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除夕的“年味”

2006年01月28日 11:03




  文/廖楚强

  农历年的最后一天,俗称“除夕”,民间习惯都称为“过年”。这是一年当中最重要的节日。一般客居他乡的人,尽可能要在除夕之前赶回家乡,和家人团聚“过年”。这一天使人感到有一种特别浓厚温馨的“年味”。如买春联,送桔(吉)子,吃年夜饭,分压岁钱等等民间风俗,使除夕这一天显得喜气洋洋,皆大欢喜。记得二、三十年以前,大陆福州人在除夕之夜都要走出家门,到街上游玩,意思是“走长寿”。所以过去福州的“八一七”路,特别是南街、东街口一带人山人海,肩摩毂击,至深夜,人流才渐渐的消散,这是“年味”最浓的时刻。

  想起来,恐怕还没有能够超越我们这一代人所生活的真正的盛世时代。就拿唐朝来说,是史家公认的一个最兴旺的盛世朝代。但是认真研究唐朝的历史,其中还有不少的穷人,贫富相差也很悬殊。甚至还有许多游子无法回家过年的情景。如唐朝的大文学家白居易写过一首《客中守岁》诗:“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始知为客苦,不及在家贫。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故园今夜里,应念未归人。”白居易家庭贫困,后来虽然做了官,也多半是只身浪迹他乡。特别是他为官正直,因上表请求严缉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而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这一首《客中守岁》诗,正是反映他在他乡客地,孑然一身,无法回家过年的一种痛苦的心境。唐朝另外一位潦倒失意的大诗人高适,也有一首《除夜作》诗:“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须明朝又一年。”从这些诗句来看,正说明历史上所谓的“汉唐盛世”,也是不尽人意的。想到这里,又应该格外珍惜我们这一代人的幸福生活。

  福州是一个有“福”之州,也是一个繁荣的宝地,但福州也和历史上其它许多城市一样,在旧时代,穷人无法过年者也有很多的。甚至有许多穷人因为欠债怕债主“讨债”,而出外躲避。当年有几个神庙,在除夕之夜,通宵演戏,就是为了那些“躲债”的穷人暂时有个栖身之地。因为福州的风俗,除夕之夜,债主如果进入这些神庙讨债,债主自己就会倒霉,所以不敢去。当时福州“躲债”演戏的神庙,主要是鼓屏路的城隍庙,锦巷的七星君祠,南门兜上殿,台江区的尚书庙等。但现在这种风俗,已经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消失了。由此也可以说明现在的人民越来越富裕了,而“欠债”的穷人越来越少了。

  中国人“过年”的共同风俗,还有很多,其中“年味”特别浓的就是“守岁”。所谓“守岁”,其实就是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去旧迎新的意思。晋周处《风土记》:“至除夕,达旦不眠,谓之守岁。”而在闽台各地的风俗,为了守岁,全家灯火通明,照到天亮,这个风俗,全国各地也是相同的。《遵生八笺》:“(除夕之夜)家奉神佛前,并主人卧室,燃灯达旦,主家宅光明。”而福建的《永定县志》:“除夕房厨灯烛,彻夜不断,谓之上灯。”《寿宁县志》:“除夕人家遍屋张灯,谓之照年。”这些风俗都是反映人们希望新的一年像灯火一样火明,日子越过越好。

  (来源:香港《大公报》)



编辑:满秀芳】


进入相关专题: 全球华人过大年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