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客家农村“年货”吃不动:新风换旧俗 老少难同乐

2006年02月02日 09:38

 

    华声报福州消息:“现在的年轻娃儿不喜欢吃年糕和米粿,米酒也越来越少人喝了”,除夕刚过,张大妈就开始为满桌子的“年货”犯愁了,“娃儿们初七、初八就回城上班了,这些东西怎么收拾啊?”

    据新华网报道,张大妈是闽西客家小城长汀县涂坊镇的一名普通农妇,和所有客家人一样,从鸡年腊月开始,她就开始张罗各种年货了,她告诉记者,在客家人的习俗里,年货都是每家每户动手“攒”出来的,“猪和鸡都是自家养的,酿米酒用的是自家的糯米和水,以前谁家准备的年货好,大家都来尝哩”。

    “这几年慢慢变了”,张大妈说,现在镇上的年轻人外出打工的多,回家过年的时候带回来大包小包的年货,好多都让她叫不出名字,留守在家的老人们准备的年货慢慢不吃香了,“明年我就不做年糕了,免得吃不完糟蹋粮食”。

    “年糕太腻,还是巧克力好吃;米酒太冲,喝两碗就醉了,不如啤酒来气氛。”张大妈的小儿子在厦门打工,他说自己的口味已经差不多“城市化”了,“除了我妈做的豆腐,我一般不吃家里的年货”。

    “娃儿们不仅嘴变‘刁’了,和老人们唠家常的时间也少了,他们自己扎堆玩儿”,镇上的涂天松老人说,这个原先远近闻名的故事大王向记者说起了自己的寂寞:“早先过年,来听我‘讲古’的人那是里三层、外三层,现在就剩几个老家伙自己乐了”。

    “现在不要说‘讲古’,就是木偶戏、花灯也少人看了,年轻人不好这一口”,涂天松的孙子说,现在每次过年回家,除了年夜饭和正月拜年的两三天是一家人集体行动之外,自己的大部分时间都和外出打工的老乡们聚在一起。“在家呆不了几天就要走,趁过年大家碰碰头,商量一下来年上哪挣钱去”。

    “‘万年古事千年花灯’,我看这样下去,这风俗要变了。”78岁高龄的涂牛家老人说。涂牛家是这一带最有名的花灯制作能手,他告诉记者,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外出,世世代代延续的一些客家老风俗和过年仪式正在慢慢消退。

    按照古老的风俗,每年正月十三,这里会有一个连续6天的大型庙会,入夜后的花灯表演是庙会里的重头戏,村里每家每户会倾巢而出观看花灯。但牛家老人告诉记者:“这几年,各个宗族里出的花灯越来越少,年轻人初十不到就外出打工了,抬花灯的人不好找,扎花灯的老艺人这几年又‘去’了几个,难办着呢!”

    一位回乡过年的大学生对记者说:“习惯了城市生活的忙乱和枯燥,我们这些做后辈的越来越无福消受老家人的生活乐趣了,但老家的过年习俗里,藏着我们客家人精神上的‘根’,不管怎样,这是永远都不会变的”。



编辑:满秀芳】


进入相关专题: 全球华人过大年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