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华人社区 | 中国侨界 | 华商 | 留学生 | 华文教育 | 人物聚焦 | 华侨农场



侨乡台山浮石村:创造中国文化教育史上三个第一

2006年03月29日 16:31




旅外乡亲捐建的浮石文化楼



去年建成的浮石北帝庙



浮石村内外乡亲捐资兴建的牌楼巍峨壮观



《浮山月报》被旅外华侨誉为“家书”



清朝举人赵宗坛故居



清朝举人赵天锡故居

  在台山,有一条古老的“赵宋皇族村”。这条村,荣获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飘色)之乡”称号,创造了文化教育史上3个中国第一,这条村是——

  台山市斗山镇浮石村,是新“皇族村”——古井镇霞路村的兄弟村。这条有626年历史的古老村庄的二万多名村民,崇尚文化,热爱艺术。2000年,该村荣获文化部授予的“中国民间艺术(飘色)之乡”称号。二十世纪以来,村民与时代共同前进,建立了中国第一支农民排球队,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英文语法书,刊行了中国第一本记录本村方言的字典,从而,开创了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的3个中国第一。

  台山的浮石和新会的霞路,同为赵宋皇室的后代,两条村的先祖是亲兄弟。据《浮石赵氏族谱》记载,宋太宗的第十一世孙赵必次在崖山殉国前,托付儿子赵良骢给睦洲林氏抚养,赵良骢的孙子赵宗远和赵宗逞于明朝洪武十三年(1380年)分别在浮石和霞路建村。浮石族谱卷首印有宋朝历代皇帝像、崖山总图、慈元殿图等史料,浮石人以自己是宋朝皇族为荣。

  浮石飘色 远近闻名

  2004年10月17日,每个江门人都在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暨2004年中国(江门)侨乡旅游节巡游队伍上,欣赏到浮石飘色的英姿。

  飘色是古老的中国民间艺术的综合表演,它的阵容包括有舞狮子、舞龙、耍大头、锣鼓八音、戏曲段子、乐队、花灯、武术队等,突出故事人物化装游行表演。浮石飘色的特色是,两个小孩装扮为戏曲人物,由4位穿古代武士服装的壮汉抬在“色柜”上行进。飘色的道具,下面的木箱叫做“色屏”,支撑小演员(色仔)的钢枝,叫做“色架”。每台飘色有两个“色仔”,一上一下。坐在下面的色仔称为“下色”,又叫做“屏”;凌空三米高立在色架上的色仔,称为“上色”,又叫做“飘”。在观众眼中,上色似乎全无依托,凌空飘行,十分神奇。浮石飘色有“嫦娥奔月”、“牛郎织女”、“昭君出塞”、“罗通扫北”、“薛仁贵与柳金花”、“吕布戏貂婵”、“白蛇青蛇”、“梁红玉击鼓退金兵”等几十种造型。“色仔”由浮石村琳琅剧社的老演员在浮石小学8至10岁的学生中挑选,并训练和装扮。

  浮石飘色来源于“陕西高抬”。清代和民国时期,北京和各地陕西会馆每年正月十五闹元宵时上街表演。清代乾隆年间,浮石举人赵家璧上京会试时,在无意中“识破机关”,掌握其中秘密,带回乡中推广,经过近200年的传承,形成今天独具一格的浮石飘色。以往,浮石村每年农历三月三和九月九“北极神诞”时在本村表演一次。现在,浮石飘色已走出台山,冲出江门。1999年澳门回归庆典上,浮石飘色在澳门大街上巡游助庆,深受欢迎。2005年12月18日,浮石飘色在中山市参加省首届民间飘色艺术表演大赛,获金奖。它和潮连纱龙、泮村花灯、鹤山舞狮、陈山火龙一起,成为江门五邑民间艺术的奇葩。

  读书上进 科名鼎盛

  浮石自立村以来,重视文化教育。清代,台山人称誉浮石为“宁阳礼选”(宁阳是台山的美称)。浮石人积极鼓励本村子弟读书上进。

  科举时代,浮石村在地方公款中,拨出一定数额,供童生买书。参加各级考试的,均有费用补助。考取生员(秀才)、监生、贡生和举人的,祭祖时多分胙肉。

  浮石村设有“兰溪社文会”。本村读书人每月举行一次月课,各人呈交诗文一篇;又于每年九月下旬,各人呈交科举命题作文一篇和诗一首,由文会评定优劣,优胜者有奖。浮石村从1380年至1905年,共出文举人6位、武举人5位、贡生10位、秀才67位、监生90位,武生11位。在举人和贡生中,做知县的2人,县丞(副县长)的1人,府学教授(地级市教育局长、正七品)的2人。

