮竹“禁放令”终于在二00六年春节前夕收起了最后的强硬面孔,寂静了一个生肖轮回的皇城重新获得了“爆竹声中除旧岁”的声影新年。

  措辞华美的女作家张爱玲曾在一篇散文中写道,她儿时有一次除夕夜玩得太晚,第二天醒来,鞭炮的热闹早已过去,于是她哭了,觉得自己错过了“一年的繁华”。

  现如今,北京城里的大多数人将不再会错过这一年之间最赏心悦目的“繁华”景象。而在有关“禁放”话题的繁复争鸣后,更多有关传统民俗承载符号的寻找与打捞成为年关将近时趋于热闹的话题。

  在白发老人年味阑珊的抱怨声中,人们亦已看到,尽管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正不遗余力释放着强大的吞噬力量,但向传统民俗加速回潮亦正旗帜鲜明形成另一大阵营,在中国最重要传统节日——春节即将到来之时,与前者展开另一番温和而有力的博弈。

  家是国人心中最温暖的记忆符号,在新春钟声即将敲响之际,这个符号的热度变得更加炙手。

  正因为被国人奉为回家团圆的重要节日,随之呈现的是,中国的每一次“春节”都具备了制造世界最大规模集体迁徙的魔力。

  来自中国铁道部门的消息说,今年中国为时四十天的春运将运送二十点四二亿人次的旅客。这个数字将令去年积存下来的春运最高记录迅速成为历史。

  尽管诸多民众回家的旅途注定布满艰辛,但“温顺地向春节的方向流去”,无疑是国人一年一度向春节“朝圣”最重要的行动证明。在充斥着多元和另类过节潜流的传统节日里,选择回家过年依然是难以撼动的主流。

  二00六年春节来临的时候,与“回家过年”共同为传承传统民俗做注脚的还有很多个温暖细节。

  细节之一是,前几年热衷于在豪华酒店里享用年夜饭的人群正分流回家。虽然“过年下饭店”方便又时尚,但多多少少有些消蚀“年味”的嫌疑。重拾儿时在家中团圆守岁的记忆,将年夜饭“搬师回朝”成了很多人的温馨选择。

  与年夜饭回归同时呈现于我们眼前的是,窗花、春联、年画、灯笼、唐装、中国结等民俗符号大受欢迎,曾受一度遇冷的春节庙会亦重新在民间沸腾,民众对春节的热情反弹开始一年高过一年。

  在“保卫春节”和“反传统过年”的这场注定漫长的博弈中,填充着年味流失、回归、传承的多个章节,自然也少不了新元素注入的点滴片段——高科技拜年、新型压岁钱、“年夜房”的出现,令中国这个最隆重的节日更加活色生香。

  有专家断言,中国过春节的传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会有太大变化。若真如斯言,相信我们更有理由期待,更多消逝的年味可以失而复得。毕竟,中国传统民俗有着几千年沉淀的民意基础,而错过“一年的繁华”亦更是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编辑:谢萍】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