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委员质疑:获奖节目拒绝市场?

2006年03月06日 16:06




河南省豫剧二团演出的豫剧《程婴救孤》荣获2004-2005年度“十大精品剧目”称号

  在时下的文化演出市场,一方面精彩的文艺演出较少,人民群众普遍“叫渴”;另一方面国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创作的文艺作品在得奖之后,却神秘地从观众眼皮底下“消失”,舞台难见踪影。在全国政协10届4次会议上,许多文艺界委员认为,目前一些文艺创作部门的创作思想还停留“在全国获奖”上,对如何将文艺作品推向市场服务群众思考不多,这种“贴近得奖”而拒绝市场的思想观念,造成了数以千计获奖作品神秘“失踪”。

  获奖节目一年七八百

  目前,在音乐、舞蹈、杂技、戏剧、影视等文艺创作领域,全国性的大奖基本上两年评一次,有的行业是一年评一次,而各种得到国家有关方面认可的全国性比赛更是四季都有。有人粗粗估算过,一个艺术门类一年评一次奖或者搞一次比赛,每次奖励50个节目,那么一年获奖的各门类节目累计至少在七八百个左右。按照一个节目的创作、演出3年左右的周期计算,如果这些节目全部推向市场,全国观众应该可以欣赏到2000多个精彩的文艺节目。

  “三场戏”最终进仓库

  王兴东委员说,这些得奖作品大都有这样一个特点:“政府是投资主体、领导是基本观众、得奖是根本目的、仓库是最终归宿。”这样的得奖作品根本对市场和观众产生不了任何影响。文艺创作不是以评奖为目的,评奖更不能当作一个产业,评奖的繁荣不能代表文学创作的繁荣。

  有人曾对这种“贴近得奖”的文艺作品戏称为“三场戏”,即:彩排一场,评奖时为评委演出一场,得奖后为领导表演一场。

  叶少兰委员说:“拿京剧领域来说,现在真正贴近群众的是一些县乡小剧团,他们创作的初衷不是为了得奖,而是为了生存争取观众,多演一场是一场,可以说正是这些不得奖的节目维持着最基层的文化演出市场。”

  王兴东委员说,文艺工作者应把更多精力放到创造好作品、创造真正有市场吸引力的精品上去。抬头面向市场,俯身服务观众,这是繁荣中国文艺的根本之路。(来源:新华社)



编辑:候冬华】


相关报道
   · 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颁奖 陈至立为获奖剧授牌

进入相关专题: 全国人大政协十届四次会议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