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北京庙会最有特色 到厂甸买三尺长的糖葫芦(图)

2006年02月03日 15:49




一名小朋友头戴大型发套逛庙会

  旧时过年的时候,各种店铺都不开张,但老北京依然能找到好玩的地方,那就是开在城中各处的庙会。

  厂甸:三尺多长的大糖葫芦

  老北京“逛厂甸”的地方,在今和平门外,琉璃厂街与新华街一带。该处以琉璃厂文化街闻名遐迩。这里是辽金时期的东北郊,辽代叫海王村,金代叫海王庄,元代在此设官窑烧琉璃瓦件,明代为工部所属五大厂之一。到了清代乾隆年间,迁走琉璃窑后,仍保留琉璃厂之名。此处设市,最早是灯市。康熙年间后期,内城灯市口的灯市迁于此。逐渐出现过年集市。到了民国六年,建海王村公园,这里开始举办大型集市。

  节日的厂甸是特定的市场,以展销文物、书画等工艺品为主要内容。其次是风味小吃,最有厂甸特点的是三尺多长的大糖葫芦,它几乎成了逛厂甸的标志。

  北京人历来爱逛厂甸。清朝“残灯末庙”的冷落时期,逛厂甸者仍有二十多万人,相当于北京城人的五分之一。据统计,1931年春节厂甸有商贩近千户。1960年厂甸集市中断。1963年春节集市恢复,有750多个摊位,据说这次游人最多,有四百万人次。

  财神庙:正月初二祭财神 香火最盛

  广安门外六里桥,原有五显财神庙,这是年节期间一处典型的庙会。每年正月初二祭财神时,这里是香火最盛的地方。有的香客为“争烧头股香”,半夜就来庙外等候。届时为了进香香客交通方便,在菜市口、广安门等交通要道外,专有“拉脚的”,设畜力车、小毛驴供乘骑,无形中为庙会平添了游乐内容。

  此处庙会在五十年代停办。1987年修建立交桥时,将庙拆除,如今尚有二株古树为该庙仅存之遗物。

  火神庙晾宝会 珠宝行的一次壮举

  火神庙也在厂甸,庙会期基本上与厂甸市场相同。火神庙的庙会市场上,货物属“高档”,设摊位者多为珠宝商,这种货摊称为“红货摊”。甚至一些外国洋行的商人,也拿一些名贵钻石、珠宝来此设摊销售,还有的商号把珍品拿来,摆在摊上炫耀,为此有人称这种展示宝物的做法叫“晾宝会”。这也是年节期间珠宝行的一次壮举。

  白云观:道教全真龙门派的祖庭

  这是道教全真龙门派的祖庭,称全真道教十方丛林的第一丛林,坐落在西便门外,热电厂北。每年正月初一开庙至十九日下午闭门。这里除了一般庙会共有的情况外,还有“摸石猴”和“打金钱眼”两项极富特色的活动。庙内活动很多,正月初八的顺星日,香客们都来该庙的元辰殿中,祭祀自己本命年的星主,谓之“祭星”。初九日为玉皇大帝诞辰,香火之盛可想而知。灯节期间的花灯展览,更是吸引众多游人。

  除上述外,北京地区有特点的年节庙会,还有天坛附近的精忠庙,每逢正月初一及正月十三至十七开庙,无论祭祖活动还是花灯内容,均以岳飞为主。大钟寺在西直门外西北(三环路北侧)。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开庙半月,游人祭钟楼用铜元投掷钟上的气眼,中者主吉利,也是一种“打金钱眼”的活动。地安门西大街的宛平城隍庙,正月十三至十七开庙,届时的“火判”称为奇景。其它诸如黄寺、黑寺、雍和宫等喇嘛庙的“打鬼”也是极富特点的活动。(来源/星岛环球网)



编辑:刘郁菁】


进入相关专题: 全球华人过大年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