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林文镜:一位海外华侨的力量

2006年03月04日 09:19




侨商巨子林文镜



林文镜发现并倾力打造的江阴大港将成为亚洲营运中心



林文镜任董事长的“冠捷电子”是目前中国最大、亚洲第二的显示器生产厂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末,林文镜已是名震东南亚的商界巨子。图为林文镜拥有的世界最大面粉厂一角

  侨商巨子林文镜回到故乡福清的18年,已助家乡完成了脱贫致富的3个“五年计划”。福清由1987年时工农业总产值4.3亿元,到2005年仅工业产值达到750亿元。

  由林文镜亲手打造的融侨开发区,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403亿元,销售收入400.76亿元,在全国“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中高居第五位。林文镜任董事长的“冠捷电子”,去年出口额近30亿美元,继续在国内同行业中领跑。

  放弃个人发大财良机

  1935年,7岁的林文镜离开了故乡福建省福清县,随母亲漂洋过海下南洋。1987年岁末,已是东南亚商界巨子的林文镜,率庞大的工商团回故乡考察。故乡的贫穷与落后深深刺痛了他那颗强烈的爱国爱乡之心。

  返回居住国后,他作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决定:回到祖国去!一定要帮助家乡脱贫致富。

  18年来,林文镜放弃了一个又一个发大财的机会,专心致志地为家乡创造更多致富机会。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江泽民,曾表示愿意拿出浦东1平方公里的土地给林文镜,请他在那里创办一个工业区,林文镜谢绝了;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朱镕基,曾以每年给500万吨订单且持续递增的优惠,让林文镜在长江沿岸建一个世界级的水泥厂,林文镜又婉拒了。身为拥有世界上最大面粉厂和水泥厂的成功企业家,林文镜非常清楚这些都是千载难逢的赚大钱机会。但是,他心里只有一个信念:故乡的富裕比我个人发财更重要。

  18年风雨路程并非坦途。在故乡人以为是天方夜谭和海外侨亲纷纷反对的情况下,林文镜靠着坚韧不拔的意志和对故乡的执着热爱与无私奉献精神,终于取得了巨大成功。按照他规划的一个个“五年计划”,福清由1987年时工农业总产值4.3亿元,到2005年仅工业产值就达750亿元。福清因此由福建64个县市的第五十八位,跃升至第二位。

  江阴港将成海西引擎

  最让林文镜自豪的是,他发现了可以建造100个以上1至30万吨级深水泊位的福清江阴港,而且在他10余年努力不懈的推动下,江阴港正迈向世界级大港和中国东南沿海最大营运中心目标。根据林文镜的“五年规划”,到2010年,江阴港区将成为福建沿海重要的临海工业集中区,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快速发展的巨大引擎,成为海峡两岸共享的港口,不但给故乡福清带来永续发展的后劲,也将给海峡两岸的经济交流合作带来更多更大的机会。

  这就是一位海外华侨的力量!

  我们的祖国需要无数像林文镜这样优秀的爱国华侨,华侨的力量可以帮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这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大幸!

  以侨引台联结两岸

  为了实现《帮助福清脱贫致富5年计划》,林文镜在祖国大陆成功开创了以侨引台的招商新模式。

  林文镜在台湾有多家企业,与台商合作20余年,在台湾工商界有广泛的人脉基础。他深知,台湾是个资源与市场都十分匮乏的地方,台商们急于想寻找新的投资地。而福清与台湾一水之隔,有着血缘、地缘、文缘、法缘、商缘上的优势。

  揽台商建融侨开发区

  为了吸引台商投资福清,林文镜投资1000万美元,在福清建起了第一座星级酒店,还在政府的支持下,创办了中国唯一由华侨主导招商引资,政府提供配套服务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融侨开发区。在林文镜一再赴台招商的努力下,台资冠捷电子来了,太平洋塑料来了,一批又一批台商、外商纷纷来到福清,融侨开发区很快就成了港澳侨台商投资兴业的热土。去年,融侨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403亿,高居全国国家级开发区第5位;林文镜的老家溪头村也办起了“洪宽工业村”,引进了70多家台资中小企业,把这里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台湾村”。

  为了乡亲的脱贫致富,林文镜还三顾茅庐赴台请来台湾“十大杰出青年农民”、“台湾葡萄大王”庄炳耀,投资3000多万元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台湾农民创业园”,引进了40多种台湾优良果蔬在当地农户中普及。6年来,已有8000多农户从庄炳耀那里学会了台湾水果种植技术,这里出品的台湾水果不仅畅销福州市场,还远销上海、江浙等台商聚集区。

  为了使福清经济在他的“第三个5年计划”中达到500亿美元,林文镜冒着酷暑沿着500里福清海岸线徒步考察,终于发现了可以建造世界级大港的江阴半岛,这里不仅可以建100个以上1万至30万吨级深水泊位,还可以建一座拥有500平方公里腹地的临海重工业城市。于是,林文镜出巨资近千万美元做勘探、规划,并在世界各地推介。

  三大思路开发江阴半岛

  采访中,林文镜介绍了开发江阴半岛的三大思路:

  一是要使江阴半岛的开发成为推动福清、福州乃至整个海峡西岸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战略性资源开发和新经济增长点;