  在浮石举人中,为台山文化作出重要贡献的有赵天锡和赵宗坛两位。赵天锡辑录《宁阳诗存》、《宁阳文存》、《宁阳学存》和《宁阳杂存》4本书,并任光绪版,新宁县志》总篡,(总编辑),为保存台山历史文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赵宗坛放弃中国驻加拿大总领事馆(当时加拿大是英国殖民地)副总领事高位,亲赴加拿大各城市劝捐,筹款新建台山县立中学校舍,并回国督办建校事宜,后任台中校长,为台山教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与时俱进 不断创新

  二十世纪以来,浮石人学习新文化,新思想,与时代共同前进。

  1909年2月,浮石人赵拱辰参与创办中国第一份侨刊《新宁杂志》,1910年,赵拱辰创办台山第一份报纸《月新报》。初创时为对开二版,头版国际国内新闻,二版为本县新闻和副刊,报纸出版到1922年;

  1919年正月初二(2月2日),浮石青年在可庐书室成立了中国第一支农民排球队——华利磨学会(华利磨是英文排球Volleyball的译音)。从1919年到1951年,学会会员们捐出款项,开办浮石平民义学,购买书籍文具,供本村贫家子弟免费入学;

  1926年,浮石人赵灼出版《纳氏英文法讲义》,这是中国第一本英文语法书,用中文和英文讲解英文语法,全书四大册,是当时全中国各大学都采用的教材。

  2003年,浮石小学校长赵恩普出版了中国第一本记录本村方言的字典——《浮石三音字典》。这本字典收入9000多个汉字,每个字用汉语拼音方案标注普通话读音;用广州话拼音方案标注广州话读音;用浮石话拼音方案标注浮石方言读音。

  这就是浮石村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的3个中国第一。

  1995年,浮石村出版了村志《浮石志》,16开本400页。

  1935年,浮石村成立琳琅剧社,为村民免费演出,现在剧社仍在活动。

  浮石人有办报、办刊的好传统。1929年浮石村民赵春泉、赵加顿和赵焯贤出版《火花》小报,1930年改为《浮石钟社月报》;1932年,浮石一些学生出版的《火焰特刊》;1933年改为《浮龙杂志》;1932年,部份浮石青年出版《浮石青年》,这样,一条村同时出版3种杂志。1934年8月,3种杂志合并,出版《浮石月刊》。由于《浮石月刊》矛头指向土豪劣绅,因此把持乡政的浮石乡公所以“未经批准,擅用”浮石“二字”为由禁止发行。于是,办刊人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题写《浮山月报》刊名,于1935年5月21日公开发行,出版到现在。正因为刊名由于右任题签,所以《浮山月报》能顺利寄入台湾,成为祖国大陆第一份在台湾公开发行的杂志。

  由于《浮山月报》大力向旅居世界各国和港澳台的乡亲报道家乡消息,因而自改革开放以来,旅外乡亲共捐资2500万元兴建浮石中学和浮石小学,修筑文化艺术馆、公园、休闲广场、文化楼等,使浮石村的村容更加美丽。

  浮石村,台山的文化村。(来源:江门日报,作者:蔡锋)



编辑:谢萍】


·翁诗杰抢先宣布将于30天内召开马华特别代表大会
·世界华文传媒论坛就绪 领军人物相约“上海见”
·谦虚难敌"抢功"文化 海外华人需练习举双手邀功
·十二个国家和地区踊跃报名参加第十届世界华商会
·两岸三地明星华府联袂演绎“金秋月圆”中秋晚会
·马来西亚霹雳州政府新规:行政议员必须学华文
·外国移民潮活跃意劳工市场 华人女老板多于男性
·美中餐馆售出头彩分红83万 1.7亿巨奖料属华人
·中国驻葡使馆官员走访华人区 赞叹华商发展前景
·弄虚作假警方介入 英国21家华人移民中介受调查
更多>>>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