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儒家源头山东曲阜除夕夜的“重头戏”:敬天祭祖

2006年01月28日 11:00

  华声报山东消息:山东曲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很多地方过年习俗发生变迁,在儒家文化的源头曲阜,传统习俗保存得如何?新华网记者近日在曲阜作了一番探访。

 

  敬天祭祖:除夕夜的“重头戏”

 

  敬天祭祖是曲阜百姓除夕夜的头等大事。在孔庙中做摄影生意的岳衍慧对记者说,除夕晚上要摆上祖先的牌位,一般供上三代的祖先。牌位前有肉、鱼、鸡等供品,点燃香及蜡烛。子时前后,饺子出锅,头几碗要用来祭拜。先敬天地,再拜祖先,也从年长者开始。吃完饺子,晚辈就要给长辈磕头,长辈则要给没有成年的孩子分发压岁钱。完了以后出门给家族中长辈及近支的叔叔伯伯拜年。

 

  孔繁礼是一名三轮车师傅,他是孔子旁系74代孙。他说,以前在孔府,过年要“蒸壮”, “蒸壮”就是为过年蒸各种馒头、饺子、糕饼。府内到处燃灯、燃檀香末、铺地毯,院子里搭彩棚、拉彩带。午后去报本堂行礼,晚饭后去祖庙辞岁。孔子嫡系子孙离开孔府后,孔府内部的一些礼俗也不再流传。现在曲阜的孔姓人家和异姓人家过年的习俗已没有什么分别。

 

  曲阜年夜饭重两菜 一是火锅二是鱼

 

  除夕,孩子们在玩耍放爆竹的时候,也是主妇们在厨房里最忙碌的时刻。在曲阜,年夜饭要在当天做出来,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年三十晚上包出来,届时家家的砧板都“噔、噔、噔”响,人们忙着剁肉、切菜。

 

  吃年夜饭,是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既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也享受那份快乐的气氛。

 

  曲阜市旅游局副局长李绪冰介绍说,曲阜百姓的年夜饭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日子红红火火;“鱼”“余”谐音,象征“吉庆有余”,也预示“年年有余”。

 

  饺子:年夜饭的主角

 

  在曲阜,年夜饭菜无论多丰盛,也一定要有饺子。过年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有的家庭包饺子时,还把几枚硬币包进去,谁先吃着了,预示着来年好运。

 

  据曲阜当地文化部门的人士介绍,吃饺子的习俗,是从汉朝传下来的。相传,医圣张仲景在寒冬腊月,看到穷人的耳朵冻烂了,便制作了一种“祛寒娇耳汤”给穷人治冻伤。他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温热的药材,用面皮包成耳朵样子的“娇耳”,下锅煮熟,分给穷人吃,人们吃后,觉得浑身变暖,两耳发热。以后,人们仿效着做,一直流传到今天。

 

  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在曲阜,有很多习俗沿袭至今,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它初始的含意,但是当地百姓出于一种文化惯性,依然继承下来。

 

  如曲阜百姓在除夕夜用大锅蒸一个大馒头,全家人每人吃一口。对于这一习俗的寓意,没有人能说清楚,有的说取团圆之意,也有的说吃了来年不牙疼。再如除夕晚上院子里摆满柏枝,大门口也要插柏枝。孔祥银对记者说:“过年插柏枝,与清明插柳、端午插艾一样,成了既定习俗,但为什么插柏枝,就不知道了。”(王海鹰)



编辑:满秀芳】


进入相关专题: 全球华人过大年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