  二是要把江阴半岛建设成一个国际性的运转中心和临海重工业基地;

  三是要把江阴半岛建设成联结两岸同胞共同发展,推动海峡两岸“3通”和祖国早日统一的重要基地。

  林文镜说:台湾经济在20世纪取得了很大成功,但由于土地、人力等资源的匮乏,极大限制了台湾产业的发展,以至于大量企业甚至产业整体外移,而这些企业和产业都是江阴半岛可以承接和吸纳的。目前,台湾岛有高雄、台中和基隆三大港口,但只有高雄港有一个10万吨级泊位,且再也找不到一个10万吨大港的岸线资源。因此,与台湾一水之隔的江阴港完全可以成为海峡两岸共享的一个深水良港。

  据悉,“台塑大王”王永庆和台湾远东集团均对海峡西岸的江阴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将派代表团来江阴港实地考察投资环境,有意参与江阴半岛大开发;台湾五金机械同业公会也已决定整体移植到福清“洪宽工业区”,在一片1.2万亩的土地上打造“台湾五金机械工业园区”,同时参与江阴港区的填海工程,在即将到来的海峡两岸产业整合高潮中抢占先机。

  成功靠拚搏

  17岁那年,父亲去世。林文镜被迫挑起了养家餬口的重担。从跑单帮开始,他凭借强壮的体魄和顽强拚搏的精神在商海中搏击。到上个世纪60年代末期,林文镜已先后办起了20多家企业,涉及食品业、纺织业、水泥业、地产业、采矿业、航运业。后来,他与父亲的一位朋友合作,成立了著名的林氏财团,创办了世界上最大的面粉厂和水泥厂,拥有自己的矿山和船队,林文镜的个人资产达到数十亿美元,成为名震南洋的一代巨商。

  为了帮助故乡人过上好日子,林文镜将东南亚庞大的企业集团交给合伙人打理,从1988年开始到现在,林文镜18年如1日为了故乡的发展奔波、操劳。由他一手创办起来的融侨经济技术开发区,始终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中名列前茅;由他任董事长的“冠捷电子”已成长为中国第一、亚洲第二大的显示器生产企业,除总厂设在福清外,在北京、武汉建有分厂;林文镜的融侨房地产公司更是远近闻名,1月7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2005中国房地产人居文化发展高峰论坛”上,“融侨·江南水都”荣获“2005—2006中国10大标志楼盘”称号、融侨地产荣获“2005—2006中国10大最具品牌价值企业”称号、林文镜荣获“2005—2006中国房地产创新人物”称号。

  由林文镜发现并全力推动的福清江阴半岛大开发,将是未来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目前,由林文镜与新加坡港务集团和福州港务集团合作的江阴港万吨级集装箱码头,已开通10余条国际干线和数十条国际支线和国内航线,2004年跨入全国10大集装箱港行列。

  率领新侨造福祖国

  对于华侨的力量,林文镜有自己的认识。他曾一再指出:未来海外华侨的主要力量在于新侨,祖国政府应重视联结和发挥新侨的力量。因为老一代华侨们多已故去,而其2代大多对祖国感情比较淡薄,对在祖国的投资和对故乡公益事业的捐助也不再像老侨那幺热心。而那些在改革开放后走出国门的新侨,由于在侨居国没有拿到永久居留权,他们多将异域打工辛苦所得寄回家乡,而家乡亲人由于没有投资意识和办厂经验,往往将这笔侨资挥霍一空。据不完全统计,每位新侨平均每年至少寄回家乡1万美元,福清有新侨30万人,福州有新侨100万人,福建有新侨300万人,福清的新侨平均每年寄回家乡的钱就高达30亿美元,福州新侨每年寄回家乡100亿美元,福建每年可收到新侨寄回家乡300亿美元。那幺,全国的新侨寄回国内的钱就是一个相当惊人的数字。

  据保守估计,目前世界上的华侨中至少有1万亿美元的闲散资金在飘荡,如能把这笔巨大的游资吸引到祖国建设急需用钱的大项目上,让这些新侨们在造福祖国的过程中,实现自有资金的保值和增值,而他们与祖国的感情也将因此变得更加紧密。

  近些年来,林文镜通过各种途径引导新侨及其家人自由组合投资祖国。在他的引领下,已有300多亿新侨余资投入了江阴半岛大开发、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投资的项目有码头、港口、高速公路、工厂、国企改造、酒店、餐馆、房地产等多种领域。

  林文镜感慨地说,作为一名侨领,我有责任为广大华侨的切身利益多考虑。因此,我非常渴望祖国政府能高度关注新侨数以万亿美元余资,及其这股巨大力量的问题,集合全世界华侨的力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如能实现这个愿望,我这一辈子就感到满足了!

  恩人邓小平

  没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我这一辈子也没有机会回来报效祖国。

  我能用18年时间,帮助家乡从一个年工农业总产值4.3亿元的穷县,发展成为一个年工业产值突破700亿元的现代工业新城,靠的就是邓小平说的那句话:“摸着石头过河”。

  我是邓小平理论的实践者。

  (来源:大公报/记者 史兵)



编辑:候冬华】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